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诺天使王晟:消费早期投资更看重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纵深 而非品牌与规模
2020年,随着元気森林、完美日记、钟薛高等品牌的爆发,新消费以极高的曝光度占据了创投圈的C位。与此同时,消费行业融资数量占比也在去年逆势提升,融资金额和头部企业估值屡创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消费浪潮的兴起是消费者代际更迭、消费需求进一步分化的结果。在90后、00后个性化的消费观下,国际品牌的优势正被削弱、国潮迅速崛起,传统大牌不断被新兴势力所挑战,标准化消费品也不再如从前吃香。
如此,消费赛道的投资逻辑是否正在改变?席卷的消费热之下,早期机构如何布局?非标与标品之间该如何抉择?
日前,在英诺天使基金(以下简称英诺)8周年年会——“2021英诺创新者大会”上,英诺合伙人王晟围绕上述问题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专访,并讲述了这家刚过完8岁生日天使机构的投资哲学。在他看来,消费投资的本质是解读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与其心理博弈;因此,创业者对消费者行为的洞察和供应匹配能力变得尤为重要;与企业的品牌价值和规模效应相比,早期投资机构更看重创业者对供应链纵深的管理。此外,王晟指出,在生产力富足、供大于求的当下,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话语权已经发生逆转,未来小单快反的模式将被更多品牌所采用,企业要用非标产品、货找人的方式与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相匹配。
NBD:2020年虽然资本投资步伐持续放缓,但消费行业的融资却在逆势提升,在您看来当下消费投资环境与过去相比有何不同?过去两年,是什么推动了一众新消费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王晟:近两年消费领域最显著的特点是涌现了大量的新国货品牌。其实,我们这一代的消费者比较迷信国外品牌。这是受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那时候我们的制造业还处于比较低端的代工、加工生产阶段,好品牌匮乏,甚至没有质量特别好的商品。相比之下,过去进口商品的品质确实比较高,同时他们很注重品牌的打造。
但现在年轻人的成长环境非常不同,他们小时候中国制造已经非常强大,生产的商品品质都很好。并且,他们在成长中经历了国家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一系列国际盛事,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高,这也非常有助于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所以我说,这一代年轻人生长于春风中,从小接触到中国制造的东西都是好的,对国货有着与天然的信赖。
NBD:英诺是一家硬科技、大消费双轨并行的早期投资机构,在您看来,消费的投资逻辑与硬科技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
王晟:科技属于自然科学,投资逻辑要遵循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从科学技术的结果导向来看,它有较高的确定性。我们投资科技企业的前提假设是什么?假设这项技术、应用能带来巨大的进步——用更好的方法解决当下的问题。比如,新能源车,它解决的就是传统燃油车带来的不环保、温室效应、能源成本等一系列的问题;以及自动驾驶,它的目标之一是解决人工驾驶事故多发的问题。所以,科技更多是在供给侧的变革,换句话说,一定程度上它在消费侧的需求是清晰、强烈的。
所以,投资科技项目我们主要考虑的是供给端能不能做好。
但是投消费非常不同。消费行为属于社会科学,需要跟人的心理博弈,要了解人的行为决策。所以,消费领域的创业者不仅要确定需求真实存在,还要考虑供给与需求之间能否有效匹配。从需求端来看,消费创业的不确定性可能更强、更复杂。
基于科技与消费本质上的区别,投资逻辑也大相径庭。科技创业者往往都是科学家,我们会非常看重团队的科研能力,毕业于哪所高校、发表学术论文、期刊的数量等。从消费角度来讲,我们更看重创业者对产业和消费品的理解,洞察消费者行为、心理等等,我们要找的是优秀的企业家。
NBD:英诺在布局消费赛道时会重点考察企业的哪些能力?
王晟:首先,英诺是一家天使投资机构,不同阶段的投资机构对项目价值的侧重不同。消费企业的价值、竞争壁垒在哪里?
如果新品牌在供应链管理上没有足够的深度与广度,缺少一些特殊的专利技术或者说产品品质不能远超同行、做到差异化竞争,那么,我们认为它很难建立起自己的壁垒。
这种没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品牌想成功,拼的是什么?拼的是企业有多少钱,以及会不会花钱撑起自己的品牌和规模。但这样的企业一定不是我们早期投资的偏好,拿着天使投资的几百万、几千万去拼规模也不现实。所以我们会更加重视企业供应链的深与广;品牌和规模效益同样是企业的价值,但这样的价值一定是在中后期才体现。
NBD:消费者的需求、审美偏好加速分化,标准化产品似乎不如从前吃香,在标准化与非标、个性化之间企业应如何平衡、取舍?
王晟:从消费品的整个发展来看,过去是大工业化生产模式。这样的模式有四个主要特征:大生产、大贸易、大渠道、大流通;有着明确的角色分工——品牌订单给到工厂生产,然后品牌又通过各种代理商渠道去销售,所有流程几乎都是标准统一的。
但这样的生产模式是过去供需不对等时代的产物,供不应求或者消费者没有更多需求的时候,标准化产品主导了市场。
但我们的发展早就过了那个时代。现在是供大于求,生产力、产能远超市场对标准化产品的需求。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话语权发生了逆转。过去是人找货,现在是货找人,变成了消费者想买什么,品牌就生产什么。
所以,我们看到消费的生产链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过去仅存在于服装行业的SPA 模式(Speciali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小单快反模式被更多的品类和品牌所采用。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样的模式,变成满足相对小众的需求、用非标化的产品、多SKU的迭代更新与个性化需求相匹配,实现盈利。
当然也有一类纯功能性的产品不会进入非标的模式。比如,矿泉水生产商、电子品牌,这些接近传统消费、满足基本需求的商品,仍会坚持规模化的生产,SPA和快速更新SKU并不适合他们。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