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好买臻财VIP

好买说

鼠年伊始,新冠疫情的爆发仿佛按下了经济运转的暂停键。

而除了生命、经济遭受严格考验外,疫情对社会整体医疗能力和医疗卫生防御机制发起了挑战,同时也对医疗股权投资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与疫情直接相关的一些企业,产品卖断货,短期业绩暴增;与疫情不直接相关的大部分企业,研发、临床、销售都受到影响,业绩和估值大幅度波动。我们不禁思索,这场“搏疫”给医疗股权投资带来怎样的新变化呢?

今天,我们从疫情怎么诊断更精准、疫苗什么时候研发出来及科技对疫情的助力这三个方面,来汇总PE大佬们的投资观点。

01

疫情怎么诊断更精准?

医药、治疗、疫苗等领域在前沿技术的加持下争分夺秒对抗病毒,但诊断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依然存在如检测能力受限、假阴性偏高等种种挑战。疫情中医院、医生、患者以及广大健康人群产生出的新需求给IVD(体外诊断)领域带来了深远影响。

高特佳

新冠病毒疫情暴露出县级医院发热门诊普遍没有按照要求标准落实,未来县级医院扩建过程中,发热门诊会成为重点建设科室。同时,病毒的传染性带来了发热门诊需要进行独立检验的需求,但医院不可能专门为一个科室配备检验人员,这样检测产品的易操作性和检测结果的快捷性显得非常重要,而这恰恰就是POCT(即时检验)产品的特点。

长期来看,POCT产品在发热门诊的应用将越来越多,全国31个省份,共设置发热门诊1.5万个,涉及的产品包括小型生化仪、血球仪、小型封闭式自动化PCR设备、微流控设备等,若以常规状态下平均每个发热门诊每天接诊20人次、每人次POCT相关产品收费50元保守计算,则每年将是54.75亿元的市场增量。发热门诊很可能会成为继心内科/胸痛中心之后的下一个POCT市场扩容点。

华兴资本

疫情触发了对核酸检测相关设备和试剂购置的旺盛需求,刺激检测仪器销售的蓬勃增长。新的检测设备在疫情中突显了独特的价值:如全自动样本处理设备,可以将检测所必须的样本核酸提取时间和人工操作显著缩短,大大提升了实验室的样本处理能力;基因测序仪作为微生物领域的全新检测工具,也在实践中显示了在检测敏感性、样本通量以及病毒变异监控等方面的优势,会在未来病原检测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我们预计在疫情结束后市场对此类检测设备的需求依然会保持一定热度,特别是各个地区的医院、临检中心和疾控等,会有明确提升病原核酸检测能力的诉求,用以加强对未来突发病原感染事件的预警和应对的能力。

辰德资本

我们在弄清楚如何诊断上虽然花了些时间,但还是比起当年SARS快了很多,这是因为二代测序的技术发展让我们可以很快地通过基因测序来识别病毒,特别是未知病毒;识别了病毒就可立即选择最合适的诊断方法。

虽然这次很快选定了使用荧光PCR核酸检测作为最普遍的确诊方式,但屡屡出现诊断阳性率不高的问题。在关于谁来承担诊断任务的问题上,最初是全部需要由国家疾控中心诊断,后来加入了湖北省疾控中心,再后来三甲医院加入后,发现面对大量样本检测需求来说仍然不够,所以之后第三方检验机构补充进来。

在疫情下,我们看到130多个公司突然都能来进行新冠核酸检测,相信在传染病原体检测上乃至整个医疗行业,会有更多的资金和创业者进入。这里的问题是,在众多的企业涌现的时候,需要投资机构去理性地判断到底哪些是真正满足市场需求和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哪些是仿制跟风的企业。

02

疫苗什么时候研发出来?

