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了解进口冷链食品消杀检验过程。

近距离了解进口冷链食品消杀检验过程。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乔文欣

大连的进口冷链食品安全吗?进入首站定点冷库后,需要进行哪些消杀程序?4月7日,大连市市场监管局、甘井子区市场监管局对首站定点冷库、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联合检查,并邀请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社会监督员、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大连国防小记者团记者及部分消费者随行监督、采访,近距离参观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了解进口冷链食品消杀检验全过程。

首站定点冷库: “铁桶式”防控 保证进口 冷链食品安全

2月16日,第一批装载着日本进口冻虾夷扇贝的4个集装箱停靠在辽渔集团四号冷库站台,标志着辽渔集团首站定点冷库正式开门纳货。首批货物完成检测、消毒后,顺利入库储藏。当天,全市共有7个首站定点冷库通过验收合格开始正式运行。

根据相关要求,凡是经大连各港口码头提柜离港及从其他城市口岸入关转运大连的进口冷链食品,必须首先进入划定的首站定点冷库进行集中消毒、集中检测、集中监管,“批批检测、件件消毒”后方可出库。非首站定点冷库一律不得贮存直接从口岸或外省进入大连市的进口冷链食品。

在辽渔集团一处视频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向小记者、消费者和社会监督员介绍,外省市来连及口岸入境进口冷冻水产品出入库工作流程有30个,规定得十分细致,可谓是“铁桶式”防控。在监控中,可以看到工作人员身穿白色防护服,从头到脚全副武装。每一件来舱货物,都由他们亲手放置在消毒设备中,经过喷雾式自动消杀并静置后,完成货物的外包装六面消杀,货物经消毒和核酸采样后返回已消毒的原集装箱存放。

对于首站冷库装卸工、掏箱工等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人员,不但要求人员固定、集中居住管理,还要求每3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冷库其他从业人员每周开展1次核酸检测,并建立台账。市场监管部门还会同市交通、卫健、商务、公安等部门,对各冷库实行派驻管理,全天候监控冷库消毒等流程。派驻人员每日开展督导检查及暗访检查,严格督促各冷库实行“人、物、环境”同检。

截至4月5日,辽渔集团首站定点冷库共接收集装箱377个,完成52万余件、近万吨进口冷链货物的全面预防性消毒。冷库严格遵循“批批检、件件消,先清洗、后消毒”原则,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出库货物随附“追溯码”,做到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首站定点冷库的设立和“追溯码”的建立,实现了全方位全覆盖进口冷链食品的管控和监督,人、物、环境同防,增强了冷链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和针对性,为市民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了保障。

冷链食品生产企业: 层层把关 让进口“冷链” 变成“放心链”

经过首站定点冷库消杀的进口冷链食品,又要经过哪些环节,才能保证安全地进入市场,摆上老百姓餐桌?

大家来到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大连瑞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生产车间,大家看到所有出入库货品必须经过一个消杀通道,实现消毒无死角。在操作间外,看到生产人员也是全副武装。工作人员表示,进入操作间的生产人员不仅要先经过一连串的全身消毒、体温检测、防疫培训等流程,还需每日每时严格登记工作情况,每2个小时就要洗手消毒一次……所有细节公司都有明文规定,为的是更有效、更严格地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关。

该企业还建设了云平台可视化监管系统,如果出现企业员工不戴口罩进入车间,或外来人员进入企业等违规行为,监管系统就会自动报警至企业和市场监管部门。使用进口冷冻原料进行加工时,在出库时使用次氯酸钠溶液对外包装进行全面消杀,在操作间外脱去外包装后,水产品带着内包装进入缓化池中流水解冻,解冻完成后原料进行核酸检测,合格后再进行加工。而脱下的外包装则被归为冷链垃圾,专人收集、专车运输。

对生产加工过的进口冷链食品,企业会将产品的出入库情况、加工人员、企业消杀等信息录入“大连市冷链追溯系统”和“辽宁省冷链追溯系统”,实现进口冷链食品的可追溯管理,让百姓放心食用。进口冷链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同样要经过市场监管人员的全程指导与监管。市场监管部门对所有冷链食品相关行业企业均派驻监管人员,开展24小时严密驻企监管,对相关防控规定、责任均要求做到第一时间宣讲、指导、监督,确保落实到位。落实一企一策,人员、环境、货物每周核酸检测,落实查验进货台账和索证索票制度,入库货物核酸检测合格证明、消毒证明,落实进口冷链生产企业员工封闭式管理等。

“没想到进口水产品从进入大连到摆上餐桌,要经历这么多环节才能‘持证上岗’,真的放心多了。”消费者代表赵女士表示,疫情发生后,因为担心进口冷链食品的安全性,家里已经很久没有采购了。经过这次参观,她会好好向身边人科普我市冷链食品监管流程,让大家购买时都可以更安心。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