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宝财富魔方

分析师:李真(执业证书编号:S0890513110002)

分析师:王丰莹(执业证书编号:S0890520010002)

报告摘要

2019年保险资金运用整体回顾:2019年保险行业总资产规模持续扩张,达20.56万亿元,总资产扩张速度较前几年的收缩态势有所回升,且除产险公司规模缩减外,人身险、再保险及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规模均有所增长。2019年保险行业原保费收入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7%,其中人身险保险中寿险保费的占比持续下降,健康险保费收入仍维持高增速。投连险新增缴费、万能险保费收入均有所增长。2019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较年初增长12.91%,达18.53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占比13.62%,投资收益率3.68%;债券投资占比34.56%,投资收益率4.35%;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13.15%,股票投资收益率为9.16%,基金投资收益率为6.08%。

2019年保险行业监管政策聚焦:资产负债管理方面,2019年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暂行办法》,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做出能力评估和量化评估并实行差别化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再升级。负债端管理方面,2019年银保监会发布多项举措规范保险产品设计、销售等环节,先后发布涉及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健康保险、两全保险产品等相关规范。2019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旨在丰富保险产品供给、规范保险产品销售、加快商业保险体系完善。资产端管理方面,2019年银保监会规范保险资金参与银行资本补充债券、信用类工具、投资集合资金等,丰富险资投资工具;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加快保险业对外开放;发布《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为保险资管行业的市场化发展奠定基础,行业发展未来可期。

2019年保险资产管理发展情况:2019年保险资产管理稳健发展。投行业务方面,2019年备案注册债权、股权投资计划规模达4636.65亿元,较2018年增长1.97%,其中基础设施债权计划增幅最高。大型保险集团及其子公司在另类投资时仍以集团内项目为主。且股权类投资更青睐有限合伙和私募股权基金形式。2019年资产支持计划注册改革后效率提升明显。资产管理业务方面。2019年保险资金投资保险资管产品的参与度高。2019年权益市场结构性牛市背景下,保险资管产品整体表现较好、企业年金加权平均收益率也大幅优于2018年同期。个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中,个人养老保障产品丰富度和规模均有所提升。保险系公募规模持续扩容。

2020年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展望:保险资管新规的发布为保险资管行业发展打开更大的空间,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保险资管行业的发展应关注以下方面:巩固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优势,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积极拓展第三方机构业务,抓住银行理财转型变革机遇;建立市场化的投研销考体系,充分参与财富管理新时代;参与养老保障三支柱建设,提早布局养老金融类产品。

风险提示:本报告不涉及市场观点,分析并不对投资形成建议。

目录

第四篇

把握养老金融发展机遇

多层次参与养老财富管理

01

企业年金资产管理业务

1.1.企业年金业务市场概况

    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构成了我国养老金体系的第二支柱。

    根据《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4号)规定,从事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业务的机构,必须取得相应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包括受托人牌照、账户管理人牌照、托管人牌照、投资管理人牌照四种牌照。根据《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1号),一个企业年金计划应当仅有一个受托人、一个账户管理人和一个托管人,可以根据资产规模大小选择适量的投资管理人。

    目前,担任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的机构主要包括大型银行、养老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托管人均由大型银行担任;投资管理人机构类型则以基金公司为主,另外也有养老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保险资管机构。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发布的《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2019年三季度》报告,当前市场上企业年金受托人13家、账户管理人18家、托管人10家、投资管理人22家,其中保险机构所持有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业务牌照及管理情况如下表所示。国寿养老在受托管理资产规模、管理的企业账户数量上遥遥领先,而泰康资产、平安养老作为投资管理人所管理的组合资产规模均超过了2000亿元,分别为2668.07亿元、2220.97亿元。

    企业年金基金市场份额——保险机构仍占主导,各类投资管理人占比变化不大

    从投资收益角度看,2019年三季度末企业年金实际运作资产金额为16746.74亿元,2019年以来至三季度末加权平均收益率为6.03%,而2018年同期的实际运作资产金额为14046.81亿元、加权平均收益率为2.34%,相比之下实际运作资产金额增长19.22%,加权平均收益率大幅提升3.69个百分点。

    就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情况看,各类投资管理人所管理的组合资产金额相较2018年变化不大,投资管理人仍以保险类机构为主导,包括保险资管机构、养老保险公司以及专业养老金管理机构,其中保险资管机构作为投资管理人的组合资产规模为2833.42亿元,占全部投资管理人所管理的组合资产规模的17.25%,与2018年占比17.99%基本持平。

