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图 LU_0

数据库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基础物料,是支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根本,是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其重要性堪比“引擎”。

随着国际形势的日益严峻,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数据库国产化的重要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共识,可以看到,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政策进行引导,国内金融政企开始积极探索相关技术,在这群“科技拓荒者”中就有陆金所控股(NYSE: LU,“陆金所”)的身影。

早在2018年,陆金所曾表示,争取在国内金融行业率先研发和探索出一条金融系统数据库国产开源化改造的方案,并使方案最终落地实施成功。

而今历时两年,陆金所开发团队终于实现了100%数据库国产开源化、自主化,整个过程“0失误”、客户“0 感知”。

为进一步助力金融行业自主化、数字化发展,陆金所精心打磨技术,从涵盖架构改造、并行测试、数据迁移、流量切换、生产验证等方面的全套系统搭建入手,形成了标准化、智能化的数据库国产开源化产品,可以对外进行技术输出赋能,助力金融企业实现数据库的自主可控。

就产品而言,陆金所数据库拥有三项突出优势。

优势一:大幅降低运营成本,金融系统安全可控。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数据库一旦进行国产化“换装”,就意味着会省掉一大笔过去用于支付国外数据库方案的资金,这必将使整个金融核心系统的运营成本得到大幅下降。如整个陆金所在数据库国产化之后,数据库运营成本下降了80%,降低到了之前20%左右,节约了近五分之四的资金。另外,国产化数据真正保证了国家层面要求的自主可控,核心商业数据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够显著提升金融系统的安全性,而不必受到外界不可控因素牵制。

优势二:降低中小金融公司研发风险。

就目前而言,很多金融公司对于整个内部的金融系统,通常采取两种处理措施,其一是自己组建研发团队进行研发,其二是通过技术服务供应商帮助组建核心系统。而对于前者,不但要承担巨额的前期研发成本,还要面临能否成功的不确定性,对中小金融机构而言,绝不是明智之举。

王英杰认为,“国内的金融公司,特别是中小金融公司,在实施数据库的国产开源化改造的过程中,其实没有必要承担技术改造的风险,完全可以借助陆金所这类机构研发的一整套标准化的方案,包括配套的工具产品,加上一些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就可以跟陆金所一样,实现高效、低成本、低风险的落地数据库的国产开源化改造工作。”

据王英杰介绍,目前这套对外赋能的工具还在进行研发,预计今年上半年会研发完成,“完成以后,我们计划先在平安生态内部进行推广,之后会把这套产品整个打造成一套通用化的国产数据开源改造的通用方案,进行全面的商业化推广。”陆金所国产数据库对中小金融机构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助力后者填平技术鸿沟,有显著功效。

优势三:专业化赋能,助力金融企业有效“避坑”。

进行国产数据库的迁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对于技术于经验相对欠缺的金融机构而言,如何实现新金融工具的落地使用,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对此,王英杰表示,“在研发一整套方案的时候,其实会用很多方案的点,包括我们这套产品的特色,针对中小金融机构,怎么样让他们的人员在没有技术能力和技术背景的情况下,也能使用这套方案,以快速地把他们的核心系统完成数据国产开源化的改造。”

换言之,陆金所数据库国产化开源项目在研发之初,就考虑到了对外赋能时,如何帮助没有经验、技术欠缺的合作机构进行数据库迁移,也可以说,对外赋能,陆金所具备先天的专业性。

王英杰介绍,“陆金所在研发过程中花了很多精力去做这件事,我们的用户可能是对核心技术不太熟,但是他最终是要实现数据库国产开源化改造,如何把我们知道的很多比较复杂的技术框架,包括一些可能在生产环境中会踩的坑,都分装到我们的产品和服务里,客户只要在工具上使用这个工具、使用我们这个产品,就可以平稳地实现想要的结果,这就是我们开发这套产品的初衷。”

随着陆金所国产金融国产数据库的研发成功,国内金融企业在数据库领域终于取得了开源国产化的突破。未来,陆金所将继续通过技术研发和应用实践,优化技术路径,加速我国金融数据库产业发展,为中小金融机构的数字化发展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