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窦玉明:“沉淀型”研究平台,与顶尖基金经理双剑合璧
居安思危,是古人流传至今的金玉良言——但千百年来,知易者众多,行难者寥寥。
中欧基金或许就是一个执着的“行难者”。这倒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基于公司多年来的实践与思考。2014年,中欧基金的管理团队推动了公募基金行业里的一次大变革,让业内外都瞪大眼睛看到了此后六年的“脱胎换骨”。如今,中欧基金已跻身基金业的第一梯队,“多策略精品店”的品牌深入人心,但董事长窦玉明却心如明镜一般:居安的资本仍远在天边,但思危的压力无时不在!
中欧基金董事长 窦玉明
中欧基金仍在不断求变,要在一次又一次的“进化”中明悟更强的生存之道。改制六年来,中欧的合伙人们一起遍访海内外的行业精英,汲取众多“百年老店”的精华。今年,中欧基金投资研究组织架构做了一次很大的变化,希望以时间为火,以理念为锤,逐渐打造出“新投研”之剑,要以此开拓新的锦绣山河。
“这次变革有两层含义。第一,‘使命未变,愿景不改’,中欧基金希望成为世界一流的‘多策略精品店’、给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提供长期的卓越业绩,这个战略从未改变。第二,则是公司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组织结构、流程、考核激励不断调整,更好地组织内外资源,达到追求顶尖投资业绩的目标。”窦玉明告诉笔者说:这好比一个人,价值观不变,但方法、能力需要不断进化,达到一个目标,需要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纵”与“横”的捭阖
“新投研”体系的构建,并非中欧基金的一时之想。
2013年架构重组以来,过去六年的时间,窦玉明一直在观察,中欧基金推行事业部制的优劣势;他也一直在思考,在市场环境变化下,中欧基金需要怎样的进化,才能在日趋复杂、日渐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而作为“多策略精品店”战略的核心,投资与研究体系如何进化,是他思考的重中之重。
窦玉明告诉笔者,好的投资研究体系,需要建设好4P+1C(人、理念、流程、平台和文化的英文首字母)。不断提升4P+1C的目标,需要通过不断提升整个公司对“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从而提升投资业绩。投资研究团队信息处理能力是投资业绩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信息处理能力又包含两方面,一是投研团队每个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二是投研团队每个人想法交互的效率,即是如何将个体的点状洞见凝聚成团队网状的智慧,成为投资研究团队区别于市场其他投资者的独特决策。其中,投研交互效率是产生基金公司业绩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中欧基金六年前施行事业部改造,如今推进“沉淀型”研究中台,都是着眼于提高投资研究的合作效率,从而提升投资业绩。
在2014年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时,中欧为什么推行事业部制(策略组)?窦玉明表示,全球投资研究的组织架构主要分两类,团队制和中央研究平台。“团队制”体现为投研一体,建立多个投资研究小组,在组织结构上成为“纵队”结构,核心投资经理带着人数较少的研究员,各投研小组之间沟通较少,小组内部密切沟通协作。“中央研究平台”指的是研究人员集中在一起,形成中央研究部,不同的基金经理公平地共享研究成果。2014年,国内大部分公司采取的是中心化大研究中台、即“横队”体系,而中欧基金率先推行投研一体的多团队组织结构。凭借多年来在投资研究管理工作中的观察,窦玉明发现,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投资研究的脱节,研究员很难理解基金经理的需求,无法跟上快速变化的市场,经常把研究做成“学术化研究”,而不是“实战型研究”。基金经理们常常感觉在孤军奋战,而研究员们也有困惑,面临那么多基金经理完全不同的需求,疲于奔命,无法潜心深入研究,报告成果也常常是应付式的表面文章。一旦出现问题,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之间就会相互抱怨。
如何破题?中欧基金当时选择采取核心基金经理主导的小型“团队制”。小投资研究团队的模式,可以解决投资研究的沟通问题。在小的投资研究团队(策略组)中,研究员的招聘、考核、激励,核心投资经理有很大的决策权,研究员支持更少的基金经理工作,两者的利益更好地绑定在其所管理的基金业绩上,能够高效地解决投资研究配合效率的问题,大大提升协同效率。通过这样的组织架构改革,中欧投资研究团队迸发出巨大的动力,投资研究合作的效率问题迎刃而解,投资业绩持续优秀。
但自2014年以来,外部环境在不断演变,包括证券市场、基金投资者、基金同行都发生很多变化,中欧基金内部也在不断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中欧基金在2020年做了新一轮的组织结构调整,把“小团队制”改成“中央研究平台”的结构,与传统投资研究组织结构似曾相识,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调整?中欧基金的新组织结构和行业比较通用的结构又有什么区别?
