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

“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

“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2019年春节,当忙碌了一年的金融人坐在电影院看着《流浪地球》时,没有一个人会预料到,一年后,他们也会与一场灾难息息相关。

复工已经半个月了,中午时分,我走在往常人潮涌动的金融街,街上只有三三两两戴着口罩快步疾走的行人。

各家金融机构都已经在正常运转,想走进门却要经过四五重检验。

这条掌管着中国经济命脉的街道上,只有金融街购物中心门口的那只金牛还在,低首撅尾,眼神坚定,等着牛气冲天。

一切会好起来么?是否还能牛气冲天?

这一天,我和几个金融人聊了聊。

试图从他们眼中,还原出一个疫情中真实的金融圈,和摆在每个金融人面前的切实难题。

在收到十几封求职拒信以后,黎君在英国登陆了求职平台和目标公司官网,发现相比于这些拒信,他投递的更多简历处于没人查看的状态。

今年研究生毕业的他,春节前的想法明确可执行:2月开始网申,3月回国参加宣讲会和面试。4月结课后回国找工作,然后进入金融圈。

对于没背景没经验的职场小白来说,这也是唯一的求职路径。

直到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一切。

英国停飞了飞往中国的航班,国内的春季招聘基本停滞了。英国同学有心或者无心的隔离,还有已经箭在弦上的毕业,都让这个一直不敢停止努力的应届生手足无措。

他仍然在坚持投简历,仍然在每天关注国内的疫情和政策,尽管这一切只是出于惯性和不想放弃。

“我也想明白了,今年找不到工作就明年吧。” 在微信上,他最后给我留下这样一句话。

“至少,比起那些被困在国内没法飞回来的同学,我还能顺利毕业。”

黎君担心找不到工作,孟倩倒是宁愿没有工作。

这样她就不用每天冒着风险去银行值班了。

虽然不像医生警察奋战在一线,但银行人也是接触密集人流的高危人群。轮班制,分时用餐,银行已经做足了防护措施,但还是有不少不戴口罩的客户,在银行大堂聚集、说话、打喷嚏,办的还都是无关紧要的业务。

“很多银行人都在说“服务不断,一直在线”,那是因为他们没在一线。我倒是真想呼吁一句:“服务中断,没急事不要来银行了。减少大家感染的机会,彼此保重不好么?”

话虽然这么说,孟倩更担心的还是业务。一季度的考核指标季度初已经定了,她负责的零售业务却没法远程开展。不仅如此,行里多个指标业务都处于停滞状态,银行存款也没法到位。

所谓的年初“开门红”彻底成了“开门也不红" 。

这就意味着,工资仅够糊口,全靠奖金活的银行人,一季度的奖金全泡汤了。

“唯一的正面影响是,我们行这些年一直在喊线上转型,但都没行动,这次再难,也逼的人必须变了。”孟倩说。

业务停滞的哪里只有银行人,投行人的业务更是面临重大挑战。

在投行工作了5年的田晓光,这段时间在家呆的天数已经超过了2019一整年。而且不出意外的话,还会继续延长下去。

因为有一个拟IPO的项目在武汉,元旦过后,田晓光和同事去武汉出差了半个月,直到19号才坐高铁离开。在回京的高铁上,他才第一次知道了武汉的严峻疫情。

回到家里,他一点不敢马虎,自我隔离了整整14天。所幸身体状况良好。

但他所负责的项目,就没那么好了。

2月3日,证监会下发通知,将涉及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的一些回复期限要求予以延缓处理。

身为投行人,他太知道没法出差,没法入场办公尽职调查,没法与客户面对面意味着什么了。

“摊上了也没办法。比我更着急的还是客户。企业的生产经营延迟,业绩和估值预期都会受到冲击。疫情过后,能不能上市就不好说了。”

至于他自己,现在仍然在家里办公,补一补年报,准备下材料,每天定时向公司报备健康情况。

“这段时间,我和儿子的关系亲密了很多,厨艺也提升不少。业绩和奖金没了就没了吧,我这不是也得到休息了么。”

