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引发公募基金产品创新迭出 万亿资金涌入“固收+”理财新赛道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资管新规引发公募基金产品创新迭出 万亿资金涌入“固收+”理财新赛道
漫画颜庆雄■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欣
资管新规打破理财市场的刚性兑付,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下降又让大批资管产品神话不再,如何找到净值波动小且收益相对稳健的理财产品?
正是瞄准这一巨大市场空白,基金理财市场上悄然出现了一个全新赛道:“固收+”基金。短短两年时间,这里已成为各家公募机构全力拼抢的兵家必争之地。根据2021年基金二季报数据统计,全市场“固收+”产品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大关。
什么叫“固收+”基金
“经常看见你在朋友圈里介绍基金投资,想咨询你一下:”一位老同学发来信息,“我原来买的理财产品到期了,想续,可人家说已经没有那一类产品。有什么基金可以推荐吗?货币基金就算了,2%我还不如存银行呢。”
“建议去看看‘固收+’基金。”
老同学是理财高手,凡事须亲自研究。但很快,她又再次找了过来:“哪儿有你说的‘固收+’基金?天天、支付宝、腾讯我都找遍了,根本没有这种基金!”
她说得没错,的确没有。
“固收+”基金是当前公募基金行业最热门的赛道之一,但在实际的投资理财平台上却不著一字。人们在正规的基金理财平台上,看到的仍然是传统的基金分类: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指数型、货币型……根本没有“固收+”这一型。
实际上,“固收+”基金也是业内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它指向这样一类基金:通过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获取较为稳健的基础收益,而“+”的部分则是通过配置弹性更大一些的资产,力求增强收益,实现稳中有进。
嘉实基金大养老板块联席CIO王茜曾将“固收+”产品按照波动性进行分类:7%-8%的长期收益、3%-5%甚至更高的最大回撤为高波动“固收+”:5%-6%的长期收益、2%-3%的最大回撤为中波动“固收+”;4%-5%的长期收益、1%-2%的最大回撤为低波动“固收+”,又可称之为“理财+”。
可以看到,投资收益与净值波动直接挂钩,期待更高的收益目标,往往需要忍受更大的回撤风险。
追求低回撤下的稳定收益
实际上,投资者的要求对基金经理来说难度相当高: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固收+”产品以二级债基(20%以内股票,80%以上债券)和偏债混合型基金为主。解析其基金资产,本质上是三个底层资产组合:高等级纯债组合、可转债组合、股票组合。有的基金还会加入打新和衍生品等手段。基于不同的产品定位和风险预算,由基金经理对三个底层资产进行各种再组合。
怎么把三个底层资产有机组合在一起?这既看产品设计时的基础定位,也考验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和投资风格。
例如,景顺长城基金的“固收+”团队就采用了一个经过7年磨合、最终稳定下来的双基金经理制:由连续五年获得金牛奖的固收大咖李怡文作为主基金经理,负责债券组合,并决定股票仓位;同时由权益类基金经理董晗负责自下而上的个股选择及行业配置。
安信基金则成立了专门的混合资产投资部负责“固收+”基金运作,部门负责人张翼飞强调,每一个产品都要划定相对清晰的赛道,有相对明确的风险收益定位,面向特定范围风险偏好和投资期限的客户。
资管新规下的理财新赛道
按照正规分类,“固收+”产品所对应的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市场上早已有之。但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这类产品却突然开始快速膨胀,并逐渐形成了“固收+”这样一个新型赛道。
安信基金首席理财师胡颖分析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资管新规对于整个资管行业的影响开始体现,各类产品开始大面积净值化,之前相对刚性的兑付开始打破。在净值化的同时,受制于债券市场的收益下降,主要以债券为投资标的各类资管产品收益也呈现下降趋势。
但是,仍然有投资者期望产品收益能够适当提高,同时波动也能够尽量被控制。如何满足这一部分市场?胡颖认为:“正是在这样的供需背景下,‘固收+’基金开始走红,其本质是对传统固收类产品的收益增强需求。”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业内预计,资管新规运行后形成的市场空白,将很快被新的理财产品逐渐占领。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