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PK:董承非、傅鹏博、朱少醒、刘彦春等,谁更值得托付?】买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什么样的基金经理值得托付?哪些基金经理值得你托付?怎么才能选到好的基金经理呢?2020金麒麟最佳基金经理评选,快给你心仪的基金经理投票吧!【投票】

上海银行打造精品银行战略愿景引领下,上银基金在未来新三年,将致力于成为具有鲜明品牌形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精品基金管理公司。

上银基金在未来发展中将通过与上海银行的双向赋能,发挥地缘优势,形成自身竞争优势和业务特点。

未来,公募基金可以利用自身在权益投资和基金行业研究中的优势,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提供投资标的筛选等投资顾问服务。同时,公募基金也可通过与银行理财子公司在产品端的合作,进一步拓展集团内银行渠道,加强公募基金产品的渠道销售能力及品牌知名度。

与母行双向赋能 打造精品基金公司

上银基金于近期完成了新三年战略规划制定并予以实施。关于公司的体系性战略重塑,中国基金报记者火速采访了上银基金董事长汪明,一起来看看汪董怎么说。

—以下文章转自《中国基金报》—

在公募基金市场中,银行系基金公司的特质中传承着母行“基因”。在上海银行海派文化的熏陶下,长成于黄浦江畔的上银基金,近年来逐渐以紧贴市场、稳健务实的特质,收获投资者的信赖。

“在上海银行打造精品银行战略愿景引领下,上银基金在未来新三年,将致力于成为具有鲜明品牌形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精品基金管理公司。”上海银行副行长、上银基金董事长汪明日前在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汪明说,上海银行作为上海市属国有金融机构,自2012年以来就将“精品银行”作为战略愿景,其实质在于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比如将关注重点更多放在效益和质量指标等方面,以体现银行长期发展品质。上银基金作为上海银行控股的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更应通过与股东银行之间的双向赋能,在管理理念、业务协同、团队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引入源头活水,培养和挖掘自身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核心优势,为投资者提供长期回报,实现自身持续健康发展。

   新三年战略规划

对标业内头部公司

自2013年成立以来,上银基金取得较快的发展:截至去年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按全口径计算近千亿元,产品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保持良好的投资业绩,获得投资者的信赖。

过往的经营业绩是否能够完全体现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符合行业特点和发展方向?是否契合上银基金在集团体系内的发展定位,充分体现自身的比较优势?是否在合规稳健的前提下充分满足了广大投资者的理财需求?接任上银基金董事长一职后,这三个问题一直盘踞在汪明的脑海中。

“这些问题的解答之道,在于体系性的战略重塑。”去年,上银基金对公司经营团队进一步优化调整,于近期完成公司新三年战略发展规划制定并予以实施。采访中,汪明首先直陈了上银基金制定新三年战略规划的因由。

以问题为驱动,由目标来导向。他坦言,“对标头部基金公司,仍有较多要学习和完善的地方,行业的发展趋势也让我们有强烈的紧迫感,而深刻的自我剖析和反思正是战略制定的起点。”

新三年,上银基金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定位:将上银基金打造为具有鲜明品牌形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精品基金管理公司。

细探这份战略规划,上银基金将聚焦于夯实公司各方面基础,从提升投研能力、完善产品线布局、强化合规和风险管理、加强IT及运营保障等方面多管齐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强化原有优势,培养更强的竞争力。

围绕“精品基金公司”的战略定位,协调统筹权益、固收、量化、基金中基金(FOF)等四大公募业务与私募资管业务并行发展,投研和营销双轮驱动,重点开拓与自身资源禀赋相匹配的资产管理业务,并建立起与之配套的人才梯队与制度体系,逐步确立自身的业务特色。

“捋起袖子”调整架构

“双管齐下”强化主业

围绕新三年战略,上银基金已经“捋起袖子”,针对组织架构调整、考核体系重塑、资源配置优化等进行了大量体系化的工作。

“在未来三年的发展中,上银基金将双管齐下强化公募基金主业。”据汪明介绍,一方面,上银基金将发挥银行系基金公司在金融市场业务上的天然优势,将固收类产品做优做强,按照客户风险偏好,择机布局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线。目前,将重点布局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纯债基金,以及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基金等固收+产品。另一方面,重点提升权益投资能力,加快完善权益类产品线布局,不断提高权益类产品在总资产管理规模中的权重。这既是行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上银基金作为上海银行旗下资管类子公司在集团内的发展定位所决定的。

在汪明看来,战略制定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战略执行的过程和效果,“这就要靠所有员工共同努力,靠坚强的意志力,也要靠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引导”。

基金公司与理财子公司

不同性格的一对“兄弟”

银行理财子公司是近期资管行业的热门话题。未来,上海银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与上银基金将有怎样不同的定位?

