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缓解大城市住房难题提振居民生育率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系列配套支持措施随之跟进。在密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意在缓解国人教育焦虑的同时,针对抑制生育率的另一重要因素——大城市年轻人住房问题,也出台了应对之策。
6月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保障性租赁住房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支持人口净流入大城市中符合条件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推动解决符合条件的无房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优先满足从事基本公共服务群体租赁住房需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大城市住房问题既关乎民生,也是制约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从育儿成本来看,住房和教育无疑位居前列,如果说学区房、校外培训算不上真正的刚需,那么在国人的文化背景下,拥有属于自己的三口之家、四口之家容身之所,应该是年轻人最基本的想法。
现状是大城市房价明显偏高。从房价收入比(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这一数据来看,业内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有5个城市超过30倍,而一般认为合理的比值在3~6之间。排名前10的城市中,大部分是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的人口流入型大城市,如深圳、杭州、广州等。
年轻人为何愿意不断流入房价高企的大城市?不外乎就业等原因。而且这一趋势将持续,对产业的聚集和经济的规模效应也大有裨益,施政者要做的应该是积极顺应趋势,即大城市要为不断涌入的新住民提供公共服务,供给要与常住人口数量为标准,特别是住房供应应与人口流动方向一致。
既然城镇化、人口流入大城市是趋势,若不能解决好新住民的住房问题,无疑将明显抑制生育率。因为从人口普查数据看,大城市生育率明显偏低。近几年,为抑制大城市房价上涨,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频出,深圳等地也宣布增加住宅用地供应。但必须承认的是,要让人口净流入较多的大城市房价下降到一般年轻人能够承担,短期并不是一件现实的事。要真正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还得从多层次供应入手。
此次国家发改委提到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与商品住宅不同,意味着项目用地补偿少,收储难度高,建设和维护资金需求大。针对相关难点,此次国家发改委要求,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本级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本专项支持范围,做好项目日常储备工作。同时,国家发改委对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开展定期调度、不定期检查,督促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有序推进年度投资计划实施和项目建设。
而且,不仅要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地面积,更要注重职住平衡,如果选择的项目远离市区导致通勤成本过高,可能出现申请居住数量不足情况。此外,还要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因为这些新市民同样需要公共服务,尤其是子女教育和医疗。正如此次国家发改委提到的,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可以想象,如果能顺利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让年轻人尤其是新住民乐业安居,不仅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与活跃,也将化解一个制约城市人口生育率提升的重要因素。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