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涓涓细流,何妨滔滔不绝——年度回顾与展望
复盘2021
跟我们在2021年年初的预期相比,过去一年资本市场有很多预料之外的情况发生。当然,这是投资这项工作的常态,运筹帷幄只是幸运使然,多数情况下,投资者总是在对变化的世界制定应对策略。综合结果和过程,我对我们去年工作的评价是,合格,但可以更好。
二季度和三季度,是我们最为难受的几个月。这段时间,消费股大幅下跌,新能源大幅上涨,在很短的时间内,市场产生了剧烈的分化。我们持仓的食品和医药公司,在2019年和2020年给组合带来了很好的收益,这段时间,部分公司业绩低于预期导致股价跌幅较大,部分公司因为行业政策要发生变化的预期,导致估值大幅压缩,股价跌幅也不小。针对变化的市场结构,我们及时对研究工作和组合进行了调整,比较好的抓住了四季度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全年来看,我们团队大部分产品的收益率,甚至比我们年初的设想还要好一点。当然,相对于2019年和2020年,我们在2021年的表现不算出彩。
2021年的市场更适合激进成长风格和小市值风格的投资者,我们一直是相对均衡的风格,针对市场的变化,我们虽然做出了调整,但也很难在配置上做到很极致。这种做法限制了净值的锐度,但也保证了我们长期业绩稳健。虽然有遗憾,但我们也能接受。
值得高兴的是,得益于公司平台的帮助和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团队在可转债、医药股上面的投资能力,在2021年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示;同时,我们在科技股上面的能力在不断得到加强。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我们混合类产品中的债券投资,保持了一贯稳健的风格,没有发生任何信用风险事故。
自上而下的展望
这一段内容并不是想去预测2022年的资本市场,只是提出我们对未来一年,自上而下的一些思考;事实上,这种展望的结论很多时候都是错的,但是思考过程会给我们的投资提供不少帮助:
结合经济政策周期和估值水平,在几类资产中,我们的偏好顺序是:股票/债券、可转债。至少在明年一季度,在稳增长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处于相对宽松的阶段,而经济本身还在筑底的过程中。股票和债券的相对估值,处于历史中枢附近。这两点联合起来看,股票和债券的性价比是大体相当的;考虑到股票市场本身的结构性机会,我们会股票的排序会略高于债券。可转债估值处于历史偏高水平,我们对这类资产的阶段性看法会趋于谨慎。
股票市场的结构会更为均衡。2021年不同行业涨跌幅差距很大,在历史上都是少见的。新能源大幅领先市场,周期品有一段时间涨幅也很大;相反,消费品表现很差。2021年12月份的经济工作会议,对不同行业的政策,进行了更全面的界定,强调了多个“正确理解”。在未来一段时间,不同行业的差异有望缩小,市场风格表现的可能更为均衡。
中下游整体好于上游。很多供给端受限的产品,产量恢复和产能增长,逻辑更为顺畅了,今年超额的利润率要回归正常;相反,成本端受压的中下游,利润率也会逐步恢复正常。
港股的投资价值要重视。三个原因,首先,港股的估值低,提供了一个好的安全边际;其次,稳增长政策的逐步落地,会提升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港股对这一点很敏感;第三,港股一些政策相关的行业,目前估值较低,经济工作会议总体的精神是规范发展,这些行业中优质公司可以考虑给与合理的估值。
市场可能的风险点,主要是关注海外通胀的走势,如果超预期,美联储货币紧缩的力度,可能会对全球流动性产生负面影响。
消费股: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医疗是最重要的消费,也是最重要的科技
有一种自上而下的宏大叙事逻辑,认为中国进入人口增长放缓、经济由消费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阶段,应该全面放弃消费股的投资。我们虽然也做宏观思考,但上面的逻辑过于粗糙,落实到具体投资上,一定要自下而上的看企业。我们仍然可以找到若干优质的消费类公司,在未来几年给投资者带来合理的投资回报。
2021年食品行业表现较差,一方面收入恢复低于预期,主要是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和疫情防控的约束。此外,成本及费用的上升也使利润端雪上加霜。综合经济周期、政策趋势、疫情扰动等几个维度看,2022年消费的总体增长,即使不大幅度反弹,要想比2021差,难度也不小。很多品牌消费品,在2021年四季度陆续提高了产品价格,利润率逐步恢复正常,很多公司在2022年二季度会展现较高的业绩弹性。我们优选关注收入恢复和成本下行有望共振的板块,其次是只有单方面受益的。我们主要关注啤酒,餐饮供应链,出行,白酒等。此外我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开始关注养殖行业触底反转的机会。