1.2.养老金产品评价

    根据2013年3月19日人社部、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3]24号)中对养老金产品的定义,养老金产品是由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发行的、面向企业年金基金定向销售的企业年金基金标准投资组合。养老金产品的类型包括:股票型、混合型、固定收益型、货币型、产品显示投资方向的固定定收益型养老金产品(可包括存款型、债券型、债券基金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型、信托产品型、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型、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型、保险产品型等类型)。

    截至2019年3季度末,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已备案605个,实际运作405个,期末资产净值7855.03亿元,相比2018年期末资产净值4412.88亿元大幅增长78%。2019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率5.84%,比2018年同期投资收益率2.48%增长3.36个百分点;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成立以来至2019年三季度末累计收益17.67%。其中,与2018年同期股票型产品和股票专项型产品分别-12.43%和-6.05%的亏损相比,2019年前三季度股票型产品取得30.15%的收益率、股票专项性产品取得13.74%的收益率;2019年前三季度权益类资产产品整体平均收益为21.39%。

    截至目前发行养老金产品的主体共有22家。其中,公募基金管理公司11家,证券公司2家,养老保险及保险资产管理机构9家。9家保险类机构包括平安养老,泰康资产、太平养老、长江养老、国寿养老、华泰资产、新华养老、建信养老及人民养老。此外,人保资产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于2019年6月30日到期,根据人社部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人保资产不再接受新的企业年金业务,但在本年度的统计区间内,仍有33只人保资产的产品纳入样本。截至2019年底,国寿养老正在运行的产品数量最多,其次是泰康资产。各类别产品2019年收益水平较高的产品如下所示:

    2019年权益类产品业绩全面优于固收类产品

    不同于2018年,2019年权益类养老金产品表现显著优于固收类产品表现。2019年统计样本中的股票型养老金产品全部取得正收益,收益率最高的股票型养老金产品平安安赢的投资收益率为80.77%,股票型养老金产品收益率的中值为40.26%,收益率最低为4.84%。固收类产品中,固定收益型-普通型养老金产品和固定收益型-债券型养老金产品的表现较好。固定收益型-普通型养老金产品2019年收益率最高为22.93%,收益率最低为2.59%,收益率的中值为6.44%。

    年金养老金产品投管人情况

    根据Wind产品数据,截至2019年底,市场上年金养老金产品共计834只,相比2018年底产品数量547只增加了52.47%。从投资管理人管理的产品数量来看,国寿养老、泰康资产、平安养老管理的养老金产品最多,分别为125只、114只和99只,三家公司所涵盖的产品线也最丰富,且保险类机构中仅泰康资产和平安养老发行了股票专项性年金养老金产品,其中泰康资产-丰华产品2019年收益率为15.05%。

02

个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国内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一支柱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由国家强制性规定和执行,通常为居民提供一个最基本的老年收入保障;第二支柱包括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则主要是指个人养老金账户体系。一直以来,保险行业在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建设和实现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险行业在养老财富积累方面的供给主要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和养老保障产品。商业养老保险注重风险保障和长期资金管理,养老保障管理业务更注重团体和个人养老储备管理。

2.1.商业养老保险

    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是商业保险机构提供的,以养老风险保障、养老金管理以及与养老需求相关的财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是保险业养老服务金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2018年4月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人社部、中国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财税[2018]22号),财税[2018]22号文以个人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为起点,充分发挥商业养老保险作用来支持养老第三支柱的发展。

    个人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指可以将保费进行税前列支,在领取养老保险金时再缴纳个税,是对商业养老保险投保人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缓解个人当下税收的形式进行养老金储备,从而对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一二支柱进行有效补充。虽然目前个人税延试点政策中有税优上限6%或1000元孰低的扣除上限,但税收优惠仍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的重要动力。

    财税[2018]22号文提出了个人商业养老账户的概念。通知规定在试点期间,仅有符合规定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享受国家税收优惠。试点期过后,或将养老年金、终身寿险等保险产品纳入个人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范围,丰富个人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选择。此外,也会加快将养老保障产品、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等的养老金融产品纳入个人税延投资范围。这也意味着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建设将逐步由产品制向账户制模式转变。

    第一批税延产品为寿险产品。税延养老保险产品分为积累期和领取期两个阶段。积累期,是指参保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进行养老资金积累的阶段,参保人开始领取养老年金前均为积累期。领取期,是指参保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开始领取养老年金的阶段。保险公司开发设计税延养老保险产品应当以“收益稳健、长期锁定、终身领取、精算平衡”为原则。

