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顾大扩容,是颠覆还是共生?
继上周十多家基金公司及券商获得投顾资管备案函之后,7月2号,又有包括富国、建信、景顺长城、民生加银、华泰柏瑞、万家、申万菱信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以及光大证券、平安证券、山西证券、东兴证券、南京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顺利拿到监管下发的投顾备案函。
基金投顾大扩容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有人解读“买方时代的到来”;也有人解读是不是“理财经理都要下岗了呢"或者是不是就能避免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了呢?
我个人觉得,只是监管部门努力在解决“买者与卖者之间的冲突”而已。
营销的本质是"解决冲突"
任何一个产品、服务或者工具的推出都是为了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
1.投资者想买基金/股票,但是没有钱?
"想买"和"没钱"就是一对冲突。于是有的公司就推“公募基金1分钱都可以申购"、券商有“融资融券业务”、互联网有"白条、花呗"等等各种便捷的借款手续、还有很多场外配资机构可以给你放杠杆。
2.投资者既想赚钱,又害怕波动。
“赚钱”和“波动”又是一对冲突。于是就有“固收+”策略、资产配置策略、一键跟投、智能投顾等从投资策略方面来解决。还有持续做直播、投教从认知层面来解决该冲突。
3.投资想投资基金,但是不懂基金。
“想”和“不懂”也是冲突。有的公司开始做“投教”,我教你,学会了你再买;有的公司推“定投”,起点低;还有的平台,直接推“帮你投、跟我投”。完全迎合了现代人的懒得操心,一键购买。
又比如:投资者想投资,没有时间。于是很多平台是可以24小时交易;投资者想投资,怕管不住手,于是有“封闭式、持有期产品”;投资者想多买几只,于是有指数基金等等。
发现没有,投顾的发展也只是解决“买者和卖者"之间的某个冲突,谈不上什么颠覆。
理想的丰满和现实的骨感
目前投顾服务,最核心的是提出了“全权委托”。
也就是可以代客户布局品种、数量、时机等决策,可以直接代客户进行申、赎、转换等;可以根据约定收取服务费,收取费用每年不得高于客户账户资产净值的5%。这里有几个问题:
1.高质量的客户获取难
基金公司为什么倚重银行?因为高净值客户大量在银行手上。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都要挖手上有高净值客户的理财经理。银行对这些高净值客户的维护通过基金公司投顾可以实现吗?基金投顾只能实现基金的一站式配置,银行还有“保险、信托、私募、房产、黄金等”。
也就是说通过“基金投顾”来获取到大量高净值客户难度是比较大的,很大可能是服务大量的中小投资者。
2.基金公司核心是“投资”还是“投顾”
之前,我一直思考为什么基金公司不借助明星基金经理效应,去渠道化,在自有平台上吸金呢?我们做了一段时间线上课程运营才想明白“服务大量的中小投资者太浪费人力、物力,而且系统建设非常浪费。
中小投资者“散、众、弱”:分布太散、人数太多、理财意识太弱。基金公司准备培养多少投顾去干这件事呢?另外,如果把银行这道防火墙拆掉,散户亏了钱都去找基金公司投诉,基金公司又得有多大的售后客服团队呢?到底,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在“投资”上还是“投顾”上呢?
所以解决的方案肯定是类似一些基金公司提出的“线下投顾+线上理财机器人”的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来解决中小投资者的理财需求,这是最经济的,但是跟独立的投顾差距还是很大的!
3.优秀投顾培养难
为什么保险和微商传播力这么强?大家都在建“管道”。为什么这么多人投身于私募、公募?大家都在搭建“管道”,期待能持续不断的产生收益。
一个优秀的投顾和FOF基金经理的差别在哪里?如果一个投顾足够优秀,他是愿意继续做投顾还是愿意去做一个FOF基金经理?前者需要服务一个一个的客户,后者收取管理费,是持续的“管道”生意。
总结起来,这年代大家都在做“流量”的生意。都在找“客户”,找“大客户”,找高质量的“大客户”。但是这些客户还是被银行牢牢掌握着,所以基金投顾服务核心就是“中小投资者”,既然如此只有用最经济的手段来覆盖。
与其说是颠覆不如说是共生
权益类基金卖不动的核心原因在哪里呢?
1.是因为客户经理赎“旧”买“新”还是因为中国资产市场,让大家不得不“见好就收”呢?
如果去年年底买的权益类基金,没有赎回的,持有到7月,估计很多人都还是亏损状态。到底是该长期持有还是波段操作?
一场投资游戏,本来就是人性的博弈,肯定是有盈有亏,为什么我们都有执念,巴不得参与其中的人都赚到钱呢?就如很多人竟然真的相信,建党100周年,股市一定会涨,不涨就是不讲政治。
2.基民赚不到钱是缺乏投顾指导吗?
基民缺投顾指导吗?网上的、网下的、券商的、银行的、收费的、免费的,基民天天在被教育、天天在被指导,还不是一样的在亏钱。换个收费的,换种叫法就能保证基民赚钱了?如果真这样,中国的扶贫事业得靠投顾解决了,能让人民变富。当然,文件说了投顾不是让客户赚钱的,既然没法让我赚钱,我选择你干什么?
3.渠道主推“新基金”,投顾专注“持续营销”
我觉得基金销售后续的发展就是“新/旧”分开,新基金都上银行/券商代销。运作一段时间后,就上互联网渠道,投顾无外乎就把这些产品做一些组合。类似电影发行,新片上院线,下线了上互联网平台,然后互联网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电影进行分类组合(比如XX专辑、豆瓣高分电影、随心看等)。
总结而言:
1. 基金投顾不是颠覆是一种共生。基金销售短期是离不开传统渠道的,一是信任感的建立,二是产品线的完善。更多可能是“基金投顾”与“线下代销”并行,既能抓住线上长尾客户又能低成本满足高质量银行客户的配置需求。
2. 对从业人员而言是多了一种选择。基金销售职业路径瓶颈是很明显的,一是专业大都属于半瓶水,二是手上没有直接客户。大量做的都是渠道服务工作。现在投顾试点,给了从业人员多了一种选择的机会,可以朝基金投顾转转型;对银行从业人员而言,也没必要焦虑,客户要的都是波动小、风险等级低的产品,银行有大量的产品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3. 对客户而言需要有一双慧眼。谁最靠谱呢?是银行、是基金、是独立的投顾?只有自己为自己的财富负责,只有自己为自己的投资负责!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