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聚焦消费升级】系列直播第三期中,我们邀请了公司权益公募投资部总经理于洋带来大消费黄金赛道解析,分享了医美、疫苗、养老产业、消费电子等行业的相关知识,带来干货如下。

于洋

财通资管权益公募投资部总经理

14年证券从业经验,6年证券投资经验。历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瑞银证券、富国基金等。

研究功底深厚,用“产业投资眼光”挖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擅长“绝对收益”投资方式,拥有专户投资经验。

新兴消费与传统消费

Q: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传统消费一直以来也受到很高的关注,您认为新兴消费与传统消费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于洋:新兴消费主要有三大特点:新消费人群、新产品/服务、新技术或基础设施迭代进步。

(1)新的消费人群:对原有消费人群进行更加细分画像,诞生出来的概念。旧消费时代,体现的是品牌方的意志,而不是消费者的需求或痛点,新消费时代一定是基于用户需求进行产品研发,不同人群需求一定是差异化的,因此细分人群后再推出解决他们痛点的产品,预计未来很少有大爆款,将会出现不同场合不同需求的无数小的爆款。

(2)新基建/新技术:移动支付、物流便捷性、5G科技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对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对消费品公司而言则提高了效率。5G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后,消费者体验、消费品公司的效率都会有一个更快速的迭代。

(3)新产品/服务:新的技术带来新的赋能,会产生新产品及服务,如社区团购等,给消费者带来新的体验。

本质上新消费还是消费,具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诞生的新需求、新产品、新服务,如宠物的细分化需求、外卖、健身、医美、短视频、电子烟,这部分增速会非常快;

另一类是旧的革新,渠道的改革等,如社区团购、直播带货、跨境电商,传统经销商渠道的扁平化,效率的提升,如企业的信息化、供应链优化。

新兴消费与传统消费相比,最大的不同可以概况为两点:

(1)需求具有更强的爆发性,所谓的新兴消费通常渗透率都还处于不高的水平,需求会有快速扩张,因此这类公司通常的收入、利率兑现速度会更快,也会对相关股票的价格形成更强的刺激。

(2)竞争格局尚未稳定,新消费领域玩家常会层出不穷,公司的行业地位也会随着行业的变化而发生可能的变化。这也要求我们在做新兴消费领域的投资时,更加密切的跟踪公司的战略、经营等情况。

医美接受度明显提高

Q:作为消费升级趋势下的产物,医美的市场空间很大,不过目前优秀的医美公司市场已经不看估值开始炒市值,请问如何看医美行业未来的发展,您认为5-10年之后是否有机会诞生万亿市值的医美公司?

于洋:在当下这个颜值经济时代,我们看好医美行业未来数年的发展。2019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已达到1436亿元,但渗透率仅有3.6%,远低于日本的11%、美国的16.5%、韩国的20%的水平,长期看提升空间广阔,行业持续高景气可期。

一方面,以玻尿酸、肉毒素注射和光电美容等为代表的非手术类“轻医美”项目崛起,风险低、价格友好,显著降低了初尝试门槛;另一方面,随着观念改变,消费者对医美行为接受度明显提高,同时消费群体年轻化也催生美肤、抗衰等日常化项目需求。

从投资的角度出发,我们看到在医美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国内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上市公司,部分药企、医疗机构等也开始在医美产业中上游布局。未来,随着国内企业竞争力增强,产品线的不断丰富,国产替代有望加速,相应地国内企业将充分受益于医美市场的快速成长,我们相对看好创新能力较强的一些头部产品企业。 此外,随着市场监管逐步完善,规范程度不断提高,下游的大型连锁服务机构在成本费用控制和品牌获客方面都有突出优势,我们认为这些企业有望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因此也会保持一定关注。

Q:能否谈谈医美公司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点?

于洋:医美公司面临的风险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研发管线不及预期的风险;

(2)行业竞争加剧和市场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

(3)医疗美容整形意外事故的风险;

(4)收购整合不及预期的风险。

养老产业化正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刚需

Q: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养老相关的产业关注度也会逐渐增加,养老相关的产业是否也会迎来消费升级?

