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图 002684_0

近年来,股价整体持续大跌的电池生产商猛狮新能源科技(河南)股份有限公司(002684.SZ,以下简称“*ST猛狮”)一直身陷退市风险当中。近期,几则公告再次揭开了*ST猛狮的尴尬处境。

5月18~19日,*ST猛狮接连披露了《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进展公告》《关于实际控制人所持公司股份新增轮候冻结的公告》《关于诉讼事项进展及新增诉讼事项的公告》,在这些公告中出现了“困难”“存在控制权变更风险”等字眼。

《中国经营报》记者还注意到,5月10日,*ST猛狮还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已被债权人广州焕森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焕森”)向深圳中院申请破产重整。

而在更早前的4月29日,*ST猛狮披露了2020年财报及2021年一季度报。财报数据显示,*ST猛狮2020年实现净利润-18.14亿元,同比下降1295.05%;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22亿元,同比下滑10.17%。

与此同时,*ST猛狮还公告称,自4月30日,该公司股票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此前的“ST猛狮”变更为“*ST猛狮”。这是*ST猛狮第二次遭遇“披星戴帽”。

官网信息显示,*ST猛狮是2001年由汕头市沪美蓄电池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股份制企业,有30余年的蓄电池制造经历。*ST猛狮于2012年6月上市,陈乐伍为其法定代表人。近年来,从传统蓄电池产品转型到锂电池业务,进而发展为清洁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等业务,*ST猛狮进行了大幅度的业务扩张。但几番折腾之后,*ST猛狮陷入了经营困局,其资金持续严重短缺,且经营亏损较大,其业绩已连续四年未见明显好转。

就公司资产、运营状况等相关问题,记者联系*ST猛狮方面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游走破产边缘

*ST猛狮是一家以研发、生产和销售各类电池为主的企业。2012年,其于深圳中小板上市。*ST猛狮主营业务一直为铅蓄电池的产品和研发,近几年,*ST猛狮不仅在其原有电池业务上发力,还大举进行业务扩张,其业务触角延伸至电池、储能的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其在上游光伏及风力发电、下游新能源汽车应用(租赁运营)业务也有所涉及。

不过,近几年的财务数据表明,*ST猛狮的业务扩张并未走出一条成功之路。记者梳理发现,2016~2020年,*ST猛狮营业收入分别为20.33亿元、39.05亿元、11亿元、13.23亿元和10.9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397.69万元、-1.38亿元、-27.77亿元、1.52亿元和-18.14亿元。近几年,亏损成为*ST猛狮的常态。

根据*ST猛狮近期披露的2020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93亿元,同比下降17.35%;实现营业利润-13.06亿元,同比下降333.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4亿元,同比下降1295.05%。截至2020年12月31日,*ST猛狮资产总额62.74亿元,比上年度末减少18.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 17.2亿元,比上年度末减少18亿元。

同时,报告期内,*ST猛狮各板块的经营规模及相关业务的开展受资金状况影响较大,整体营业收入不及预期,亏损较大。其中,2020年*ST猛狮占营业收入19.05%的铅、锂电池产品业务仅实现2.08亿元的营收,同比下滑34.36%;2020年,智慧出行业务占*ST猛狮全部营业收入的46.71%,而这一业务2020年的营收也大幅下滑26.48%至5.11亿元;清洁能源电力工程在2020年虽实现了增长,但增长幅度仅为0.08%。

“2020年公司虽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寻求低成本资金等诸多措施,努力改善公司基本面,但受制于公司融资环境未能有效改变,经营资金持续严重短缺,公司业务无法按计划开展,产量未能提升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项目工期拖长导致项目成本增加,公司营业毛利率因此也大幅下滑,经营毛利无法覆盖期间费用,形成较大的经营亏损。同时,沉重的有息负债负担,导致公司财务费用、罚息和违约金负担仍然居高不下;此外,受经营资金持续紧张影响,部分子公司资产运营状况不理想,导致公司需要对该等资产计提较多的资产减值损失。”*ST猛狮在公告中表示。

由于“2020 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值” 以及“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规则》相关规定,这家电池生产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处理。

对于深陷困局的*ST猛狮而言,当前最大的危局在于其已濒临破产退市边缘。5月10日,*ST猛狮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债权人广州焕森已向深圳中院申请破产重整。

