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21•张继强:债券市场期待小拐点 绝对回报大概率事件丨全景•卓识
【白酒投资日报】中高端白酒需求仍旺盛,估值高位谁在裸泳?|| 【新能源汽车投资日报】上汽发力新能源,低谷期已过?|| 【大金融专场——新浪财经2021年度投资策略会】
编者按:
又到岁末总结展望时。
2020年持续整年的新冠疫情令全球经济蒙阴,但率先控制疫情,稳健复工复产的中国成为全球资本趋之若鹜的避风港。尽管上证指数表现波澜不惊,但围绕医药、科技、消费三大主线展开的个股行情,却频频出现涨势堪称波澜壮阔的大牛股。基金爆棚热销,也反映出刚刚而立之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正在从“散户化”向“机构化”发生转变。
在这个令所有人记忆深刻的年份即将过去之际,全景·卓识与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联合推出《前瞻2021》岁末专题,希望从与宏观专家、私募大咖以及中国最顶尖证券分析师群体的深度交流中,尝试勾勒出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产业发展的主要脉络,寻找在明年注册制全面推行的情况下,中国资本市场较具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干扰了全球经济弱复苏的进程,引发了经济基本面与市场的明显波动。随着全球疫情得到部分控制和恐慌情绪逐渐消退,时至2020年3月下旬,我国医药、消费、电子三个板块表现强势,而全球市场亦在货币财政双宽松政策下,股市迎来上涨,确定性资产获得了可观的回报。放眼国内,两会政策定调,“六稳六保” 态度明确,央行引导货币政策由“危机模式”向常态回归,带来资金面与债市的重定价。
后疫情时代,经济修复企稳,政策逐步正常化背景下,2021年我国固收类资产的逻辑主线关注点有几个方面?超预期的点有哪些?全球负利率债对我国影响几何?频发的系列企业信用违约事件,给我国国内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
近日,全景·卓识与荣获2020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固定收益研究第一名的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总量研究负责人、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就上述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相较于2020年疫情与流动性驱动的逻辑主线,2021年更应聚焦财政、货币、监管以及房地产四大政策的变化。”张继强表示,随着中国以及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政策的逐步退坡,债券市场将迎来小拐点,市场虽有较窄的波动,但绝对回报是大概率事件。
与此同时,他还强调,虽然大家对2021年的预期保持高度一致,但仍需警惕“尾部风险”的出现,因此,要对经济方面、信用事件和债务风险、外资以及通胀等多个要素保持敏感度。
论及全球负利率债,张继强认为,欧美的财政政策缺乏较好的弹性,导致产业很难进行大的改革性调整;而我国在供给侧改革的调整,则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当前,中美之间的利差处在历史高位,利差空间的制约起到了安全垫的作用,对人民币资产尤其是债券市场,将带来利好。
人物介绍:张继强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总量研究负责人、固守首席分析师、2020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固定收益研究事业第一名
全景·卓识 X 华泰证券 张继强
后疫情时代关注四大政策变化
全景·卓识:2021年固收类资产的逻辑主线应该关注什么?
张继强:2020年所有资产的逻辑主线应该说都在疫情和后面的流动性驱动。2021年,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四点:
首先,我国进入了后疫情时代,基于此,无论说从基本面在修复,然后政策逐步地在退坡,如财政政策,可能2021年会有所退坡。所以,利率债的发行会少一点;
第二就是货币政策方面。其实货币政策2020年已经在慢慢中性化了,但2021年退出的重点可能在融资方面、融资条件方面,比如信贷的一些优惠政策和信贷的展期方面;
再次,监管政策在2021年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事件,就是资管新规的最后一年,即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所以这将对整个投资者行为会有很大的影响;
当然,第四个就是房地产政策。
因此,我感觉2021年是属于经济在修复,而且全球的经济都在修复。中国领先,G7随后,然后第三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可能慢慢地最后复苏的节奏。
然后政策在逐步地退坡,当然主要是四大政策,在这种情况之下,个人觉得利率债2021年大概率会有一个小的拐点。但因为现在预期太一致,个人的总体感觉市场大概率应该在一个比较窄的波动区间。比如10年期国债,向下可能3.0,向上在3.4、3.5这个区间波动。更主要的是节奏的判断、空间的判断,以及应对的方式。我们比较喜欢最近提的“超长”加“超短”。因为,超短有确定性;超长,2021年的供求关系非常好,所以最近的效果非常地不错。