于洋: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中国已经迈入老龄化,截止到2018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5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25年我国将有3亿老年人。

在老龄化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有很多相关投资机会值得关注,如:家庭的养老压力催生社区养老发展;社会保险制度及医疗制度会进一步促进养老保险和金融业发展;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年旅游、老年教育等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可能出现增长;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进而激发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慢病管理、养生保健、营养品等医疗保健产品、服务的需求增长……诸如此类方方面面的需求,我们都可以理解为养老产业的消费升级。

未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可以说养老产业化正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刚需,相应的消费需求也将对应着巨大的市场份额。

新冠疫苗研发加速三代疫苗技术成熟

Q:疫情以来,很多朋友们也都很关注近期一些疫苗公司的表现。近期我国周边一些国家也爆出疫情反复的情况,能否大致讲解一下MRNA、灭活、腺病毒载体、重组蛋白这几种技术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的前景?

 于洋:灭活疫苗属于一代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属于二代疫苗,mRNA和腺病毒载体属于三代疫苗。当前疫苗技术升级正处于二代疫苗向三代疫苗迈进的节点,新冠疫苗的研发加速了三代疫苗技术的应用与成熟。

(1)灭活疫苗:

优点:技术成熟,安全性高。

缺点:生产过程需要进行细胞和病毒培养、建立毒株以及作为基质的细胞株的多级种子库,因此实现产能迅速放大存在一定难度;研发和生产过程涉及病毒培养,对生物安全要求较高,存在一定生物安全风险;灭活过程会影响其免疫原性,一般需要多次接种才能产生足够保护力的抗体;体液免疫,免疫期相对短。

(2)重组蛋白疫苗:

优点:安全性高,除了部分评价工作,生产及研发无需高等级生物实验室;生产工艺确定,易于大规模生产。

缺点:利用不同表达系统表达病毒部分蛋白作为抗原,所表达蛋白三维结构与病毒蛋白天然构想可能存在差异,其最终的免疫原性至关重要,为解决免疫原性问题,病毒类重组蛋白疫苗通过病毒样颗粒(VLP)构建技术或添加疫苗佐剂。

(3)mRNA疫苗:

优点:外源性基因可长时间存在于体内,并不断表达外源性蛋白,因此可不断刺激免疫系统,使之产生强而持久的免疫应答;生产原料主要依赖于化学合成,大规模生产更容易。

缺点:安全性(外源核酸是否会整合到染色体中引起癌变,能否引起免疫病理作用)。

(4)腺病毒载体疫苗:

优点:可诱导产生强烈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通常不需要额外的佐剂;接种方便,除了肌肉接种,还可鼻腔、皮内和口服接种。

缺点:存在预存免疫问题(腺病毒的中和抗体削弱相应腺病毒载体的免疫反应);某些载体病毒可能存在潜在的宿主基因整合能力,需要在临床前和临床阶段仔细评估。

电子长期成长看创新

Q:近期,消费电子行业有所回暖,这是阶段性的反弹还是具备中长期逻辑的表现?

于洋:首先,智能手机来看,二季度需求端受压制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全球疫情的反复;二是某知名手机品牌粉丝的品牌忠诚度使得其用户换机受到抑制。往后看,两个主要需求端的压制因素有望解除:一方面新机已开始重新发布,7月国内多家手机品牌预计会有落地;另一方面印度正在逐步解除疫情封锁,同时考虑到某美国手机品牌去年三季度的低基数,今年三季度拉货正常且偏早,手机总量经历过二季度的下修之后,三季度将逐步进入上修区间。

其次,XR、Iot、汽车电子等新东西不断出现,终端新产品不断出现是消费电子估值支撑的重要保证。这其中高弹性的公司有望获得戴维斯双击,其余公司在需求拉动情况下,只要不掉队,也会有不错的业绩支撑和估值支撑。拉长周期来看,电子长期成长及估值锚核心在于创新。5G时代,终端厂商为了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在外观和功能方面的创新必将大展拳脚、百花齐放,因此,围绕光学、射频、外观、屏蔽与散热等多维度的创新与升级,将持续赋予行业高成长性,这也将带动企业盈利不断提升。

我们相信,国内优秀消费电子企业凭借以往积累的全球优质客户资源、大批量生产经验、强大的研发实力以及大规模融资能力,未来有望实现跨终端以及跨产业链上下游的横纵向延伸,向平台化发展,走向大而强。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