新药研发,包括抗病毒药物和疫苗两方面,但是长期的看,这次的新冠病毒由于对新药研发的速度要求极高,看到了我们整个创新药的CRO、CDMO产业链的产业升级、和未来政策支持带来的积极影响。

高特佳

新型的mRNA疫苗具有研发速度快、起效快、生产相对简单、易于改造、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随着合成、修饰技术及递送技术的发展,mRNA成药能力加速。

从产品开发周期来看,理论上讲,mRNA有望在1.5-4个月内完成产品开发。

从生产周期来看,相对于传统鸡胚生产流感疫苗需要至少两个月时间而言,mRNA疫苗生产仅需一周,可快速响应疾病预防需求。我们看到mRNA疫苗也适用于流感疫苗的开发,有研究成果表明该类疫苗具有涵盖不同亚型的广泛性保护免疫效果。

从疫苗开发周期来看,即使是mRNA疫苗,也很难在疫情结束前实现产品临床应用。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更多是为了预防未来可能的疫情发生。对于类似流感一样周期性爆发的预防疫苗产品开发,其市场空间大,产品生命周期长,经济效益高,企业研发动力强。对于偶发性疾病,从经营企业投入产出比角度考虑,产品开发出来后可应用场景有限,研发投入与未来市场销售收入性价比低,不值得开发。

华兴资本

传统药物研发过程漫长,从已上市的药物分子中筛选出对病毒有抑制效果的药物可以省去大部分毒副作用等安全性试验与药剂合成、开发、投入生产的时间,从而大大缩短找到有效药物并开始投入使用的时间。例如2月5日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指出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及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疫情相关的抗病毒类、抗生素类药物需求增长迅速,不断推进处方药的发展。

与此同时,国家对于抗病毒特效药及疫苗研发的支持力度也会持续加大,创新药研发公司,尤其是加速创新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将会迎来历史性机遇。

辰德资本

投资关注新的治疗技术,尤其是基因和免疫治疗方面。这次新冠肺炎,目前临床有大概90多个治疗方案,评估下来绝大部分方案都经不起大样本的双盲试验。靠谱的治疗是基于病毒在基因复制上的机制以及人体通过免疫机制来抗击病毒。

03

科技对疫情的助力

就像2003年SRAS疫情崛起的淘宝一样,这次快速传播的新冠疫情对中国医疗信息化系统,远程诊断、在线问诊、医药电商都将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这次新冠疫情中,由于避免人和人接触,以及对于医护人员的保护,以及提升医疗效率,我们看到了大量有未来科技感的人工智能、远程医疗、5G和云医疗等新科技在疫病的诊断、治疗、疾病预防领域的大量应用,同时医疗信息化、医药电商和互联网医院突破了很多限制,开始加速发展。

高特佳

疫情期间人们居家不外出购物,线下实体商店(药店除外)一片萧条的同时,线上的医药电商却是另一番景象。与疫情有关的产品,口罩、抗病毒药品卖断货自不必提,体温计、手套都是大热门商品。相关的药品红遍全网,为了避免进入医院就诊发生交叉感染,政策鼓励患者到互联网医院进行问诊,支持开3个月的长期处方,在此期间也带来了不小的流量并能很好的教育患者培育该领域的市场。

华兴资本

疫情高压对医疗保障物资的流通分配等环节的效率提出了极高要求,九州通接管武汉红十字会后物资分配效率快速提升也侧面印证了专业化分工、智能化的精细服务将成为大势。包括消毒机器人、送药机器人等的投入使用,不仅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也进一步保障了服务于隔离人群的基层工作者们。

与此同时,2C端的药品流通也迎来了新机会,口罩及部分药品成为引流爆款,线下物流及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为医药电商及线下药房承接住大众迫切的防疫需求的至关重要的助力。

丹麓资本

互联网医疗为疫情当中的患者提供了短期就医的便利。但是至少从中期来看,疫情的出现既不能改变整个中国的医疗产业结构和目前公立为主的产业现状,也不能解决诸如医生管理、医生/医院动力、医疗质量管控、支付等具体问题。所以,除了可能带来一些积极的政策导向改变之外,疫情并不能在至少中期推动互联网医疗的飞速发展。而在远期未来,核心的推动力反而可能来自有跨界技术的变革,如人工智能、5G 等。

总得来说,受疫情影响,短期内企业研发进度、临床进展、认证进展及销售业绩会大幅波动,加上估计会有许多投资机构近期转移目光至医疗行业投资,企业的估值会有所波动。在一些细分的方向上,会有一些优质项目短期被冷落,也会有一些热点项目短期被看好。

辰德资本认为,这个时候更需要投资机构理性分析、深度思考;也更需要依托投资机构在产业内的资源积累——尤其是产业内人脉的积累,及对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对市场和渠道的理解;才能选择到好的投资对象。对于准备好的投资机构而言,当前市场的波动会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窗口。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