窦玉明告诉笔者,此次调整与内外部的环境变化有关。从外部环境来看,有两个主要变量,一个是证券市场上优质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这些优质公司正是基金长期基本面投资的理想标的;第二是行业资产管理的规模增长比较快,这两大变化使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从倾向“短线交易”变得更趋“长线投资”,这在投资换手率下降、对上市公司研究更加深入上可见一斑。由于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的增长,还要求支持投资的研究工作更具广度,要找到数量更多的好公司,既要“广”还要“深”,这是曾经的“小团队制”无法承载的压力。在公司内部,随着各个投资策略团队之间共事的时间变长,不同策略组的基金经理们发现,虽然每个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和风格差异都很大,但大家对基本面研究的理解是非常接近的,不同团队的基金经理就开始考虑是否可以做研究的共享。“中欧三年前就开始做部分的共享平台,走到今年,大家终于达成共识,下定决心,要把纵向分散于各个策略组的研究力量凝聚起来,组建横向的管理架构,获得了一个在广度、深度、精度上都更胜以往的‘沉淀出来’的研究团队。”
为什么是“沉淀出来”的研究团队?在窦玉明看来,沉淀而来的研究平台,指的是研究人员最初的工作是和投资人员并肩作战,属于投研小团队的一部分,就像中欧的策略组,研究人员和基金经理密切合作。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很多个不同的小团队发现做了很多重复工作,决定把重复性高、比较相似的工作合并到一个研究平台上,研究成果大家共同使用,以提高工作效率。这样,从小团队中拆分、凝聚出来的研究平台,就是“沉淀出来”的研究平台。这些曾经的策略组研究员,对投资人员的需求特别了解,配合也更加密切,这样沉淀而来的研究团队会更具实战性,这就是其与“自下而上长出来”的研究团队的区别。对于中欧基金而言,“沉淀出来”的研究平台既能够避免投资研究相脱节,又能够解决内部重复性建设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近年来,随着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大众客户需要单只基金的容量更大、长期业绩更稳定的旗舰产品。窦玉明表示,“这给中欧基金这类追求精品店发展方向的公司以机会,我们希望做到,中欧出品的都是精品基金,可以放心选择。”中欧不希望发太多数量的基金,这会让大众客户不知道各基金有什么区别,不知道如何选择,不得不按照短期业绩来挑选基金;中欧希望提供数量比较少的、差异明显的基金产品,每个产品长期业绩做到卓越,单只基金还能够容纳很大的资金量,这就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单只基金规模一旦变大,业绩就平庸”的问题。
随着资金不断向头部公司、少数基金产品集中,很多基金经理管理的资金规模超过百亿,全国有五十多位主动股票基金经理管理着超过百亿规模的基金,其中中欧基金就占到五位。未来,可能出现单一基金经理或者单一基金产品拥有过千亿规模的情况,设想到时候要支持如此大规模资金的良性运作,最核心的要素莫过于足够深度的研究。因此,研究团队的强大与否,就成为致胜的关键。“沉淀出来”的研究平台能否承载这个历史使命,值得期待。
“研究+投资”双剑合璧
质疑,常伴随变革而生。
中欧基金以汇聚行业顶尖基金经理著称,下一阶段,要打造顶尖研究团队,形成双剑合璧的效果,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其他的配套模式。首先,是建立行业内最具吸引力的研究薪酬体系。窦玉明告诉笔者,中欧基金在“新投研”体系中明确,给予优秀研究员以行业内顶尖的薪酬,结合业绩考核后,部分顶尖研究人才的收入会高于优秀的基金经理。很显然,对研究员如此大手笔支出的魄力,并不是普通公司可以实现的,但窦玉明强调,中欧基金作为员工主导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历史已经证明,它的承诺是可信的,这是中欧不断吸引和保留优秀研究人才的底气。
除了薪酬激励以外,给予研究员更加平等的地位。在一般的认知中,研究员是基金经理的助手,而在中欧基金,研究员和基金经理是完全平等的关系,研究员可以是一个专业发展路径。从职业规划上而言,研究员可以一直从事研究工作,而无需转岗基金经理,研究员能有独立的晋升通道,顶尖研究员也有可能成为中欧基金的合伙人。
“未来,中欧‘沉淀出来’的研究平台,将会分工更细,研究更深,成为真正的行业专家,基金经理从专才工作中适当抽离,多做一点中观和宏观的研究判断,成为‘通才’;投资和研究的关系,是‘通才’和‘专才’的绝妙配合,在共同的长期基本面价值投资理念之上,实现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团队合作,生产出业绩持续优秀的大规模旗舰基金”窦玉明说。
用“标准”说话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标准化改造”这个词。
窦玉明告诉笔者,中欧基金“沉淀出来”的研究平台,下一步要做的是在结合本土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海外成熟的标准化流程进行升级改造。手工作坊式的投资管理方式面对大规模资产管理的需求,已经捉襟见肘,需要向全球规模更大的基金公司学习,更加强调投资研究的标准化、纪律性、团队化,把4P+1C这些基础工作做好,将标准化流程嵌入每位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大脑之中,使之成为条件反射式的存在。在窦玉明看来,这种对人的“标准化”训练非常困难,耗时很长,但一旦成为惯性,就会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投资业绩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去年,中欧基金加大了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来推动这个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改造”的另一个目标,是提升公司的资金管理能力。在“新投研”体系的支持下,基金经理资金管理能力和边界会大幅拓宽,原来管理100亿元资金规模的基金经理,未来可能管理1000亿甚至更多的规模,中欧投研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和投资胜率也有可能大幅提升。
改制六年来,中欧基金一如既往地走在打造“多策略精品店”的路上,以卓越业绩和一流服务回馈客户。而回眸这六年,中欧又是在不断优化、不断迭代中,持续升级着“新投研”体系,以适应各种潜在的市场变化和投资者需求。抱诚守真,执“新投研”之剑锻造基金精品,中欧基金开启了精品店建设的新征程。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