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红人节|金麒麟基金大V评选 百位大咖入围→【投票】

来源:华富基金

张娅

总经理助理、指数投资部总监

国内首支T+0跨市场沪深300ETF、首支上证红利ETF的首任基金经理及主要研发成员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之下,不少新兴行业已经成为基金公司出品ETF的必选方向。如何在一众新兴行业中甄别出有潜力的长跑赛道?

第一,必须是当前产业周期的核心驱动行业。比如美国过去二三十年的互联网行业,不仅自身长期表现出色,同期还带动相关子行业半导体、通信等板块的快速增长。据wind数据显示,近20年美股互联网指数累计上涨2500%,明显高于其它纳指(同期上涨589%),半导体指数同期上涨750%,通信指数同期上涨210%。核心发动机产业未来的景气空间大。

第二,产业景气相对稳定,具备低波动的特征。相对稳定的表现才能使投资者在长期投资中拿得安稳。

反观我国的经济表现,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接棒互联网行业的经济新引擎,存在较强的长期发展潜力。

为什么说人工智能有潜力成为中国新产业升级周期中的核心发动机产业?

一是从人工智能产业的自然属性来看,可以简单理解为互联网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将直接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发展空间巨大。据统计,2018年我国互联网产业和房地产产业的体量分别为11万亿元和15万亿元,而在我国产业发展规划中,到2030年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将达10万亿元,大概与目前房地产和互联网产业体量水平相当。

二是从指数分布来看,人工智能指数体现了“核心动力小宽基”的性质,其行业分布包含了新基建范畴中的主要新信息技术部分,比如物联网权重约5%,车联网权重约15%,大数据中心19%,云计算中的IaaS(含计算、存储芯片、服务器等)以及PaaS(各种下游运用)共约22%,人工智能图像与语音识别相关的商业应用27%,可以说,人工智能指数不会错失新基建中各信息技术类子行业的发展红利。

为什么说人工智能行业景气度相对稳定?

人工智能是信息化升级后的互联网产业,其核心就是大数据。

首先从需求端看,大数据是未来经济社会的重要生产要素。未来是数据爆炸的年代,智能应用分散于各行各业,比如在互联网方面,可以来自社交、网购、网约车、视频等20多个领域,每秒能产生的数据量就数百GB,需求端的分散和多样化可以平抑行业的景气周期波动。

再看供给端,比如人工智能指数中基础架构环节的服务器和大数据中心部分的组装,只需要半年左右即可,而指数中各类下游应用场景的开发周期更短。

然而,与消费电子相关的半导体几乎每一年都有一类新技术需求兴起,而新型先进的芯片制造从扩建厂房、购买设备、调试提升良率,到能跟上需求大规模量产的阶段大约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因此这个行业有明显周期性,供不应求时,半导体公司股价弹性均较高,供大于求后,股价又大幅回调。

同样地,通讯设备方面,基站的建设周期更是可能长达3-5年,对应的周期性更强,一旦5G基站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布局完成后,产业的整体景气程度将逐渐走向回落。

行业的景气波动最终都会反映到行业指数的长期表现上,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经验,互联网行业指数的波动率都明显更低。据wind数据显示,2002-2020年间美股互联网指数年化波动率约仅为20%,费城半导体指数年化波动率为33%,电信行业年化波动率为31%。

人工智能行业的成长空间如何,政府的支持力度如何?

从2016年开始,关于人工智能行业的政策便陆续出台,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

2019年9月6日科技部印发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指引》,《指引》中提及到2023年需要在全国布局建设20多个左右的人工智能产业的实验区,目的就是要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2020年1月3号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中都把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的一个重要方向,摆在了支持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重要产业的一个位置。政策的出台已经明确把人工智能放在了科创引领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制高点。

最近市场仍然处于震荡调整期,在当前市场状况下,人工智能是否依然是值得关注和布局的长期行业?

人工智能是一个值得长期布局的优质赛道。

第一,未来成长空间大。一方面政府的政策支持非常明确,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十万亿元的行业规模,这与2018年底已经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和房地产行业规模相比不相上下。另一方面是产业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未来人工智能会渗透在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说的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等,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新型技术业态,人工智能的成长空间值得期待。

第二,涵盖面广、包容性强。在众多的科创行业中,人工智能产业指数作为一个行业载体,把新基建的几个方向:5G、云计算、芯片、大数据都联结在一起,可以分享到新基建各个领域成长起来的红利。此外,由于人工智能指数中包含更多偏重于下游的应用,并延伸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具备互补性的特点,减弱了需求周期的波动,增强了稳定性。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