所以2021年我觉得债券市场应该说期待小拐点,然后有一个绝对回报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但另一方面,就是融资条件在弱化,所以不论从监管,还是从融资条件,信用债要稍微小一点,这是我觉得2021年的典型特点。
警惕尾部风险注意三个方面
全景·卓识:需要特别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张继强:这个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我觉得大家2021年预期都非常非常地一致,在这一致当中,我们要警惕一点——不要出现尾部风险。当然,我觉得预期一致不一定错,预期一致关键要看仓位是不是已经打足了,在操作方面打足了。
目前来看,倒没有这种感觉。我倒觉得2021年有几个有可能会超预期的点,大家需要注意一下:
第一个就是经济方面。很可能你发现中国一季度见到顶部了,但后面,你会发现欧美再次起来,所以整个经济可能就处在一个始终保持韧性的状态。这样的话,我们债券市场期待的交易,一次经济的下行可能就未必看得到,或者很晚才能看到,这是一个点;
第二个注意点就是信用事件和债务的风险。如果2021年真的爆发的话,对我们利率债各方面都有冲击,因为大家那个时候又会像2020年的前一段时间,会先抛利率,然后再抛其他的,这就是很大的影响;
第三个是外资。这两年我们权益资产的审美观已经被外资改变,所以我们债券市场也是一样要小心点。我们的审美观会不会被外资所改变?!
以上,是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几点,当然还有包括通胀在内的稍微要注意的点,因为,你看到好像不仅仅是像电子的晶圆,包括铁矿石、煤炭,好像所有东西都在涨价。虽然大家不觉得现在有太大问题,但至少这种迹象已经出现了,我们要保持一定的敏感度。
负利率债影响几何?
全景·卓识:全球负利率债对我国影响几何?
张继强:我觉得大概境况不一样,对欧美来讲,它过去几年确实处在一个偏通缩的环境,而且欧美跟我们还不太一样,欧美财政政策没有太多的弹性,产业方面很难做大的改革性的调整,不像我国能进行供给侧改革等等。到最后说就像一个人生病之后,只能打抗生素,而货币政策就是抗生素。
但到现在为止,负利率是什么?就像一个人打抗生素,打到药效已经越来越边际递减,已经不敏感了,所以这个时候大家稍微要小心点。我个人觉得它是反倒进入负利率时代。那么,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货币政策已经用到了极致,只能慢慢通过财政政策或者进行痛苦的结构性改革。
中国在这方面的调整还是不错的,行动是最早的。我国在15年、16年就开始提供给侧改革了,一直到现在。我认为,负利率对我国的债券市场来讲,它会有牵制住。好比资金就像水一样,往低处流;而资金也一定是往收益率高、回报高的地方流。
中国在这个时候,包括中美利差也是处在历史最高的位置,这对人民币的资产来讲,尤其对债券市场来讲,肯定是一个正面的作用,它会导致我国利率上行的空间可能会封杀住,这是一个利好。你发现基本面不算特别有利,但是为什么我们对债券没有那么悲观,其实主要在于中美的利差虽然没有统一或者一致的需求的群体,但就是因为水位差,对我们利率的空间会有一个制约的作用,至少相当于一个安全垫。
融资环境弱化信用债将迎大挑战
全景·卓识:系列信用违约事件将对国内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张继强:这个是个挺好的问题,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大家看到,最近一段时间以永煤为代表的企业,确实出现了一系列的信用风波,对债券市场影响应该说也是比较大的。2021年,从个人自上而下的角度来看,大家对信用风险还要稍微关注一下。因为2021年典型的状况是经济在修复,企业盈利现金流在好转,但很遗憾的就是融资条件在变差,无论是地方政府的融资条件,还是2021年信贷的展期,都会面临很多问题。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有依附于信仰和外部融资条件的流动性资产,大家要小心一点。比如说,弱的国企和尾部的城投,需谨慎一些。这次包括永煤、华晨,就是一个典型的标志性事件。当然,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呼吁,信用债如果不讲信用,那就不叫信用债了。
我们觉得,自然的企业跟人一样,一定有生老病死,那信用违约就是不可避免的。但主观的逃废债等嫌疑,还是要所谓的落实责任,正如金融委说的,要提高政治站位。所以,2021年的宏观环境,对信用债来讲将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此外,刚刚提及到的供求关系确实不是特别地好,这个情况下,比如2021年三、四月份,债券市场的到期量,信赖展期的压力会比较大,这样就特别容易发生信用事件。基于此,我们觉得还是要防患于未然。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安全面要求需高一点,所以我们比较喜欢被错杀的品种以及主流的平台,如地产的稍微可以拉长至1.97,如在产业债恢复的过程当中挖掘一些机会。当然最终的话,还是得衡量风险收益比。
“三道红线”背景下加剧房地产企业分化全景·卓识:如何看待地产企业的信用情况及对市场的影响?
