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买基金的时代来临,如何破解“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怪圈?如何助力广大投资者玩转基金?7月17日(周六)新浪财经2021基金嘉年华在深圳举行,大佬教你“搞钱”,劲爆盲盒大奖,有趣有料游戏,等你来!【名额有限,报名入口】

新基金发行回暖,谁是的投资者最相信的“渠道”?

来源:资本深潜号

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的容量,在2021年不断的“刷新”市场眼球。

虽然节后股市持续低调,但基金发行市场已经提前预热。截至6月2日,年内新发规模已接近1.4万亿元,同比增超六成。

而在爆款基金背后,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平台之外,新兴渠道、银行新生代的崛起也是重要力量。

01

头部效应明显

越是市场低迷的时候,新基发行市场中的头部效应体现的越发明显。

Wind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整个市场中新成立基金311只,新成立基金发行规模2835.49亿份。而其中一半以上的数量和份额集中在前10位托管机构中,光招商银行一家新发的数量,就占据二季度以来新成立基金总数的13%。

此外,还有大部分券商和中小银行,在近期并未“开张”。

虽然部分机构或许也会因为发行时机和市场环境上的考量,主动选择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暂缓发行。但总体来看,基金发行中的两极分化正在日益加剧。

▼下图为今年二季度以来托管机构新发情况

02

兴业银行后来居上

除了“熟面孔”招商银行,今年二季度的黑马要数兴业银行,这也是该行近些年在新发规模季度排名中,首次进入前三。

Wind统计数据显示,自4月1日至6月2日,在兴业银行托管的新成立基金达到29只,新成立基金发行规模360.62亿份。虽然数量上仍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有所差距,但规模上已经超过了建设银行,且拉开了近170亿份的差距。

在兴业银行新成立的基金中,规模贡献最大的是招商基金周欣宇管理的一只纯债型产品,招商金融债。发行规模超过140亿份,其也是期间发行规模最大的一只新基金。

除了招商金融债,兴业银行新成立基金中,发行规模前三的都是纯债型产品,包括国投瑞银宋璐管理的国投瑞银顺城以及天弘基金刘洋、刘莹管理的天弘兴益。

▼下图为兴业银行新成立基金发行规模前十的基金

03

中信银行也是“黑马”

另一家值得一提的机构是中信银行。公开资料显示,中信银行于2004年获得公募基金托管资格,2005年底开始托管公募基金,2013年以前的托管规模一直排在行业的后半段。2017年,凭借余额宝“弯道超车”,在当年一季度抢走了工行第一的宝座。不过近年来,其托管规模并未再有亮眼表现。

而今年4月1日至6月2日,中信银行托管的基金新成立了16只,数量上位居行业第8,但其新成立规模已超越了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等“老将新秀”,达到210.5亿份,成为行业托管规模第三大的机构。

而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易方达王成管理的偏债型基金,易方达悦信。该基金的发行规模为77亿。紧随其后,则是中银基金王伟管理的主动权益产品中银智能制造,以及工银瑞信李娜管理的纯债产品工银瑞信瑞盛。两只基金的发行份额都超过了50亿。

▼下图为中信银行新成立基金发行规模前十的基金

04

债基和偏债型成投资者心头好

想要基金发的好,“投其所好”少不了。从新发规模排名居前的几家托管行产品情况来看,债基和偏债型产品基本是规模贡献的“主力军”。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新成立规模中,贡献最大的基金都是偏债或纯债产品。

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行的新发规模中,虽然仍是权益产品贡献最多,但偏债和纯债型产品已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

此外,近些年支付宝、天天基金都第三方平台对新基金的发行影响越来越大,很多新产品借由上述互联网平台带来的流量,成为爆款。

这可能显示出,在市场低迷,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降低的时候,传统代销机构,权威机构仍然是投资者理财的首选。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