年前刚刚辞职的李鹏程,如果能预知到疫情突袭,绝对会劝自己再忍忍。

在基金公司做了五年行业研究员后,李鹏程遭遇了薪资和职级的瓶颈。平台大,资历浅,同辈多,意识到未来几年他都只能原地踏步后,他开始找新东家。

终于在元旦后,谈好一家私募基金。老板许诺他做基金经理,自己管理一个账户。达成业绩奖金翻倍。

李鹏程需要这个机会。和老板谈好年后入职后,他第一时间辞了工作。

结果一场疫情,让整个中国都按下了暂停键。在家过了一个超长春节后,李鹏程联系新公司HR办理入职,得到的却是HR的一再拖延。

李鹏程只好找到老板,开门见山。没想到老板也是开门见山:疫情对市场行情冲击太大,多数员工无法复工。这种时候,小公司只能节流,招聘停止。

怪谁呢?谁也不怪。他辞职的决定不是错的。老板停止招聘的决定也不是错的。在错综复杂的变化里,每个人第一考虑的都只能是自己。

前东家是没法回去了,新工作也不知何时能找到。李鹏程回到家,继续隔离。

“要说心态崩了也不至于,毕竟全国人民都在共克时艰。我只是一想到每月要还的1万多房贷和孩子好几千的学费,就着急。”

作为一个券商营业部的经理,冯静琪的工作从2月3日就开始了。只不过工作场地有了变化,从营业部的交易大厅搬到了大堂门口。

北京前阵子连续下雪,每天在外面办一会儿业务,她的手就冻得按不住手机。但为了防控疫情,避免人群聚集,让工作人员在空气更流通的地方办公,是公司领导想出的权益之计。

冯静琪是外地人,疫情发生后,本以为能在老家多呆几天,没想到接到领导指示,让她第一时间返京办公。

“我们领导说了:无论疫情如何,三月末需要成绩单……所以……业绩说话。”

回到北京那个晚上,在租住的小区门口,冯静琪遭到了保安的拦截。理由是不允许外地回来的租户入内。

找房东,打投诉电话,开证明,体温监测,寒冷的天气里,跑了几个小时,派出所来了三次,她才终于踏进了家门。

这一场疫情,彻底打破了冯静琪的幻想。岁月静好时高端优雅的金融人,在一场前所未有的“黑天鹅”面前,脆弱得一败涂地。

“疫情结束,不管怎么说,我要攒钱买个房。”她反复和我说。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失意。

在保险公司工作的成爽,就莫名其妙迎来了行业的红利期。

这些天,来找她咨询买保险的,想转型当保险代理的人,比过去的一年都多。

虽然没法面对面,成爽还是一一电话沟通,力争在任何时候不丢掉业务机会。

当然,她所在的保险公司反应也十分迅速,一方面推出了新冠肺炎的防疫险,给到客户免费领取。

一方面,针对疫情下大量人员的失业问题,开展了在线保险培训,吸引了众多报名者。

这几天,是成爽朋友圈发布的高峰期。

一边在发“招人启事”:视频面试,面试通过;在家培训,免收费用;疫情一过,上岗上班。

一边在发保险业务:保障大计,趁早思虑;如有需求,线上咨询。

成爽从来没想借疫情赚钱,却没想到,这场伤痛唤醒了更多人对保险的重视,推动了她的业务发展。

“如果可以选择,我还是宁愿不发生这一切。我希望得到的重视,代价从来不是失去。”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被这座山压着的,不只是生病的人,也不只是餐饮、旅游、娱乐、交通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还包括更多被裹挟在其中不知所措的人。

比如金融人。

虽然金融行业在这场疫情中受到的打击不是首当其冲,更多是通过存量和增量业务间接体现。

但作为这个行业中,每个切实承担业务压力,对业绩负责的金融人,没人可以忽略眼前的困局。

毕竟,对于每个平凡而务实的人来说,只有“眼前的哀嚎”能够停止,我们才有余力去体察“远方的哭声”。

这是六个金融人2020的真实困局。 我深知,自己能够采访到的从业者只是少数,能够还原出的困境也并不全面。

更多人真实的困局在哪里?在每个停滞延期的业务里,在每份不敢确定的无力里。

一切会好起来么?是否还能牛气冲天?

我不知道。

我只是想起了阿兰·佩雷菲特书中所写的一段话:

“人民在山脊上行进,

只消一阵风就足以把他们吹到山底。

等平静恢复后,

大难不死的人们又重新前进。”

悲观者往往正确,但乐观者往往成功。

想重新前进的人,从不会无路可走。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