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基金:危中寻机 市场长期运行逻辑不改
据2月1日央行官网公告,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2月3日金融市场开市后,央行将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加大逆周期调节强度,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特别是考虑到疫情特殊时期和延期开市的双重影响,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提供流动性。
以下汇总中融基金旗下多位基金经理观点:1、疫情对实体经济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但大概率集中在短期。从2003年非典疫情发展来看,彼时持续时间也较长,但未改变中国加入WTO后黄金十年经济持续上行的长期趋势。本次新冠疫情也不会对经济产生中长期的影响。目前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已经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后续仍储备了不少经济对冲的手段,随着疫情的结束,经济活动会迅速恢复到原有水平。2、与非典相比,本次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经济整体的负面影响更大。从当前已有的信息判断,本次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经济整体的负面影响要大于非典。主要原因在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的差异。疫情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非典导致2003年5月名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月同比增速下降了3.63个百分点,而近二十年来,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升,2003年和2019年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分别为41%和53%,本次疫情影响或将更大。二是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可能更大。与非典相比,本次疫情的传染性更强,防控难度更高,如目前确诊病例数量已经超过了非典(全球尚不到9000例),存在一定数量的无症状感染者等。因此目前政府已经采取了部分城市封城、多数地方推迟复工、管制公共交通等措施,对工业生产的负面影响或将高于非典(2003年3、4、5月工业增加值单月同比增速下降了1~1.5个百分点)。三是对出口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颁布《国际卫生条例》后才开始宣布PHEIC,虽然世卫组织暂时不推荐限制旅行和贸易的措施,但从实际情况看,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封闭和中国的边界,对中国商品加强检验检疫,预计后续将影响出口。四是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影响更大。中小企业固定成本较高,因为推迟复工以及供应链受影响等连续停工超过一定时间,就会给企业现金流造成压力,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如果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面临停产的风险,进而会影响就业和消费,形成恶性循环。3、疫情会对股市短期构成压力总体上看,本次疫情会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股市整体下跌。尤其是餐饮旅游、交通运输、酒店、商贸、院线等受到直接冲击的行业,对疫情防治相关行业的部分上市公司则构成利好。4、复盘2003年非典:短期波动不改长期趋势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市场回顾:A股市场:2003年4月16日到4月25日非典疫情持续升级,市场出现了一波快速调整(下跌幅度达8.85%)。港股市场:从2002年12月15日首例患者入院到4月25日股市见底,下跌幅度达13.6%。
非典疫情结束之后A股和港股截然不同的走势,说明非典疫情不是后续A股行情低迷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各地货币政策变化。
两地股市走势不同:2003年6月份A股开始进入下跌通道,从6月到11月初,上证综指经历月线五连阴下跌幅度达14.5%,而港股则从2003年5月开始进入了持续上涨的通道。恒生指数2003年涨幅高达35%,如果从2003年4月底的低点起算,后面的涨幅更是高达48%。
两地货币政策不同:中国在2003年下半年后逐渐收紧货币,而美联储在2003年6月再度降息至历史最低点,香港作为联系汇率制利率也持续下降。
2020年市场处于流动性友好的货币政策环境中:为了稳定经济,预期央行将继续创造相对宽松的流动性环境。
5、疫情不影响中长期走势,下跌提供较好配置机会
虽然短期市场可能面临一定压力,但支持投资者看好A股的一些中长期因素并没有发生变化,如A股因本次疫情出现“黄金坑”,将是投资者介入的好时机。
首先,A股整体估值在国际上仍有比较优势,国内居民家庭资产的再配置空间也很大,A股将吸引越来越多长期资金;其次,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各行业龙头企业受益明显;第三,股市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升。
坚定看好科技和消费两大战略性方向。随着创新体制的深刻变化、经济转型的持续推进以及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换代,未来以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创新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仍将继续受到投资者的持续追捧。目前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仍是庞大的消费市场,也会带来很多的投资机会。如果疫情导致这两大方向的核心品种短期出现较大跌幅,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将提供难得的配置机会。
风险提示:本资料中的数据来自于公开信息,内容与评述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或推荐。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的适配性谨慎投资。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本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