张继强:从整个地产的大周期来看,大家预期也比较一致,它可能进入一个从之前的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以后可能就是一个铜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包括我们看到2020年如此困难的情况之下,中央对“房住不炒”没有任何动摇,我相信这已经成为一种总国策,这是一点。
第二点,今年央行把房地产列入了三道红线或者宏观审慎的监管的框架当中,我认为这对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应该是件好事情。尤其是对符合三道红线的龙头企业,是一个正面的作用。相对来讲,过去我们是一个野蛮生长的时代,而地产企业靠猛拿地、加杠杆来翻身,实现超越,从而进入到前20的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三道红线之后,我相信真正符合三道红线的企业,从长期它面临的竞争环境或者发展环境来讲,可能不会变差,反而会变好,因为它的竞争环境会好转。
所以,房地产也许就真的会变成加工型的行业或者产业。长期的信用风险,我们觉得反倒对这种企业来讲在变好。
现在,我觉得房地产的分化格局已经形成。比如说,像深圳的一些龙头房地产企业,它符合三道红线,它的竞争条件会非常地好,长期稳定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企业的信用风险长期来看反倒是降低的;另一方面,不符合三道红线的、一些尾部的,或者拿地情况比较激进的,布局又不是特别好的,杠杆率、三道红线都是标红的企业,我相信这些未来还将面临挑战。所以,我估计房地产整个的分化会明显加大。
房企主动去杠杆趋势明显全景·卓识:债务压力较大的头部房企,会不会产生连锁反应?
张继强:我们当然是肯定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房地产的企业涉及到无论是宏观和金融,方方面面已经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虽有一点点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但我们是希望通过三道红线之后,逐步化解它的库存,加快周转,通过这种方式主动地去降低它的杠杆率。这样的话,从中央的角度来讲,不形成一个系统性的风险。
对企业来讲,能顺利地度过三道红线,对双方来讲,都是比较有利的;当然,如果不幸的事情出现的话,还是要小心一点。因为房地产企业体量的各方面还是容易引发一些系统性的问题,尤其对金融,以及对经济的各个方方面面。
全景·卓识:对2021年去杠杆有怎样的预测?
张继强:其实,我更喜欢用的是“稳杠杆”,不太愿意用“去杠杆”这个词。首先,“去杠杆”大家知道说得稍微长一点,众所周知,我们杠杆率的指标是用债务比上名义GDP。实际上,这个指标本身就有一些问题,这好比用一个企业的总资产比上当年的流水或者营业收入一样,得到的结果,这个指标永远会上升。
债务这个东西,比如说房间有10个人,大家学过排列组合都知道,它是一个n的平方的关系,但经济的产出跟人是一个n的关系,一般来讲,都是永远上升的。这么多年以前,信用货币的时代都是永远在上升的,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因此,要从这种指标来看,就不要指望去杠杆。
为什么我们2017年、2018年能去杠杆?因为,2017年当时去的是同业杠杆,那个时候包括同业的空转被打击之后,确实去掉了杠杆。但是,我们要注意到,2020年的加杠杆,它都是加在实体经济,而且它是一种被动的加杠杆,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居民的生存,维护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加的杠杆,这个是很难去掉的。
所以,我觉得2021年从易纲行长的表述来看,要稳定,然后要保持在通道当中,不要过快地上行,我觉得这是比较理性的选择。2021年,我觉得如果非要去杠杆,我觉得最重要的点就在于房企上,房企通过三道红线主动地去掉一定的杠杆。
然后在宏观的层面来看,因为2021年名义GDP的整个增长在会比较快,社融在2021年估计会掉到11%或者11.5%的水平。在这个情况之下,包括GDP和社融的增速匹配之后,整个情况就会好很多,如此就会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宏观杠杆环境。所以,我觉得2021年稳住的概率比较大,如果一定非要说去杠杆,可能就表现在房地产的层面上,这是我们基本的预判。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