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属于专业圈子才会聊到的芯片,如今已经火出圈了,“缺芯”已经是全球经济领域的关键词!

01

全球“缺芯”

2020年下半年以来,缺货涨价就成为了半导体行业主旋律,“涨”声涉及代工、设计以及封测环节,业内人士甚至说,这次芯片行业涨价缺货或将是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高盛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有多达169个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芯片短缺的打击,覆盖从钢铁产品、混凝土生产到空调制造、啤酒生产在内的诸多领域,甚至连肥皂制造业也受到了影响。

只有“芯”动,才会有行动,手机厂商和汽车行业作为芯片需求大户,最先感到了艰难。据统计,一部5G手机所需要的芯片数量大约是4G手机的2倍,其中射频芯片需求大约是4倍,目前中国市场约80%的手机已切换到5G,导致需求激增。一部智能汽车所需的芯片数量是1000多颗,一季度全球约有100万辆智能汽车因‘缺芯’不能生产。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在5月初的一次投资者会议上透露,公司正在选择新的微控制器,绕开目前短缺的芯片品类,重新设计相关的软件使其与其他芯片兼容。

此外,随着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传统家电的智能化升级,“缺芯”潮如今也蔓延到了家电行业。

巴克莱在报告中指出,爆棚的芯片需求来自四个方面:

1)人们对笔记本电脑和游戏机等消费电子的需求仍然强劲;

2)持续的财政刺激和消费者信心的改善,被压抑的需求快速复苏;

3)5G、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和自动/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每一种产品都需要比以前更多的芯片;

4)预防性库存:一些公司由于担心潜在的出口限制而囤积零部件。

02

持续涨价

市场传导总是迅捷的,与缺货相伴相随的,就是涨价。东吴证券总结了芯片的涨价时间线:2020年下半年,部分晶圆代工厂开始调涨新订单价格,涨幅在10-20%。12月,部分晶圆代工厂取消了订单价格折让,往年12寸晶圆代工订单的价格折让一般为3-5%,取消折让约等于变相涨价。2021年上半年,晶圆代工的新订单价格延续涨势,部分晶圆代工厂的涨幅约为2-3%,甚至有代工厂针对额外产能推行了一轮以上的产能竞标,竞标导致的订单价格涨幅约15-20%。目前,业界预期2021年晶圆代工厂仍会继续涨价。

为什么芯片会如此缺货呢?因为突发的疫情干扰了厂商对市场前景的判断。

此前,厂商判断疫情会导致经济下行、购买力下降,很多芯片投资因此推迟。然而去年3、4月份全球手机市场快速复苏,下半年汽车行业复苏,厂商想再增加产能也已经来不及了。

芯片产能的增加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据悉,芯片产业投资周期长,一般约2―3年;投资金额大,投资一条线需要二三百亿美元;产能调配慢,后端产能调配大约需要6个月周期。

太平洋证券研报指出,上游零组件缺料或者涨价的消息不断传出,而且2021年二季度的缺料状况比一季度更为紧迫,从近期台系制造大厂富士康、仁宝、广达等,以及国内中芯国际的发表会信息来看,芯片的紧张状态将延续到年底,但紧俏程度在三季度可能会有所缓解。

业内人士预计,全球手机缺芯至少影响未来一年,处理器芯片,屏幕驱动芯片,电源充电芯片是手机行业当下最短缺的芯片。汽车芯片短缺也要到下半年才会缓解,2022年年中供应有望恢复正常。

03

国产替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的半导体产业链有望深度受益。

东吴证券指出,全球半导体市场供不应求,本土芯片设计产业链有望加速产品的市场拓展,提升产品的价值量或出货量,从而充分受益于半导体市场的高景气行情。

国海证券则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国内半导体发展逻辑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凸显,判断半导体行业仍然是未来3-5年的科技投资主线,看好半导体细分领域龙头公司未来的持续成长性,给予行业“推荐”评级。

黄兴亮

基金经理

在投资上应遵循长期成长策略,去寻求长期增长空间大的成长股。半导体、云计算、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的空间非常大,很多中国公司刚刚成长起来,份额正在不断扩大,有望在未来三五年能够走出一批世界级的中国公司。投资者如果坚持长期主义,淡化短期波动和不确定,将有望在一个相对长期的时间里获得较好的复合收益。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