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赚钱,基民亏钱”难题待解
别怪我没有告诉你!每天9点,精选北向席位10只票,高盛、大摩最牛外资增减持A股名单曝光!每天仅需11元,看透主力老底!
“基金赚钱,基民亏钱”的问题自公募基金出现伊始就一直存在,由此可以衍生出很多问题。比如,什么样的基金赚钱?什么样的基民可能亏钱?基金业绩是否也是好坏交替?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日前举行的基金业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表示,公募基金行业在回报投资者、服务投资者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有较大改进空间。比如,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时有发生。
万得资讯统计显示,多数权益类基金的长期业绩显著超过大盘指数。目前,公募基金有效账户数达11.9亿个,数十年间累计向投资者分红3.3万亿元,公募主动权益型基金近5年的平均收益超过105%。换言之,拉长周期看,多数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确是赚钱的。
可为什么许多投资者亏了钱?盈亏问题的产生首先要从投资者自身找原因,核心是多数基民没能完全掌握两项技能:如何选择合适的基金?什么时间买卖基金?这两条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在6000多只公募基金里,普通投资者很难立刻锁定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而多数基金公司仅仅标榜自己是财富管理工具——至于哪个工具适合投资哪种资产,哪种工具适合哪些投资者,都需要基民根据自身情况相机抉择,这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
买卖时机的选择就更难确定了。俗话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老师。在基金投资领域追涨杀跌、追明星基金经理、追大牌基金公司导致亏钱被套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其中很大的原因并不是产品本身不好,是基民没有掌握好买卖的时机,抄底抄在了山顶上或者基金刚认购未满1个月就着急卖,自然不可能“吃到肉”。
盈亏问题的产生也有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发展观和经营观的因素。有的基金公司规模情结浓厚,重营销轻持续服务,吸引基民跟风追“星”,而不是沉下心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工具;有的基金代理销售机构和从业人员背离客户利益,诱导“赎旧买新”,导致不少基民频繁换基金,“拿不住”好基金;还有的基金公司痴迷于短期业绩考核,忽视长期投资理念培育,甚至与散户拼手速、赚快钱,就算一时帮助基民赢得短期收益,也注定会在长期的业绩比拼中露出马脚。
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思考,探究“基金赚钱,基民亏钱”难题的解决路径已逐渐清晰。简单说,从基民角度,教会基民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选择合适的时机买卖基金,用真实的盈亏案例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督促基民树立正确的投资价值观,理性投资、长期价值、稳健投资,避免以短期炒作的心态认购、申购基金产品。从金融机构视角看,要加快回归资产管理的信义责任初心,避免基金营销娱乐化和畸形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行业研究和夯实主动管理能力上来。部分资管实力较强的基金公司可考虑探索放弃相对收益的搏杀,走进绝对收益的蓝海,积极发展基金投顾业务,帮助不同投资者解决“择基”“择时”的烦恼,让投资者赚到认知范围和风险承受能力之内的钱。(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周 琳)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