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热销大卖到份额缩水逾六成 “固收+”爆款产品怎么了?来源:上海证券报

“零售端客户根本留不住,尽管基金发行规模非常大,但申赎打开后很多资金都撤走了。”华南某“固收+”基金经理谈到的情况,正是部分“固收+”基金面临的真实困境。

统计显示,在去年发行的222只“固收+”基金中,有49只份额缩水超过60%。事实上,资金撤离爆款基金的现象更为严重,去年发行规模超过100亿份的3只“固收+”基金,运行一段时间后,份额缩水幅度均超过50%。

爆款产品遭遇赎回困境

定期报告数据显示,多只爆款“固收+”基金运作一段时间后份额缩水严重。以去年发行规模最大的汇添富稳健收益为例,该基金投资股票资产的比例为0-40%,是一只偏债混合型基金。该基金成立于2020年7月23日,吸引了9.02万户投资者认购,并凭借216.34亿份的成立规模,成为去年发行规模最大的“固收+”基金。

汇添富稳健收益成立后稳步建仓,基金净值在今年年初出现跃升,至2月单位净值达到高点1.07元。随后受股市影响,基金净值震荡下行。截至8月31日,该基金今年以来出现了2.35%的亏损。

伴随净值的下行,汇添富稳健收益的基金份额逐渐减少,今年一季度缩水至72.16亿份。从半年报数据来看,该基金持有人户数降至3.67万户,基金份额已降至51.52亿份,自基金成立以来份额缩水76.18%。

嘉实浦惠6个月持有同样遭遇份额缩水的困境。该基金成立于2020年10月14日,获得了6.38万户投资者的认购,成立份额达到145.6亿份。记者发现,在基金6个月持有期结束后,资金撤离现象相当明显。半年报显示,嘉实浦惠6个月持有的基金持有人户数降至4.72万户,基金份额跌至65.32亿份。与成立时相比,该基金份额缩水了55.14%。

除了上述“固收+”基金,还有东方红安鑫甄选一年持有、银华汇盈一年持有等多只基金在开放申赎后,基金份额的缩水幅度均超过70%。半年报显示,这些份额缩水幅度较大的“固收+”基金,其持有人大多是个人投资者。

“我们对‘固收+’基金的发展抱有很大的期待,做了非常多的准备。不过,在跟踪了去年的爆款产品之后,发现今年做‘固收+’需要谨慎。”华南某“固收+”基金经理表示,资金退出较快,会直接影响基金投资。

资金撤退有三大原因

对于部分资金撤离“固收+”基金,多位固收投资总监分析后认为有三大原因。

首先,部分投资者对“固收+”基金的认知度偏低。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对基金的投资方向、持有期、波动性等基本信息事先未充分了解,错误地匹配了具有一定波动性的“固收+”基金。因此,在投资一段时间后,部分个人投资者选择撤离“固收+”基金。

其次,渠道重发行轻持营。银行在考核机制的引导下,积极推动“固收+”基金的发行,带来了发行规模的大增。但由于银行渠道的投资者更偏好稳定型产品,对波动存在天然的排斥,因此银行也会引导资金离开具有一定波动性的“固收+”基金。

最后,部分“固收+”基金净值波动较大。“固收+”基金在推广、销售期间,大多定位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替代品。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其净值波动较大,导致投资者持基体验较差,最终选择离开。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销售端还是投资端、服务端,“固收+”基金的投资生态还不够成熟,个人投资者对投资过程中的波动性缺乏认知,这些都给“固收+”基金的投资运作带来了一定的干扰。

投教工作亟待跟上

尽管短期内遭遇赎回压力,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在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的大环境下,长期来看“固收+”基金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机会。

上述“固收+”基金经理表示,投资者对绝对收益产品的喜好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发展“固收+”基金,需要加强投资者对这类产品的认识。而加强投资者教育,做好售后的投资陪伴,提高投资者对产品的认识,需要基金公司和销售渠道共同努力。

某“固收+”投资总监认为,“固收+”基金经理需要具备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对股票、债券资产都要有一定的认知。而对个人投资者来说,理解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是比较难的。未来提高基金投顾的水平,依靠专业能力帮助个人投资者平滑净值波动,也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