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软件变形计——改写标签
1
2
3
4 “Concentrix(聚思鸿)中国的业务与传统的服务外包概念已经完全脱离了。我们为客户提供的是更具附加值的专业化服务和产品,解决他们的痛点,帮助他们成长。”聚思鸿大中华区总经理曹润寰告诉记者,在转型之后,企业标签应该重新被界定。
5 “智能汽车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市场规模足够大,决定了它不会是昙花一现。”大连中科创达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顾礼将告诉记者,汽车智能化这条赛道现在正是市场的风口。
6
[编者按]
1998年,以大连软件园建成开园为标志,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拉开了序幕。把握国际产业分工趋势,以日本市场为主发展服务外包,是大连软件抓住的第一个市场痛点。2000年之后又抓住欧美市场的机会,一批全球知名欧美公司入驻软件园,把大连软件提升到更高水准。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外包是大连软件产业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也是大连软件最显著的标签和内涵。
20多年以来,市场痛点变化,技术浪潮起伏,业态模式转换,大连软件产业在动态的发展环境中逐步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这得益于对传统优势的坚守与积累,也离不开持续的调整与应变。日前,记者走访大连软件园部分企业发现,服务外包作为大连软件的共性标签,已经不能概括大连软件如今的内涵。大连软件产业整体的转型,是由不同个性的企业在各自领域中合力推进的,这场变形计还在进行之中,还有很多可能性。
中坚力量——
服务价值升级
从拼成本到比能力
/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徐伯元 /
■点评
大连软件的内生驱动力不断增强,以服务为主的单一业态转变成为多应用领域的创新业态。很多企业持续跟进新的技术,学习新的商业模式,业务从20年前以代码测试录入为主,转变到可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些企业经受住了来自全球市场的考验,并在国内市场的快速兴起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大连软件变得更“复杂”,也更成熟了。
如果说新兴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是从外部推动大连软件升级的“新势力”,那么,传统服务外包企业自身的创新与迭代,则是从内部引领大连软件转型的中坚力量。
聚思鸿大连运营中心是一家领先的科技型全球商业服务公司,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消费者互动解决方案,在中国拥有大连、重庆、佛山、北京、上海、深圳、苏州、贵阳、西安等9个运营、开发与销售中心,在职员工超1万人。其中,聚思鸿大连运营中心体量最大,从传统服务外包业务转型的路径也格外清晰。
2014年,聚思鸿收购IBM在大连的客户服务业务,并整体聘用了该业务的相关员工,目前的企业主要管理人员仍大多是IBM“出身”。曹润寰回忆,并购之初有1000多人,之前在IBM做的正是经典的服务外包业务,突然之间没有了IBM的招牌,如何重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当时他就认为,企业仅靠拼成本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并非长久之计,既然有传统业务积累的人才和交付能力,就应该向拼技术、拼能力的专业服务转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聚思鸿发现,国内市场对于他们的能力与技术的需求开始启动,大量市场机会涌现。于是,短短几年之间,企业就完成了从业务到市场的双重转型,聚思鸿大连运营中心目前大部分业务已来自国内市场,员工也增长到4000多人。
曹润寰表示,基于成本的传统服务外包,是你来做比客户自己做更便宜,而基于能力的专业服务,则是你能做而客户自己做不了。聚思鸿的业务涵盖客户关系管理、商业分析与洞察、流程自动化、财务与资产管理、咨询、IT服务、技术资产、数字化营销等多项服务。用一句话总结,是帮助客户企业“触达”消费者,实现与消费者的互动。
他进一步解释说,目前客户中,消费电子产品和互联网企业占比较大,他们在日常运营中都需要与终端消费者进行大量的互动。很多全球知名的消费电子企业都是其客户,这些厂商各自网站的设计、动画、产品介绍,到社交媒体的推文,都出自聚思鸿之手。以手机为例,在手机厂商发布新产品的几分钟之内,通过聚思鸿的服务体系,全球相关网站可以实现同步更新。而在过去,有国内厂商在新手机上市几个星期后,一些国家的消费者在网上还找不到相关信息,这对销售的影响非常大。
聚思鸿还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客户实现消费者画像,甚至能够“洞悉”某个消费者可能更感兴趣的产品,或者“把握”某个消费者需要更换手机的时机,并将针对性的信息推送到消费者可能看到的地方,进行精准营销。此外,由于在手机售后服务市场的占有率很高,当消费者联系手机厂商客服的时候,另一端提供服务的很可能就是一名聚思鸿员工。
