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门不同命 基金经理“一拖多”后遗症渐显
【基金经理PK:董承非、傅鹏博、朱少醒、刘彦春等,谁更值得托付?】买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什么样的基金经理值得托付?哪些基金经理值得你托付?怎么才能选到好的基金经理呢?2020金麒麟最佳基金经理评选,快给你心仪的基金经理投票吧!【投票】
原标题:同门不同命 基金经理“一拖多”后遗症渐显
□本报记者徐金忠
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产品业绩会不会有差别?答案是肯定的。有资料显示,“师出同门”的基金产品业绩可能有不小差别。这背后是基金经理的偏心偏爱还是基金经理力有不逮,出现投资偏科?
中国证券报记者经过采访后了解到,“同门基”业绩分化,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基金经理投资能力圈限制、基金成立和建仓时间不同、基金经理对基金产品的不同定位等等,都能成为业绩分化的催化剂。而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关系到同一基金经理管理多只产品甚至是“跨界”管理多只产品的行业“通病”,基金行业内部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也由来已久。
趋同还是分化
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产品,是会趋同还是会分化?大致来看,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一般是趋同的多。以某TMT风格的基金经理为例,其管理的两只基金产品,在一季度末,虽然股票仓位受基金类型限制有一定差别,但是其持仓高度相似,甚至重仓股也仅仅是同一批个股的不同排序而已,基金经理在两只基金的一季报中写道:阶段性小幅调低对半导体板块的配置,增配5G、数据中心、信息创新和精品游戏板块。该基金经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自己所管理的基金产品相对聚焦,自然在行业配置和个股的选择上趋同。
而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基金产品却出现“同门不同命”的现象,即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产品在基金仓位、行业选择、重仓个股上分化不小。以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4只混合型基金为例,其中两只基金有稳健收益、定期开放等特殊情况,而另两只基金则比较相似,但是在今年一季度,一只基金是增加了轻工制造行业股票,减持了化工行业股票;另一只则是增持了食品饮料、机场、通信等行业中估值具有吸引力的优质公司。从业绩上来看,一只基金在一季度取得了3.92%的净值涨幅,另一只基金则同期上涨0.85%。从短期业绩来看,近三个月,其管理的四只基金产品收益率首尾相差超过10%。
分化缘何而起
观察上述案例,“同门基”趋同和分化的原因是综合和复杂的。
上述趋同的案例中,该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产品,都是指向新经济,虽有股票型和混合型的类型区别,但是其主要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却比较相似。在经历同一个基金经理一段时间的管理后,其持仓趋于雷同,基金经理也认为这样的趋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同门不同命”的案例中,一方面该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虽然都是混合型,但是在细分类型上有所差别,且有产品是关注稳健收益,另有产品则是相对具有进攻性;另一方面,在具体投资方向上,上述基金产品有较大区别,虽然都聚焦优质机会,但是所针对的行业区别较大。另外,该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产品阶段性业绩差别较大,还因为其中有去年下半年成立的次新基金,受建仓期等的影响,业绩表现较为平淡。
“整体而言,我们关注到行业中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产品趋同的情况较多,包括配置、持仓以及上述因素带来的业绩表现。但是,行业中还有很多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产品,在各方面的分化都比较大,在业绩上也出现分化,冲着基金经理去的投资人会发现不同基金的收益水平相差不小。”华宝证券基金分析人士指出。
“一拖多”压力大
行业人士认为,对于同一基金经理来说,所管理的基金类别不同,业绩自然会有所差异;所管理的基金规模不同,业绩也会有分化;而投资方向的不同,业绩的明显分化就是情理之中了。
对于基金产品“师出同门”却“同门不同命”这一问题,基金行业人士更关注其背后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同一基金经理管理多只产品甚至是“跨界”管理多只产品是行业“通病”。
“基金行业‘一拖多’的问题由来已久。但是目前比较极端的情况是,一些基金公司由于各方面原因会出现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产品横跨主动权益和固定收益,甚至还会兼顾到被动指数投资。但在现实中,很少有基金经理会是全能型选手,这样的‘一拖多’自然让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大打折扣。”有基金经理表示。
另外,即便是对于同时管理多只相似产品,基金经理也多有自己的思索。“我一直认为管理的基金产品没必要这么多,同样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的基金产品,是一种重复建设。投资者会期待基金经理对各个基金产品采用不同的投资管理,进而取得不一样的业绩,我认为这样的期待是没有道理的。如果我管理的基金产品出现偏科和偏爱,那我认为需要检讨的是我自己的投资方法和投资理念,甚至投资者可能怀疑我的职业操守。”一位主要投资生物医药行业的基金经理认为。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