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阿里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暨省级与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排名报告(2020)》出炉,在省级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中,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安徽、湖北、重庆、山东和河南分列前十位。

资源约束待破题

在五个一级指标方面,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和天津等省市在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消耗排放、环境治理等四个指标上均排在前列,但在资源环境方面处于劣势。安徽省在中部地区中排名最高,且进步较大,从2018年的第10位升至2019年的第6位。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双轮驱动”,发展之快、变化之大,被公认为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科技引领作用最强、财富创造与集聚效应最大的区域之一。

“但与此同时,涉及到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资源供给、能源消耗与环境承载、发展与安全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挑战日益凸显。”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南通大学长三角城市群新发展研究院院长何建华向《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比如,仍存在城市间协调性较差、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用地矛盾突出、城市供水质量性短缺、超大城市居住生活舒适性欠佳等,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可持续发展。

“国家战略层面要求长三角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徽省社科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孔令刚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前,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在孔令刚看来,进入“十四五”,面向2035年,长三角区域要发挥长三角创新资源丰富优势,打造推进长三角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的创新平台,统筹一市三省“生产、生活与生态”协调发展,在全国率先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何建华分析称,促进长三角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举措,就是要以“一体化”与“高质量”为目标,按照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基本原则,在全域实现资源配置、要素流动、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的协调均衡发展。

“具体措施正一步步落地实施,比如推动都市圈协同联动构建世界级城市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建立长三角统一的开放大市场、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何建华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环境定会越来越好。

有人说,资源问题是影响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因素。对此,孔令刚认为,随着长三角区域的快速发展,重化工业阶段逐步结束、城镇化速度放缓,与此同时区域内农业、工业、城镇化等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面临突出资源环境问题,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导致耕地、林地及草地被大量侵占,城市生态用地侵占现象突出,城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态环境污染、土壤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出现,影响区域绿色转型发展,制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

“资源紧张无疑是影响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的痼疾,且会越来越成为一种强制衡。”何建华告诉记者,从可持续发展的人与土地来观察,城市可供给的土地资源将会成为不可再生、十分珍贵的稀缺资源,人地矛盾将会日渐凸显。

以苏州为例,小桥流水、江南人家的姑苏城,自唐宋以来中华文明由北南渐,成为“谁不忆江南”的富庶之地,也是大运河文明时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鱼米之乡。

何建华说,改革开放以来,依托毗邻上海的独特区位优势,苏州城市化推进速度快,开发强度已逾28%,如除去水域面积陆地开发强度超过50%,越过江苏省开发强度25%的控制线,远超国际上公认的开发强度15%为宜居宜业的标准。何建华认为,如今的苏州可以说与开发强度达36%的上海一样,似乎已成为一座“闹哄哄”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就要破解这些“大城市病”,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转型升级。

如何践行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践行。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作为先行区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首要标签就是生态绿色。

在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陈雯看来,示范区需要试验的,一是绿色生态如何与经济协调发展,真正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生态环境成为生产力;二是跨界地区协调机制如何创新。

孔令刚认为,应探索幅员广大的超大型城市群绿色发展新路径。进一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重大战略部署,以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为根本,加强区域绿色协调发展顶层设计,深化对长三角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制定各类绿色发展专项规划,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空间布局管控结合起来,协调推动长三角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良性互动。

“构建生态型产业体系也很重要。”孔令刚说,应深入研究和制定长三角分区域的重点产业水资源、能源消耗强度以及环境污染物排放水平指标,强化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资源环境效率为,构建生态型产业体系。

“从节约资源、保持环境、协调发展等路径推进可持续发展,是长三角区域的不二选择。”何建华告诉记者,关键在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在何建华看来,应在几大方面加以转变。首先,资源套利型朝着创新驱动型转变。以往靠土地、环境、低成本劳动力等资源变现,依赖土地财政、房地产金融的路径难以为继,城市综合成本上升必定制衡城市的发展潜力,应当转型为创新驱动,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发展。

其次,野蛮生长型朝着绿色生态型转变。应当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扩大城乡绿色空间,解决好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再者,规模扩张型朝着投入产出型转变。当前,世界正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实体经济制造业将接替基建和房地产成为稳投资主力,在经济发展中将会追求投入产出比的“经济密度”。

最后,先富后富型朝着全民共富型转变。“比如,国家明确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何建华说。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