曹润寰表示,这些服务都围绕“触达”消费者。而支撑这样的服务,要有大量的人力资源,要能够快速响应,完成人员招聘、培训,并稳定提供服务。这需要建立起基于专业技术和能力的一整套体系,对产品制造厂商来说,很难从零做起,考虑到灵活性、专业度和成本控制,自己做也不划算。这就像汽车制造商不会自己生产轮胎一样,术业有专攻的市场需求为聚思鸿打开了发展空间。
即使是传统的服务外包业务,也在通过创新实现迭代。之前,聚思鸿承接的一个日本市场的服务外包项目,最初是由客户来指导他们怎么做,随着聚思鸿将自身的技术能力导入,客户反过来请教他们如何做得更好,学生变成了专家。
聚思鸿作为服务外包企业的转型,对大连软件来说并非个例。一批老牌企业在求变中发展、在发展中做强,一直是推动大连软件发展的中坚力量。华信、东软、亿达信息、博涛等企业从服务外包业务做起,在做大规模、做强技术的同时,储备人才,研发产品,拓展领域;IBM、简柏特、惠普等国际企业也在引入创新理念,提升业务层级,开辟多国市场,参与全球竞争。
“新势力”——
新兴领域创新
抓住市场风口下的赛道
/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徐伯元 /
■点评
智能汽车赛道以外,大连软件还有不少新兴企业,在各自行业细分领域内走在国内甚至国际前沿,成为行业的风向标和创新载体。在大连软件园内,心医国际以“互联网+医疗”的探索,成为远程医疗领域的独角兽;君方科技的航运信息化系统,得到了国内多个龙头企业的认可;秘阵科技的图形密码开发技术获得国家商用密码资质。这些大连软件的“新势力”,在不断通过新模式、新应用场景,推动大连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在重新定义大连软件的标签。
“云、大、物、智”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与大连软件的基础和优势结合,催生出越来越多从事新兴领域研发的创新型企业。在大连软件园里,这些新兴企业展现了更具冲劲的成长,也带来了更有故事的赛道,大连中科创达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成立的中科创达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面向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推出产品、技术及解决方案。作为大连地区的子公司,大连中科创达在2018年设立之初就有一个侧重点——智能汽车,其相关业务收入占到六成。顾礼将介绍,目前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大部分都是中科创达的客户,对于大连公司未来几年的智能网联汽车业务,他们的目标是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0%~80%。
对业务高速扩张有底气,是因为汽车智能化已是市场风口。顾礼将表示,现在的汽车智能化,类似当初的手机智能化。不同的是,手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都被安卓和苹果系统“席卷”了,而汽车的过渡期会缓慢一些,但趋势已经很明显,潮流已经势不可挡,即使向来保守的日系汽车厂商也开始应用安卓系统了。同时,汽车下一步向自动驾驶迈进,这是非常复杂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有强大的算力做支撑,而缺少智能化的操作系统是不可能的。所以,应用更智能的系统,装载算力更强大的芯片,是汽车发展的趋势,也是大连中科创达面前的广阔市场空间。
纵向看有技术升级的需求,横向看还有中国市场巨大规模的支撑。目前,大连中科创达智能汽车相关业务中,国内市场与日韩市场占比六四开,而且国内市场增速明显更快。顾礼将分析,由于中国市场规模足够大,许多国际汽车制造商开始将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剥离”,这些厂商的中国市场车型完全在中国进行定义、开发和销售,与全球其他地区的车型样式也会有所不同。美国汽车市场在多年前就有这样的“待遇”,现在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崛起,也在经历这种市场分化。
这意味着,国际汽车厂商将有更多的业务向国内上游供应商开放。去年,大连中科创达受疫情的影响并不明显,正是因为有日本厂商将中国市场车型拿到中国来做,为他们带来了业务增量。
许多热门赛道的创新型企业正在成为大连软件的“新势力”,为这些企业的到来和成长提供可能性的,是大连软件过去多年的积累。顾礼将坦言,选择在大连成立子公司,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大连在汽车软件研发方面有很好的“人才池”,有助于企业切入汽车赛道。
2007年,阿尔派大连研发中心暨东软汽车电子工程研究中心在大连软件园落户,从此大连开始逐步积累汽车研发人才基础,同时基于整体软件人才优势,近年来汽车电子企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聚集。从2018年至今,全国车联网领域前10强中的4家——中科创达、均胜、博泰、德赛等均进驻大连开展业务,主要涉及智能座舱、V2X等领域的研发,设计、测试。整个行业目前集聚趋势明显,软件园也希望能够引入更多的汽车电子企业,形成汽车电子上下游产业链。
1.许多热门赛道的创新型企业正在成为大连软件的“新势力”。
2.大连软件不少新兴企业,在各自行业细分领域内走在国内甚至国际前沿,成为行业的风向标和创新载体。
3.大连软件园全景。
4.聚思鸿大中华区总经理曹润寰。
5.大连中科创达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顾礼将。
6.软件企业办公场景。
本版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