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基收益越来越不理想,短期理财还有没有新选择?
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最近又下降了,全市场大部分货基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跌到1.5%以下了,以前每天的货基收益可以吃个梦龙巧克力脆皮雪糕,现在可能只吃根不知名的冰棍了。
有没有比货币基金收益高一点的产品,让我们可以用多一点点的波动换取多一点点的收益呢?还别说,真的有!那就是近期火爆市场的中短债基金。
“C位出道”的中短债基金
中短债基金主要投资于流动性较强的短期货币市场工具及剩余期限在1-3年内的债券,不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相比因流动性新规受限的货币基金,中短债基金在投资品种、组合久期和杠杆率调整上更为灵活,能博取较高的收益,是一种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正成为闲钱投资于货币基金之外的新选择。
其实中短期纯债基金是债券型基金的一个细分品种,或许大家对中短债基金还是有点陌生,下面将货币基金、短债基金、中短债基金和中长债基金这四类基金做个简单的对比,来加深大家对中短债基金的进一步了解。 常言道:没有对比,就没有。。。。。。。
图片源于网络
投资范围
货币基金投资范围以货币市场工具为主,以及可投剩余期限在 397 天以内(含 397 天)的债券等。
相较于货币基金,短债基金的投资范围更广更灵活。短债基金以短融、超短融、中期票据,也包括剩余期限在1年之内的公司债、企业债等为主。
相较于短债基金,中短债基金的久期选择更加有弹性。以短融、超短融、中期票据,也包括剩余期限在3年之内的公司债、企业债等为主。
相较于中短债基金,长债基金投资限制更少。主要投资于剩余期限在3年以上的债券,但不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资产。
久期限制
货币基金一般 90-120天以内;短债基金一般久期在397天内;中短债基金一般3年以内,长债基金则几乎没有限制。
杠杆限制
货币基金为1.2倍,开放式纯债基金则为1.4倍。
收益及波动率(从指数设立时起算)
数据来源:银河基金评价中心,wind,2019/02/12-2020/05/11。
如果就货币基金、短债基金,中短债基金和长期纯债基金而言,把风险收益特征标为A、B、C、D等级,从小到大排列的话,中短债基金可是牢牢占据“C”位哦!!!
图片源于网络
闲钱投资有新招
短期理财再升级
近来受外部环境扰动,市场波动明显加剧,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资产配置中底层资产的构建。而中短债基金以中短端资产为主要投向,投资范围相对于货币市场基金及短期理财基金更广泛。
与货币基金相比,中短债基金投资债券期限更长,有利于抓住市场机会增厚收益,票息绝对收益水平更高,收益更具吸引力。同时传统货币基金杠杆最高仅为1.2倍,而中短债债券最高杠杆可达1.4倍,可以有效利用债券息差策略获取收益。
中短债基金不投资股票,不投资可转债等高波动权益类资产,债性纯正远离股市波动。而且相对于普通纯债基金,中短债基金投资债券期限较短,受利率变化的影响较小,在市场波动比较大时能控制净值波动幅度,风险相对更低。
分析近11年各类型基金指数风险收益情况可以发现,中短债基金长期平均风险和预期收益相对高于货币型基金,低于普通纯债型基金,是一款具有中低风险收益特征的投资品种,在当下是满足大众基础投资需求的较好选择。
图:中债-综合财富指数和货基指数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
数据来源:wind
随着货基收益持续下行,跷跷板的另一头——中短债基金成为目前最受市场“青睐”的固收投资标的之一!从大的理论上来讲(划重点了),在市场货币过剩环境下,货币利率下行成本下降利好债券,货基收益下降;反之如果市场货币过于稀缺,货币利率上升成本上升,利空债券,货基收益上升。
考虑疫情长尾效应对全球经济潜在冲击需要较长时间的修复,衰退阶段仍存在类似债务危机的潜在次生危机对信用环境形成遏制,未来宽松的货币环境仍将持续较长时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连连下跌。
而中短债基金在经济运行的不同周期均有其配置价值。在经济复苏期,债券价格下跌,表现为债券熊市,中短债基金的收益来源于票息,此时的票息能够覆盖资本利得的损失,中短债基金的收益能够与货币基金持平,高于普通债券型基金;在经济衰退、萧条期,债券价格上涨,表现为债券牛市,中短债基金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票息与资本利得,绝对收益远远高于货币基金,且净值波动不大,虽然收益低于普通债券型基金,但因为久期短、净值波动小,盈利体验更好。中短债基金可以说是适合所有经济周期的全天候债券投资品种。
对于有避险需求或是需要升级现金管理的投资者,不妨关注一下中短债基金喔。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承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购买基金。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