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是“家园自管”背后的合力
志愿者们在美化楼院环境。
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杨璐图由受访者提供
甘井子区中华路街道华国社区水彩巷11、13、21、27、29、31号楼等六栋楼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共16个单元206户居民,由于各种原因被物业公司撤管,是典型的老、旧、无人管楼院。多年来,这六栋楼的任何问题都由社区负责解决,但随着下水堵塞及感应灯破损等各种问题频发,向居民收费愈加困难,由此引发的社会治理层面的矛盾纠纷层出不穷。“物业撤管楼院”管理问题成为社区治理的“头号”堵点和难点。
“自管会”管出好生活
2016年起,华国社区党委创新实施“华彩家园自管”项目,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功能和居民自治主体功能,有效撬动居民自治的杠杆,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成效显著,“华彩家园”206户居民从此有了共同的“家”。社区坚持把“社区党委引领+楼院党支部牵头”的原则贯穿到“华彩家园自管”项目全过程。通过楼院党小组成员设岗定责、楼院自治委员会协调自治等举措,驱动撤管楼院治理由粗放无序型向精细自治型转变,形成了“楼院党支部领导、自管会自治、党员当先锋、居民全参与”的党建引领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工作机制。2016年12月,以水彩巷第一党支部牵头,成立“华彩家园自管”党建项目组,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超过90%的居民同意自管,即由支部书记丁菊英担任“项目筹备组”负责人,参照业主委员会成立模式,开始了撤管楼院自治管理的有效尝试。
为让治理路径透明起来,“华彩家园自管”项目实施前期通过民主协商方式,针对选举与管理模式、自治资金筹集方式等进行商议,订立《华彩自治公约》。除定期会议之外,可根据需要随时召开议事会,真正做到问计于民,民事民议、民事民办。“华彩家园自管委员会”是“撤管楼院”的自治管理组织,共选举自治委员7人及编外委员1人(其中党员占6人),水彩第一支部书记丁菊英当选为自管会主任,并设立了财务、生活、调解、监督委员及出纳员、编外秘书长等职务及相应岗位职责,组建了“环保护绿、读书宣讲、调解说理、敬老爱幼”四个自治服务小组,随时为居民提供服务。充分发动党员、居民等多元社会力量,为“华彩家园自管”项目提供心理疏导、送餐、理发、结对关爱及文化讲座等“组团化”服务,推动了治理重心下移和文化引领,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采用居民众筹方式筹集“自治金”
“华彩家园自管”项目紧扣治理需求,实现了“管”“议”“治”“建”的有机结合,尤其采用居民众筹方式筹集了4870元“自治金”,成为项目资金筹集的创新举措。项目运行中,楼院党支部及自管委员们甘当“领头雁”,通过资源融合,带领居民及各社团参与到“美化家园”中来,粉刷了楼道墙面,打造了楼道文化墙,清淘了全部下水井与化粪池,更换、安装、修复破损感应灯及楼道窗等,从根本上解决了“撤管楼院”脏乱差局面。
同时,通过打造“彩菊红色楼院”“红色驿站”学习点等载体,弘扬党建文化,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增强党支部的“行动性”和凝聚力;结合“邻里文化节”“文明城创建”等主题,举行 “组团化公益大集”“圆梦微心愿”“欢乐百家宴”等特色文化活动,并与双合美食城连续三年合作“无业老人暖阳餐”项目,打造惠民服务亮点,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原来和外人说起小区都会觉得不好意思,但现在我为住在这里感到自豪。”一位居民这样说。
华国社区依托党建“六动”工作法,将楼院党支部建设与片区治理结合起来,把党组织服务触角延伸到“华彩家园”的每个家庭,畅通社区顽疾的治理渠道,居民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党组织的政治与服务功能转化成居民能够亲身感受到的治理成果,为下一步在全社区范围内开展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