作为分管上海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副行长,汪明把二者比作性格不同的一对“兄弟”:“针对不同风险偏好客群的投资需求,两者可以互有侧重、有效互补,产品体系构建上可形成错位。”

他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成立初期,仍将聚焦于服务银行的零售客户。近年来,尽管银行理财客户对净值型产品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但从整体来看,更青睐以固收为主的产品。而基金公司的客户,经过20多年的市场洗礼,风险偏好较一般银行个人客户相对更高,相对而言更偏好权益类产品。

谈起这对“兄弟”的各自优势,汪明说,银行理财子公司脱胎于母行,在资金利率研判和信用风险把控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可以协助基金公司提升债券风险管理能力。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权益投资方面,初期主要通过委外或FOF/MOM模式进行间接投资。要在全市场范围内筛选出匹配银行理财子公司风险收益要求的目标产品,需要成熟的组合投资理论和实践经验,而这一点公募基金更为擅长。

“未来,公募基金可以利用自身在权益投资和基金行业研究中的优势,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提供投资标的筛选等投资顾问服务。同时,公募基金也可通过与银行理财子公司在产品端的合作,进一步拓展集团内银行渠道,加强公募基金产品的渠道销售能力及品牌知名度。” 汪明表示,发挥基金公司和银行理财子公司在资产管理和风控方面的各自优势和特点,本身也是在为股东银行客户的资产配置提供便利。同一家银行的客户群体存在不同层面的资产配置需求,下属子公司风格越鲜明,配置起来也会越便捷。

与母行双向赋能

发力特色业务

在公募基金市场中,银行系基金公司或多或少传承着母行的“基因”,以不同的资源禀赋,形成自身特色。

在上海银行近25年的发展历程中,海派文化中稳健务实、紧贴市场、崇尚精致、创新求变的特质,为这家银行塑造出独具一格的品牌形象。

“上银基金在未来发展中,将通过与上海银行的双向赋能,发挥地缘优势,形成自身竞争优势和业务特点。”汪明说,一方面,利用好银行的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为基金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助力;另一方面,上银基金也要结合母行客户特点和多元化需求,提供符合自身能力及定位的优质产品。“具体到业务发展层面,希望通过完善产品线布局,为持有人提供更多权益投资方面的配置选择,另一方面也希望结合上海银行的养老客群资源优势,特别将养老类产品和业务,作为上银基金下一阶段的发力点,力争形成区别于其他大多数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事实上,上海银行作为上海市属国有银行,多年来承担了为整个上海1/3左右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的重任,逐步形成了以地方养老金融为特色的业务模式。而随着整个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方面业务空间也将愈加广阔。

“你可能还不知道,因为老年客户多,长期以来我们上海银行的APP都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普通版,一个是老年版的‘上银美好生活’,老年版的字体要大得多,功能方面也更符合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和习惯。”汪明笑言。

为此,作为上海银行下属子公司,上银基金也计划将养老产品及相关业务作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抓住个人养老与公募FOF相融合的发展良机,开发不同目标期限的系列养老FOF产品,满足上海银行不同年龄段养老客户群体的需求;另外,针对客户群体的不同风险特征,开发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目标风险养老FOF产品,以覆盖市场不同客户群体。

“对于业务发展来说,专业是特色,稳健是保障”。汪明对记者说:“在专业投研能力建设上,我们更着眼于长期,希望以自身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建立一支与上银基金企业文化相融合,具有较强专业投研能力的团队;在产品方面,我们以往在权益投资方面更偏重价值类主动投资产品,未来将在行业主题投资以及量化投资方面做一些布局,提供更多配置工具;在风控方面,我们也将更加严格,力争使公司经营以及产品运作不偏离长期稳健的发展轨道。而这些计划和措施,也将成为上银基金今后发力养老资产管理业务的基础。”

夯实投研“地基”

业绩更可持续

投研水平决定一家基金公司的品牌含金量乃至前途和命运。在上银基金的新三年战略中,提出了“合规为轴,双轮驱动”的发展策略。

在投研体系建设和优化的长期过程中,上银基金将通过“外部引进核心人才”与“强化人才梯度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致力于打造更完善的投研体系,最终体现出与“精品基金管理公司”目标相一致的投研水平。