而其破产导火索则来自一笔价值3.23亿元的担保责任。根据*ST猛狮5月10日发布的公告,2018年3月28日,*ST猛狮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湖北猛狮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猛狮光电”)与深圳市利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利凯”)签订《应收账款转让合同》,约定深圳利凯受让湖北猛狮光电享有的应收账款共计3.29亿元,并支付了湖北猛狮光电转让对价3.23亿元。*ST猛狮就上述《应收账款转让合同》项下的全部债务向深圳利凯作连带责任保证。2018年6月21日,广州焕森受让深圳利凯所持有的上述债权,公司对深圳利凯的担保责任同步转移。

2021年4月29日,债权人广州焕森以*ST猛狮无法履行担保责任偿付债券为由,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公司重整(预重整)申请书》,申请法院对公司进行预重整,深圳中院已接受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ST猛狮顺利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重整计划,将有利于优化其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其持续经营及盈利能力。若重整失败,*ST猛狮将存在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如果*ST猛狮被宣告破产,那么其股票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激进扩张爆发危机

官网信息显示,目前,*ST猛狮控股参股的海内外企业共80余家,业务范围涵盖高端锂电池制造、可再生能源发电、智慧能源管理和输配电、储能系统和储能电站的建造和运营、电动智能交通工具的设计开发和制造等领域。

激进扩张是*ST猛狮如今“尝苦果”的重大诱发因素之一。*ST猛狮是2001年由汕头市沪美蓄电池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股份制企业。1986年,*ST猛狮实控人陈再喜高薪在汕头创办了沪美电池厂,率先向市场推出摩托车起动电池,开启蓄电池的创业之路。到2010年时,*ST猛狮摩托车电池出口销量已经位居全国首位。

此后十余年,通过从内销转向出口,向高端市场转战等经营策略,*ST猛狮逐渐发展成我国最大的摩托车起动电池出口供应商和全球第二大高端摩托车电池市场供应商。

几乎所有的企业发展都会遭遇瓶颈期,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二次突围,便成为了很多企业的选择,*ST猛狮也不例外。2012年,*ST猛狮在深交所中小板成功IPO。凭借在铅酸蓄电池领域的积累,猛狮电池一度成为全国公路摩托车锦标赛赛事的专用电池,一时风头无两。

2015年,随着传统铅酸电池市场开始“走下坡路”,*ST猛狮全力启动转型,提出了“逐步转型为新能源企业”的口号,同时提出了“2351”战略,其中的“3”即指高端电池制造、新能源车辆运营和清洁电力三大板块,后期逐步发展成为以清洁电力和新能源汽车租赁运营为辅产业链的“一体两翼”新能源产业格局。

一般而言,新晋上市公司都有很强的并购预期,但是并购频率如*ST猛狮这么频繁的公司却十分少见。

公开信息显示,2015~2017年这三年间,*ST猛狮用在增资并购上的资金分别达到1.83亿元、18.89亿元和20.49亿元,三年累计增资、并购、新设子公司超过60家。这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财务费用剧增。2012年,*ST猛狮财务费用为780万元,至2017年底时已经增加至2.7亿元。2012年,*ST猛狮子公司仅有3家,而截至2017年底时,其通过收购、新设成立的子公司已经达到73家。这样的扩张速度,叠加彼时金融去杠杆大背景,*ST猛狮迎来资金链断裂危机。

自2018年起,*ST猛狮就已资不抵债。2018年下半年,随着业绩连续亏损,债务不断攀升,*ST猛狮流动资金持续下降,爆发债务危机。而自2018年下半年债务危机以来,*ST猛狮陆续发生债务逾期,公司部分银行账户、资产被司法冻结,流动资金极为短缺,债务危机愈发沉重。

2020年,*ST猛狮债务逾期风险进一步加重。根据*ST猛狮2021年4月29日发布的《关于新增债务逾期的公告》,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因资金状况紧张,致使部分债务逾期未能清偿,截至 2020 年5月31日,*ST猛狮到期未偿还的融资债务约19.86亿元。截至 2021年3月31日,*ST猛狮及各子公司新增逾期债务金额合计达到8.79亿元。

事实证明,快速的扩张,不仅没有对上市公司带来经营能力的提升,反而成为了公司尾大不掉的包袱。

记者注意到,2020年,*ST猛狮旗下福建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动力宝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子公司或参股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同时,2020年,*ST猛狮旗下广东猛狮新能源应用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子公司资产已通过股权转让、破产清算等途径予以处置。

如今,在债务泥潭中挣扎多年的*ST猛狮,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由于现在被申请预重整,*ST猛狮是否还能继续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也面临着较大不确定性。*ST猛狮后续“命运”如何,本报记者将持续予以关注。

(文章来源:贝果财经)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