上图:高新区雕塑广场是市民喜爱的跑步场所。

通常刘茂玉会在跑前带领跑团的跑友们做热身运动。

高新区雕塑广场是市民喜爱的跑步场所。

城市里,户外跑步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星海湾广场、东港商务区、明珠公园、滨海路……甚至是清晨宁静的街道上,经常能看跑者的身影。其中有男有女,有胖有瘦,有“资深”也有“小白”,有“人到中年”也有“正当青春”。不管是为了减肥、健身,或是减压、社交、跑马拉松挑战自我,经常跑步的人收获的不仅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有一颗乐观、执着的心。

/ 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智曼卿 图·张嘉伟 /

“跑”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每个人跑步都有不同的动因,但每一个跑步的人都会经历克服惰性、战胜自我的心理历程,最终获得身心的健康与愉悦。”刘茂玉说。他是大连“猎豹跑团”的组织者之一,被团里跑友们称为“总教头”。

近年来,很多喜爱跑步并长期坚持的市民自发组成了一些民间跑步团体——“跑团”。这些跑团往往有一个响亮或者有意义的名称,有几个热心组织跑步活动的骨干。跑团通过微信群建立联系,跑友们经常会在群里“打卡”,展示跑步经历,相互鼓劲儿。有时跑团还会组织分享会,跑友们坐在一起聊聊近日跑步时发生的趣事,互相纠正跑步时的问题,交流运动经验,大家共同进步,互相激励。

谈起最初如何开始跑步,刘茂玉说,他从小就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然而10年前,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发现踢球时极易产生运动损伤。他停止踢球后,又因缺少锻炼而体重不断增加,同时自己的精力也不那么旺盛了,常有疲惫之感。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刘茂玉开始了跑步运动。“刚开始也很艰难,常常在心里和自己较劲,与懒惰做斗争。”刘茂玉说,随着跑步坚持的时间越来越长,如今跑步已经成为了他和身边很多同事、朋友的生活习惯。已经坚持长跑10年的刘茂玉,平日会在每次跑步前带领大家做做热身运动,或者给刚加入跑团的“小白”介绍一下跑步的知识和经验。

市民罗正旭是刘茂玉的同事,被跑友们称为“大罗”。大罗不仅加入了跑步的行列,也热心组织跑团里的活动,是猎豹跑团的“团长”。2015年,大罗和刘茂玉等跑友组成了猎豹跑团。大罗会经常在群里发布“约跑”信息,组织跑友们一起跑步,为跑友提供一些“后勤”补给支持;还会组织跑团的跑友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展现跑者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公益形象。只要群里有跑友“打卡”,大罗都会积极点赞鼓励,在跑团里形成相互鼓励的氛围。大罗说,跑步让我受益匪浅,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跑步锻炼的队伍、享受跑步的快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连民间跑团数量至少有百八十个,每个跑团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规模较大,单是微信群中就有数百人,有的只是吸纳实际经常参与跑步的人。每个跑团跑友的结构也不太一样,有的是60后、70后居多,有的是相同或相近职业的人“抱团”跑步;也有周边小区居民就近组织跑团;还有的跑团会在跑步之余,组织一些捡拾海滩垃圾等公益活动。

跑出健康跑出快乐

随着越来越多的同事、朋友、同学知道了刘茂玉的跑步经历,很多人慢慢地加入进来。刘茂玉所在的单位中国大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一些同事纷纷加入到跑步锻炼的队伍中来,业余时间形成了跑步“兴趣小组”。就这样,同事带同事,同学带同学,朋友带朋友,再加上跑步路上认识的跑步者,猎豹跑团慢慢汇聚了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跑友,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就这样因为跑步而成为了朋友。