为构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投研体系,上银基金力争形成“长期价值投资导向、投资和研究相结合、团队和个人相融合”的投资体系,以及“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和专题小组相融合”的研究体系。具体而言,上银基金对基金经理的考核已引入长期业绩评价机制,这与战略思路和投资文化吻合,也与监管倡导的理念是一致的。

在研究方面,上银基金也将继续扩充研究员数量,不断提升质量,构建资深、中级和初级相结合的研究员队伍,从研究广度、研究深度、投资支持度、内部培养机制、交叉研究机制等方面入手,持续提升团队的研究能力。今后,上银基金将更加注重在最优秀的研究员队伍中选拔基金经理。

“在投研能力建设方面,不会仅通过引入一些明星基金经理来追求短期的业绩爆发,而是更注重自身整体投研体系打造和能力建设。”对于引入投研人才,汪明表示,除了专业能力以外,更关注其是否具有与公司长期发展理念相匹配的价值观,以及独立思考的意识。“建立在扎实的投研能力基础上的规模和业绩,才有可持续性,才能不断垒高。投研如同‘地基’,要不遗余力去夯实,这方面的努力只有过程没有终点。”

在发展快车道上

当“长跑健将”

风物长宜放眼量。无论是投研还是合规和风险管理,汪明都强调,在执行战略规划的发展快车道上,追求长期稳健发展,上银基金要做市场上的“长跑健将”。

作为一名75后的银行高管,汪明从毕业后就一直在银行工作,从业经验相当丰富,从基层工作到总分行的管理层,既管理过前台业务部门,也分管过后台合规风控部门。

如今,站在银行系基金公司董事长的角度来看基金公司,他认为,相对于银行业,基金行业市场化程度更高,但有时来自短期利益的诱惑也更大。“因此,头脑要保持清醒,把握住基金公司‘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追求长期稳健的企业文化,做好风险管理,当业绩稳定的‘长跑健将’,同时,也要提高对市场的判断力与敏锐度。”汪明说。

“我记得上海银行一位老领导曾多次说,在银行的经营上就如跑马拉松,暂时的领先不能算作成功,重要的是能够坚持跑下来。在银行系统从事工作多年,经历了不少风险事件以后,我对此深以为然。现在再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基金公司,我觉得其实是殊途同归。”汪明说。

他坦言,作为一家市场化的企业,基金公司对于管理规模、产品业绩、市场销售等,不可能不设考核目标,但这样的目标,必须围绕基金公司的长期战略,围绕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业绩,围绕自身定位和能力基础。“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进一步提升包括投研能力、销售能力、合规风控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在此前提下,获得符合自身管理能力的管理规模和持续良好的管理业绩,这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汪明表示。

监管层一直倡导证券基金行业加快建设“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企业文化,并强调 “合规是底线,诚信是义务,专业是特色,稳健是保证”。上银基金新三年战略规划中也着重强调了“合规为轴”的企业文化,并将其作为一切业务发展的前提。

汪明说,过去一段时间,针对风险合规,上银基金完善了合规和风险管理部门职能、建立快速风险响应和处置机制等。“我们的风险管理是贯穿于各项业务的全流程的,可以说这些工作都是我们引领一种正面的企业文化的尝试。通过培育和推行稳健的合规文化,我们形成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理念、价值准则、职业操守。随着新的三年战略发展规划的启动、落实,公司各项业务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我可以说我们是行驶在‘正道’上,不是‘危险驾驶’。合规文化其实是我们价值观、发展观、风险观的综合体现。”

关于集团对旗下基金公司的管理,汪明表示,目前已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其实质也是立足于子公司的长期发展,发挥基金公司市场化优势。

他向记者介绍说:“在管理机制和激励制度方面,我们现在也在不断优化。银行系基金公司与非银行系基金公司之间,乃至银行系基金公司之间都还有很多不同点,有些在其他基金公司适合的管理模式或制度,在上银基金可能并不适合,或者说在目前阶段不一定适合,还是要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发展阶段来制定适合的制度。”

汪明还建议个人投资者以更为长远的眼光看待自身的投资规划和投资行为,以长期投资为目标,与基金行业一起努力营造健康的投资生态。“很荣幸广大投资者选择上银基金旗下产品,这不仅仅是一份信赖,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我们正处在中国资本市场又一个新的起点上,上银基金愿与广大投资者携手前行,实现财富的持续稳健增值。”他说。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承诺将本着诚信严谨的原则,勤勉尽责地管理基金资产,但并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前,请务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及《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