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贴:听白酒专场策略会,抽取茅台酒!】林园+但斌+5基金经理+6分析师(抽奖:茅台酒)

原标题:风从旧岁始 帆自新年扬 2021,长钱滚滚赋能A股未来来源:上海证券报

公募新基金扎堆发行、爆款频出;私募仓位达历史最高点,数千只新备案产品等待入市,增量资金源源不断涌向A股市场。新年伊始,在开门红赚钱效应的带动下,资金入市的热情犹胜旧年。

2021年开年资金加速入市的盛况,与2020年的积累密不可分。一方面,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扰动,A股展现出非凡的韧劲和强大的抗风险能力,财富效应持续释放;另一方面,在政策的呵护和助力下,权益类基金发行提速,成为资本市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头部公私募机构迅速扩容,保险、银行理财子公司乃至信托等各类机构也加快了入市脚步。

如今,中国资产正成为全球资金关注的焦点,权益投资大时代已经到来。如何让资本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为实体经济赋能?如何让资本市场提供更多投资机会,让居民分享财富增值的喜悦?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在不久的未来渐次揭晓。

风动:无形之手 助推转型

回望2020年,“三十而立”的中国资本市场渐趋成熟,在政策的呵护和改革的推动下,以强大的信心和韧劲,稳健前行。去年一年,政策暖风不断吹向资本市场。

2020年1月4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2020年1月13日,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要加快养老保障第三支柱改革的顶层设计,下一步将第三支柱改革纳入国家重大改革内容。财政部、人社部等多部门也对推动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

放宽视野来看,2020年资管行业密集出台的政策其实是2019年监管部门多举措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延续和细化,也为银行理财和存款加速向基金产品“搬家”开了个好头。

与此同时,信托——这股在权益市场里本没什么“存在感”的力量,在政策春风下也开始掉头转向。2020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的《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引入了非标比例限制。多家信托公司在明确的监管导向下,开始大力发展证券类信托、TOF等产品,积极布局资本市场。

“在政策推动下,居民资产配置向标准化金融资产转移的趋势已不可阻挡,信托公司必将积极把握资本市场大发展及居民资产配置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进向标品业务的转型。”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邓婷表示。

2020年9月,证监会、央行、外汇管理局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QFII、RQFII办法》),则降低了投资门槛,进一步方便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资本市场。

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夯实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基础。

“要加快构建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壮大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力量,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产品,持续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积极配置资本市场。加大政策倾斜和引导力度,稳步增加长期业绩导向的机构投资者,回归价值投资的重要理念。鼓励优秀外资证券基金机构来华展业,促进行业良性竞争。”2020年12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的一席话道出了政策支持长线资金入市的坚定决心。

另外,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展现出的韧性,使得A股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吸引力更加凸显。在政策与市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长钱滚滚,正奔涌入市。

潮动:八方来财 奔涌集结

2021年首个交易周,公募基金发行延续了去年的火爆之势,涌现多只“日光基”。

继1月4日出现4只基金一日售罄的盛况之后,1月5日至7日每天都有爆款基金诞生。仅从本周前四个交易日的新基金发行情况来看,就引来了超千亿元的资金量。

作为市场中一支重要的机构力量,私募基金行业从去年开始,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8月底,存续私募基金规模已达15.02万亿元,私募基金业正式迈入15万亿元时代,同年11月底规模更是达到了15.91万亿元。

一直以来,养老金是长线资金的代表,也是A股行稳致远的“压舱石”。根据人社部数据,在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方面,全国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社保基金会签署了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超过1.11万亿元,实际到账资金约9800亿元。在第二支柱企业年金方面,截至2020年三季度,全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总规模突破2万亿元,至2.09万亿元。

作为养老保障第三支柱的重要力量,养老目标基金发行也大幅提速。截至2020年底,全市场成立的养老FOF已超过百只,规模超过500亿元。

中国资本市场的东风,信托行业及外资机构也并未错过。截至2020年三季度,投向证券市场的信托资金总额为2.21万亿元,较2020年初增加2538.14亿元,增幅达12.95%。自2017年以来,包括富达、贝莱德、瑞银资管、路博迈、桥水等在内的30多家外资机构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部分机构已经在向公募基金业务进发。

2020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对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保险公司投资比例“天花板”再度打开,同样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在各路资金加速涌入资本市场的同时,投资者也收获了财富保值增值的喜悦。

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公募基金再度取得高收益,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超过50%,其中有84只基金实现净值翻倍。与此同时,私募行业也不逊色。据第三方平台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底,纳入统计的15287只对冲基金当年平均收益率为24.6%。其中,13627只基金前11个月收益为正,实现正收益的私募占比高达89.14%。

另外,2020年全市场的养老目标基金(不包含2020年新成立的基金)平均收益率达24.02%,其中华夏养老2045三年A、工银养老2050五年、汇添富养老2050五年等基金涨幅均超过40%。

心动:强大市场 赋能未来

放眼未来,在结构性机会层出不穷的市场中,源源不断的长钱正在关注哪些投资风口?

ETF是方向之一。去年以来,5G、芯片、新能源车、创新药、光伏等热门行业主题ETF纷纷问世,获得资金热捧,多只ETF跻身“百亿阵营”。去年年末科创50ETF的上市,则推动了科创板投资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机构化时代的到来,ETF是必不可少的配置工具,也是基金公司激烈竞争的赛道之一。”一位基金公司数量投资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随着保险资金、银行资金权益市场配置比例提升,ETF会被更广泛地使用。

此外,开闸一年来,基金投顾业务的稳健推进,也为居民理财和储蓄资金流入资本市场畅通了渠道。目前,有5家基金公司、7家券商、3家银行和3家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获准试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基金投顾业务将使投资者和基金公司的利益趋向一致,改变基金赚钱而投资者不赚钱的局面。

“近两年基金的业绩表现非常好,但基金产品的回报并不等于投资人能拿到的回报。实践表明,投资人要想取得长期稳定的回报,必须依靠一个完善的投资决策系统,这也是基金投顾亟待解决的难题。”一位基金公司的投顾业务负责人表示。

而落实到基础市场的机会,多家百亿级私募直言,中国资本市场的优质资产值得战略性看好。

“过去投资者经历了重视技术分析、微观基本面、宏观基本面、一二级市场套利等不同的投资阶段,自2016年以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宏观环境的变化,我认为目前正进入立体化价值投资时代。”上海重阳投资总裁王庆表示,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市场越来越开放的复杂立体化环境中,投资者需要重新回归投资的本质,关注微观和宏观基本面,注重深度研究的价值投资管理人迎来了黄金时代。

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杨玲则认为,中国资本市场一直忠实地反映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虽然从上市公司体量来看,周期股仍为市场主体,代表新兴经济的中小上市公司占比较小,但从交易的活跃程度看,代表新兴经济的上市公司最为活跃。因此,资本市场必将出现层出不穷的结构性机会,周期、成长和消费三大板块将轮动切换。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2021年的起点,多路资金已经集结完毕,正扬帆起航,驶向资本市场更美好的未来。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