    2019年3月26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第五批经营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保险公司名单,截至2019年底共计23家保险公司获得税延养老保险产品的经营资格资格。具体名单如下:

2.2.养老保障管理业务

    养老保障管理业务是指养老保险公司作为管理人,接受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团体委托人和个人委托人的委托,为其提供养老保障以及与养老保障相关的资金管理服务,包括团体养老保障产品和个人养老保障产品两种主要类型。自2009年,保监会发布《关于试行养老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09〕129号),允许养老保险公司试营团体养老保障管理业务;2013年,在总结养老保险公司试营团体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养老保障市场发展需要,保监会出台《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保监发〔2013〕43号),并于2015年7月30日出台《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管理办法》(保监发〔2015〕73号)。

    当前养老保险公司开展的养老保障管理业务并不提供保险功能,主要体现财富管理属性。不同于保险公司开展养老保险业务需要计提风险准备金和保险责任准备金,养老保险公司在开展养老保障管理业务时仅需计提风险准备金。其中的团体养老保障产品主要是为不具备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或希望提供更多激励机制的单位定制的综合薪酬激励方案;个人养老保障产品是面向个人满足其养老财富投资增值需求的产品。投资范围方面,养老保障管理产品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范围包括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以及其他金融资产。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在投资管理上秉承保险资管机构长期稳健的资产配置特点,同时作为表外的资管产品具备估值管理的透明性,后续将成为充实第三支柱建设的重要产品选择。

    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面向个人投资者发售,封闭式产品的起购门槛为1万元,开放式产品的起购门槛为100元,购买渠道有发行人官网直销、银行及互联网平台等代销,是满足公众普惠金融投资的重要产品。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以固收类资产投资为主,可以配置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不动产债权计划等另类资产,收益率较同期限其他类理财产品优势明显。此外,在资管新规之后,顺应资管产品净值化转型趋势,也有保险机构发行了净值型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

    截至目前,国内专业养老保险服务机构共计9家:平安养老、太平养老、长江养老、国寿养老、泰康养老、安邦养老、新华养老、中国人民养老以及建信养老金。从各家机构2018年底披露的数据看,个人养老保障产品规模已经远超团体养老保障产品规模,个养型产品占养老保障管理业务总规模的比例接近95%。下表是国寿养老披露的2019年养老保障管理业务信息:

    互联网平台因其流量优势已经成为个人养老保障产品的重要销售渠道,蚂蚁金服、腾讯理财通、京东金融等互联网平台上在售的个人养老保障产品品类和期限都比较丰富。

03

公募业务—保险系公募持续扩容

    2019年8家保险系公募基金公司中除人保资产外,规模相较2018年均取得较大幅度的提升。8家公司2019年管理资产规模相比2018年同期上涨18.79%。2019年8家机构总管理资产规模中,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公募基金规模均有较高增幅,其中资产规模的增长贡献主要来源于债券型基金,其所管理的货币市场型基金的规模相比2018年缩减了20.53%,从2018年底的4104.06亿元减少至3261.38亿元。具体公司来看,平安基金在8家保险系基金中,管理资产规模仍遥遥领先,并取得21.41%的规模增速。其次是国寿安保基金,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在保险系基金中排在第二位。唯一规模缩减的保险系基金公司人保资产,2019年的管理资产规模较2018年缩减了近50%。

    2019年保险系基金公司新发基金149只,其中平安基金新发基金数量最多为60只,其次是泰康资产22只、国联安基金21只。从新发基金的品类来看,平安基金新发产品以固收型产品为主,其中中长期纯债基金33只、短期纯债基金8只,偏股混合型基金6只、被动指数型基金4只;泰康资产新发产品中,有9只中长期纯债基金、9只被动指数型基金,2只二级债基、2只偏股混合基金。