市民郑广平是猎豹跑团的一位跑友,也是刘茂玉的同事,坚持跑步已3年。最开始,郑广平只是单纯为了减肥,坚持跑步一段时间后,体重成功从原来的190多斤减到了160多斤,身体的各项指标也恢复了正常,脂肪肝也没了。而且他感觉自己的状态特别好,精力充沛。尤其是每次跑完步后,觉得做什么事都充满信心,面对工作的压力都能积极应对。郑广平说:“对跑步尤其是长跑而言,坚持是最困难的,但一旦坚持了下来,也会有一种成就感。现在,跑步不仅保证了身体健康,更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跑步绝不是折磨,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放松。”

“跑步不仅仅是中老年人的选择!”记者了解到,不仅越来越多的医生、媒体记者等高学历、工作强度大的人加入到跑步运动中,还经常能看到80后、90后的年轻人也在奋力奔跑,很多人也并不仅仅为了“减肥”。不管每个人跑步最初的动因是什么,相信都是让自己越来越好,塑造更好的自己。

科学跑不受伤

据了解,经常跑步的人一般每周至少会跑步4~5次以上,有很多跑步“忠粉”甚至一年中除了下雨等极特别恶劣天气外,每天都坚持跑步。为了“挤”出时间跑步,一些跑友会坚持早上5时起床跑步,7时前回家,既不影响上班,也能确保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对于一些平日里工作特别忙、早晨又不能起早的跑友来说,双休日就是跑步的最好时间,因此双休日也是很多跑团组织跑步活动的日子。在东港商务区、星海湾广场、星海湾跨海大桥、滨海路等大连跑步热门路线上,随处可见穿着专业跑步装备的市民挥汗如雨。

像刘茂玉这样的“资深跑友”,他已经找到自己最舒服、最适宜的频率和跑量了。每周,刘茂玉要坚持跑步4~5次,每次平均15公里,周末一般是“半马”左右的长距离跑,每个月至少保证300公里有质量、有强度的跑步量。刘茂玉说,跑量、频率都因人而异,跑步时不比跑量、不比配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据了解,平均每月跑步四五百公里以上的跑友大有人在,难怪有人说,跑步让人上瘾。

很多不了解或者没有亲自参与跑步运动的人会对跑步运动的“安全性”产生质疑,比如损伤膝盖等。然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项运动是完美无缺的,作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之一,采用正确的跑步方法至关重要。

刘茂玉说:“跑步受伤大多是方法不对。我们是健康跑,不是竞技跑,不要刻意追求跑量和速度。”他认为,首先,跑步的姿势一定要正确。姿势如果不正确,每次跑步的伤害累积,最终会给身体带来很严重的后果。但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自己的跑姿是否正确,如果有可能,可以请教专业的体育专业人士,或者加入跑团这样的跑步群体,吸取更多人的经验和掌握实用的跑步知识。其次,跑步要注重循序渐进,一切都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不是每一个跑步的人都适合跑马拉松,跑量要根据自身情况一点点增加。如果身体条件不允许,并不建议大家跑量太大。如果想要跑马拉松,建议之前到医院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再进行判断。跑步最重要的是要有规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一味逞强超出身体负荷。”第三,跑前要重视热身运动,跑前要拉伸,跑后放松拉伸,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避免受伤最有效的手段。最后,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对好的跑鞋、服装等装备,合理饮食,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就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一旦受伤了也不要惊慌,及时去医院检查,充分休息。“相信大家都可以在保证自身健康的基础上,跑出一片天地。”刘茂玉说。

在大连的各条跑步路线上,不管认不认识,很多在跑步途中相遇的跑友都会向对方竖起大拇指,说一声“加油!”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健身的队伍中来,为彼此的生活“加油”!

市内跑步路线:

东港商务区、滨海路、星海湾广场、星海湾跨海大桥、高新区雕塑广场、明珠公园等。清晨,居民区周边也是很多跑友就近跑步的好选择。

安全提示:

做好防疫措施;在车辆较多的路线跑步务必注意交通安全;尽量不要独自一人选择人烟稀少的跑步路线,女性独自跑步时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