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建

2035年大连什么样?昨日,在大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大连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透露,我市正在加紧编制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到2035年,大连将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名城,城市更强、更有活力,百姓生活更好、更便利,环境更美、更舒适。

国土空间规划将战略谋划大连城市发展目标。按照《大连2049》的战略指引,将大连建设成为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东北振兴的战略门户,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创新策源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名城。

国土空间规划将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以流域作为生态单元,以河流作为构建海陆联系的生态廊道,形成“一脊一带八脉多廊”的生态网络格局。构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组成的五级公园体系,依托城市街道、河道篮网、生态绿网,建设蓝绿交织的绿道系统,串联各类绿色公共开敞空间,至2035年人均公园绿地不低于10平方米,全市绿道长度不低于300公里。推进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开展大连湾“蓝色海湾”综合治理,后盐矿区等矿山生态系统修复,蛇岛“生态海岛”保护等生物多样性维护修复,大连湾入口湿地等湿地系统修复,春柳河、周水河等水体生态修复以及土壤污染修复等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全域全生态要素的系统修复工作。坚持海陆统筹。规划以岸线为轴线,以港口为依托,以海岛为重要支撑点,构建“一核、两岛、一带、两区”的海洋发展格局。优化海岸线利用结构,依托大连漫长的海岸线资源,实现“岸绿、水清、湾美、滩净”的大连美丽海岸带。逐步提高生态岸线、城市生活、旅游岸线比例,保障港口等重大战略项目岸线利用。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35%以上。

国土空间规划将促进城乡要素高效配置。构建“大连都市圈”开放循环格局,规划对外构建1.5小时都市圈,推动城市跨区域的战略协同,对内打造“中心城区—都市组团—镇—村”的城镇体系,引导中心城区建设和城镇圈形成。中心城区依托大连湾和金州湾,集聚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强化中央活力区能级提升,同步推动旅顺城区和普湾/普兰店城区的南北两翼建设发展。中心城区外围以城镇圈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支撑城市功能跃升,规划构建包含制造业空间、创新空间、服务业空间的产业空间体系,设置产业集聚区和产业社区,关注产业转型提升,强化产城融合,增强土地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同时,预留集中的生产性服务空间和生活性服务空间,提升“大连服务”能级和水平。构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强化大连作为“海、陆、空”三港门户枢纽的优势,提升金州湾机场服务能级,强化金州湾机场、大连北站、大连站与轨道交通衔接,强化枢纽互联互通能力。突出骨架路网引导空间发展,规划沈大城际铁路,新增轨道快慢线、高速路规模,改造扩建国道、省道。构建特色化、均等化的公共设施服务体系,充分考虑人口需求特征,打造公平、共享、弹性包容的15分钟生活圈,至2035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达到100%。突出高等级设施建设,在青泥洼、金马路等老城区提升设施品质;增加七贤岭、空港新城、大连北站等新建或紧缺地区文化、体育、医疗等高等级设施,推动职住平衡。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与传承大连历史文化脉络,构建以“两核、两轴、多点”为主体的市域总体保护结构,并运用城市设计方法,优化空间形态,凸显大连独有的山海关系、丰厚的历史风貌。推动我市2个历史城区(大连、旅顺历史城区)、2个历史片区(旅顺旧市街、金州古城)、4片历史文化街区(中山广场、东关街、胜利桥北、太阳沟)、2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南山、化物所、凤鸣街、连锁街、人民广场等)历史文化传承。

为了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将建立健全规划落实的推进机制。一方面,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布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依据各园区自身的优势产业定位,明确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方向,合理安排土地,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引入留白机制。实施空间留白、指标留白和规划时序的弹性控制。精准把握工业用地规模,有节奏推进存量工业用地的减量化和二次开发,合理安排未来商务办公设施供应总量,为高端服务业提供空间支撑。此外,实施差别化、精细化的更新改造。实现从“退二进三”,逐步向“优二强三”转变,推动中心城区高污染行业涉及化工、热电、水泥、金属、塑料生产等相关企业,尽快搬迁;特别是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加快环湾地区城市更新,推动石化、造船等企业搬迁。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