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年来火爆的主题板块,半导体可占C位一席。

Wind显示,半导体指数持续走强, 过去两年(2019——2020)分别上涨86%、90%,今年上半年,涨幅也已经超过28 %,位列69个主题行业涨幅前五位置,同期沪深300指数微涨0.24%。

华商基金研究员邱凯表示,受益于各类终端市场需求的大量增加,叠加市场对芯片产能的抢占,半导体芯片等元器件供不应求,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多数产业链相关企业的销售订单、营业收入均有较大增长。

展望下半年,考虑到受制于供给端扩产压力,“缺芯”问题尚不能得以快速解决,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局面,景气度有望持续。从更长维度来观察,在外部限制的不断加强、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波动和全球疫情的冲击下,国产化将成为半导体行业的长期发展主线,国家政策、资金与“工程师红利”等客观条件将加速推进半导体国产化进程。

需求爆发+产能紧缺 “缺芯”之火点燃

华商基金研究员邱凯表示,疫情以来的需求爆发,叠加市场对芯片产能的抢占,使得多种半导体芯片产能需求不断放大,半导体产业链整体供需情况逐步失衡,“芯片短缺”及“芯片涨价”现象逐步蔓延。

具体来看,随着我国疫情率先受控,各领域顺利复工复产,叠加各大手机品牌商积极发布5G新机型,我国手机销售情况快速恢复,带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快速回升,同时随着5G进入商用期后,新一轮的换机潮愈演愈烈,有效带动了各类半导体器件实现量价齐升,5G手机、基站建设也带来大量射频芯片的晶圆需求;此外,从去年开始,疫情也催生了居家经济大爆发,线上市场全面开花,并带动了可穿戴设备、笔电、平板、PC、电视、游戏机等终端装置需求大增,这也对各类芯片提出更大的需求。

国外扰动因素叠加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带来手机、安防相关芯片的产能需求进一步放大,产能抢占成为必选项,各大厂商持续加大芯片的采购和储备力度。此外,随着新能源车的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芯片采购激增,部分车企的生产进度甚至已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

综合而言,在疫情带来的需求大增、供给受限等多种因素之下,无论是原材料、晶圆制造还是封装测试环节,产业链整体的供应能力均处于紧张状态,“缺芯”成为了半导体短期增长的重要逻辑。展望下半年,考虑到受制于供给端扩产压力,“缺芯”问题尚不能得以快速解决,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局面,整体景气度有望持续。

“工程师红利”加速半导体国产化

华商基金研究员邱凯认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国,但本土IC(集成电路)的生产能力与IC市场相比差距甚大。据IC Insight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IC市场超1434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6.24%,而国产IC占比不足20%,半导体国产化发展空间广阔。

半导体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在外部限制的不断加强、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波动和全球疫情的冲击下,国产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国家政策、资金和工程师红利等客观条件将加速推进半导体国产化进程。

一方面,为促进半导体行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从产业定位、战略目标、税收等各方面实施鼓励。国家大基金一期从“强长板、补短板”的角度出发重点投资半导体制造业,兼顾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通过全方位投资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加速半导体的国产化进程;国家大基金二期进一步针对半导体行业的薄弱环节(成熟制程晶圆制造)进行突破。

另一方面,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本/硕/博毕业生数量呈逐年攀升之势。与此同时,归国留学生占比较2004年的21.56%增长至近年来的80%左右,表明越来越多海外留学生倾向于回国发展。“工程师红利”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正逐步释放,国内半导体行业有望充分受益于“工程师红利”迎来快速发展。

数据说明:半导体指数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上半年(20210101-20210630)分别上涨85.77%、90.26%、28.60%,数据来自wind。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