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调砸出“黄金坑” 大资金调仓换股正当时?牛市氛围仍在,你还在等什么?点击立即开户,3分钟极速响应,专属通道福利多多!助你“抄底牛市”!

来源:公私风云

“市场风往哪吹?”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除了看钱往哪涌,产品申报也是重要的风向标之一。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基金公司正在密集申报“一年持有期”类产品。据业内人士透露,这是监管层有意引导长期投资,抑制“赎旧买新”和短炒之风。

产品申报现新动向

基金公司似乎在酝酿新动作。证监会官网显示,“一年持有期”类基金出现密集申报之势,本月申报数量已达17只。

所谓持有期,是指投资者无论何时申购基金都需要持有一定期限才能赎回。相对开放式基金而言,持有期其实就是给每笔申购单独“上锁”,投资者入场之后在持有期内就没有“回头箭”。

持有期基金是近年来公募基金产品的创新模式,旨在让投资者强制性长期投资,避免因为市场波动带来的恐惧,而在不合适的时间节点赎回。

和传统的封闭式基金相比,这类产品既具备了规模相对稳定的特点,又能够满足投资者定投或变更投资计划时追加投资的需求,整体更加灵活。

据Wind统计,截至7月20日,年内共有198只持有期类产品上报,持有期限从三个月、半年、一年、两年到三年不等。其中,“一年持有期”类产品数量最多,达94只。

从近几月的申报情况来看,持有期为一年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基金公司的青睐。以本月为例,上报的27只持有期类产品中,有17只为一年持有期类基金。

市场的“三赢选择”

“这是银行理财溢出资金大背景下的三赢选择。”对于基金公司的申报新动向,一家大型公募市场人士如此评价。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一年持有期的便于基金经理按照自己的投资节奏管产品;对于投资者而言,银行理财刚兑打破且收益率下行,开始接受基金投资;对于监管层来说,也符合监管倡导的长期投资的方向。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张碧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权益类基金而言,如果持有期设置过短,则无法有效起到在市场波动时限制投资者频繁申赎的效果;但如果持有期设置过长,又可能会与投资者的资金流动性安排产生冲突。

根据基金业协会披露的2018年度基金个人投资者投资情况调查相关数据,47.9%的个人投资者持有单只基金的平均时长在1年以下,32.5%的投资者持有1-3年,19.6%的投资者能够持有超过3年。

“因此,1年对于普通个人投资者来说,应该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持有期长度。”张碧璇分析道。

用制度规避频繁申赎

“基民逐渐股民化。”针对基金近来的短炒之风,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张凌(化名)如是说。

在他看来,这和渠道长期以来的引导不当有关。理财经理为了获取更多的佣金,总是让投资者赎旧买新,基金收益达到5%或10%就建议赎回,再让投资者去申购新基金。

“有的理财经理甚至向客户灌输所谓的‘国际流行的双十投资法则’,即把资金分成10份,每份赚10%就赎回。”张凌表示,这样的做法就导致了“基金赚钱多,而基民赚钱少”的现状。

在他看来,基金公司近期密集上报“一年持有期”产品,或许就是希望通过制度的安排,来提高投资者的持有期限,从而获得良好的投资体验。

张碧璇认为,“一年持有期”基金更适合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投资者:

首先,必须是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收益特征相匹配的投资者。

其次,由于持有期对资金占用时间进行了限定,因此,一定是用短期不会使用的闲钱理财的投资者,才适合购买具有较长持有期的基金产品。

最后,对于市场波动比较敏感、可能因为过于乐观或恐慌等情绪出现频繁申赎的投资者,在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管理能力较为了解并充分信任的前提下,可以购买具有较长持有期限制的基金产品,从而尽可能规避不恰当时点的申赎。

记者:蒋金丽

编辑:姚惠

版式:包文啸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