2020年保险资产管理展望

    2019年保险行业原保费收入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7%;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8.5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91%。当前,我国保险深度和密度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保费收入增长仍然具有较大空间,稳定的保费增速为保险资金运用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仍能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收入增加和财富保障意识的增强,保险行业的发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增长都意味着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更大的发展机遇。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具有长期丰富的保险资金受托管理经验,在长期稳健投资、绝对收益创造、大类资产配置、另类资产创设、风险控制管理、直接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从保险资金特征本身出发,不断增长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也给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带来了挑战。首先,在未来长期低利率环境趋势下,庞大规模的保险资金运用的难度主要在于如何获得足够规模的可投资产,并且对于前期承保成本较高小保险公司来说,获取较高投资收益的压力也就更大,但现实中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已经面临着“好项目”难求的处境,在基础设施债权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以及信托计划等另类资产的创设上已经存在巨大的供给缺口;其次,保险资金的负债属性决定了其投资运用更注重安全性和稳健性,管理难度也更大。保险资管机构在战略端、战术端做好资产配置尤其重要,需要保险资管机构不断完善资产配置模型,建立更加科学的资产配置管理机制和完善的投研机制;最后,长期低利率环境预期下,长端收益率曲线会更加平坦化,对于在保险资金运用中占比超过30%的债券投资来说,保险资管机构在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配置中压力也在增加。

    从保险资管行业本身来看,2019年《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 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明确了保险资管行业发展的 “上位法”,为保险资管产品与其他资管产品统一监管规则、参与市场化竞争奠定了制度基础,也标志着保险资管行业的市场化道路将再下一城,迎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保险资产管理应关注以下方面:

    巩固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优势,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至2019年底,保险行业总资产规模已经突破20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18.53万亿元,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增加和财富保障意识增强,我国保险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久期长、来源稳定等特征,在资金投资运用中更注重安全性和稳健型,而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经过多年对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对保险资金的运用最为熟悉,在资产配置上更贴近服务实体经济主线,在投行业务与资管业务方面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风险偏好相对低、所配置资产的安全性也比较高。未来,保险资管机构仍要以服务保险主业为要务,为集团资金和其他保险公司资金投资管理做好服务。尤其是在新会计准则IFRS9下,保险公司利润波动加大,偿付能力和资金运用均产生变化,保险资管更应坚持价值投资,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降低投资收益的波动性。此外,在长期低利率环境趋势下,大体量的保险资金也面临着长久期优质资产的短缺,以及稳健安全与资产资质下沉的矛盾,保险资管机构应利用固收及另类项目资源的获取优势,积极寻找优质项目来源,有效落实保险服务实体经济战略。

   积极拓展第三方机构业务,抓住银行理财转型变革机遇。近年来保险资管第三方业务的发展在稳步提速,受托管理的资金不仅来源于中小保险公司,非保险资金的比重也在逐步提升,保险资管机构在发展扩张中也在不断降低对母公司资金的依赖。非保资金不受限于保险资金的投资限制,投资范围、工具和策略可以更加多样化,但也更为考验保险资管机构的主动管理能力。保险资管机构结合自身投资管理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多策略方案:将资产配置和策略选择结合,既提供不同策略品种,也提供跨策略的综合配置解决方案,布局诸如股票多头策略、市场中性策略、债券组合策略、多资产投资策略、固收+策略等产品线。在银行理财转型变革的机遇下,保险资管机构跟其他类资管机构均普遍重视与银行的合作。相比之下,银行理财在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转变过程中,对于低波动、绝对收益特征的产品尤其重视,而保险资管具备的绝对收益特色和风险管理优势恰好与之匹配。因此,保险资管可以抓住在银行理财变革机遇积极布局,随着理财子公司的崛起,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可以直接投资保险资管产品,保险资管机构也可以直接作为银行理财的投资顾问,更可以基于银行理财投资管理痛点进行投研服务的输出。

    建立市场化的投研销考体系,充分参与财富管理新时代。保险资管新规放开了保险资管参与个人财富管理的路径,统一监管下保险资管机构会更加市场化,未来服务的客群也更加丰富。这意味着保险资管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保险资管机构在投研体系搭建、产品创新与供给、销售队伍搭建、投资者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保险资管机构在资管类产业链中应专注自身优势,未来要进一步丰富资管产品线,发挥固收+、绝对收益产品开发设计,优质资产获取和另类产品创设等行业优势,全面提升综合投研实力,建立更具竞争力的激励和考核机制,积极借鉴公募基金等机构经验,并注重金融科技在投资研究、产品布局、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建立更加透明化、规范化的产品投资运营和业务管理流程,以客户需求驱动产品创新,迎接市场化的竞争与发展。

    参与养老保障三支柱建设,提早布局养老金融类产品。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是整个资管行业的机遇,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保险资管机构应抓住养老产业发展及产品设计契机,发挥资产管理中积累的长久期、低回撤的优势,开发符合养老金特性及需求的养老型资管产品策略和方案,为未来纳入个人税延养老金融产品体系而提前布局。

(感谢实习生陶涛对本文的贡献)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