医药行业长期我们依然看好。医药行业是消费和科技的结合点。科技进步,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让每个普通人,有更好的健康水平。医疗是最重要的消费,也是最重要的科技。在未来几年,我们看到医药行业非常重要的几个产业趋势:首先,医药的创新,从大分子逐步进入CGT主导的阶段,我们尤其欣喜的看到,中国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正不断取得全球领先的成果;其次,医药产业链上游,包括设备、试剂、耗材,中国公司的供应能力在快速提高,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具体到投资,考虑到医保控费的压力仍然存在,投资主要选择政策免疫的领域,特别是景气度有望继续上行的方向。一是高质量的创新及其产业链,如细胞基因治疗,双抗,心脏瓣膜等有前景,并已经具备竞争力的细分领域。二是上游设备耗材,特别是科研服务相关的领域。三是新基建方向,财政出资,经济刺激相关,如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化等。
科技股:分化与变化
2021年是科技股大放异彩的一年。科技产业的魅力在于不断创新迭代带来新技术、新产品的渗透率提升,最终体现为相关企业实现阶段性的高速成长,为投资人带来丰厚回报。相比2021年,我们认为2022年的科技股投资有两个特点,一是过去两年产生高收益的新能源赛道会产生分化;二是也会有一些新的产业变化,在孕育新的投资机会。
我们仍然看好电动车板块在未来半年到一年的投资机会。现在看空电动车,最主要的逻辑在于,这个行业的超额收益已经持续两年了,在A股,连续三年好的行业,概率是比较小的;基本面方面,锂矿价格的上涨,让投资者开始担心2022年电动车的销量问题。我们看好电动车,最重要的原因是,电动车的渗透率目前不到30%,在未来几年会提升到50%以上。回头看智能手机行业,行业超额收益最明显的,是在渗透率提升最快的2012到2013年;在2014年之后,虽然行业的增速放缓,但是依靠产品创新和竞争格局的优化,若干优秀上市公司,仍然保持了快速的利润增长。我们认为,未来几年,电动车行业,也会复制智能手机产业链的走势。从产业环节来看,2022年,上游涨价品种的性价比,不如中游制造环节。包括电池材料在内的一批化工品,景气的高点大概在2021年下半年已经见到;相反,以电池为代表的中游制造环节,未来一年的利润率有可能会扩张,我们更看好格局好的电池、隔膜上市公司。锂矿公司的投资要更复杂一些,产能投放的进程要慢一些,2022年的价格仍然有可能明显上涨,不过长期来看,锂矿的价格需要回到合理区间,所以这些公司的估值并不能给太高。
相比电动车,我们在未来两年,更看好汽车电子化、智能化。主要基于两个原因,首先,不光电动车在增加汽车电子的配置,传统燃油车也在做这个动作,所以汽车电子的增速要快于电动车;其次,中国公司在电池等环节,已经占据了全球主要市场份额,未来的增长速度大体跟行业同步,而在汽车电子环节,国产化率还比较低,相关公司的成长空间要更大一些。当然,汽车电子行业,是否能形成锂电池这样好的竞争格局,还需要时间来观察。
光伏制造端的投资,在2022年的选股难度会提升。首先,行业整个链条面临降价的压力,很多公司都会有库存损失,影响财务利润;其次,电池片、硅料环节处在技术变革的关口,topcon和hit有可能对行业的格局产生重大洗牌,谁能在未来胜出,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我们在光伏制造端总体的策略是,尽量选择受益量增、但是价格下跌压力不大的品种。风电板块,制造端的投资难度,在2022年也比较大。2021年招标向好,但是当期业绩大部分较差,相关公司今年的涨幅也比较大,估值也到了历史上比较高的位置。2022年,行业的系统性机会,我们认为比较难,结构性的机会,主要在海上风电,业绩增速相对确定、竞争格局好、或者有关键产品突破的若干个股上。
我们看好新能源运营商。随着平价时代到来,新能源运营商盈利的质量越来越高;同时,在新的电力体制下,2022年运营商的电价会明显上浮,相关公司业绩弹性被打开了。
军工股的性价比有所提升。如果说2020年军工行业是黑马,2021年变成了灰马,2022年很有可能变成一匹小白马。很多价值投资者之前不愿意投资军工股,主要是觉得军工公司的业绩不容易跟踪和预测,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一方面,军工整机厂商,2021年半年报和三季报的合同负债增长,预示了行业订单的增长;另一方面,军工企业的治理结构不断完善,也是有目共睹的。
市场近期比较关注的元宇宙,我们也在跟踪和研究。目前的智能硬件的性价比,还没有到普及的阶段,相关的内容和应用也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不过,2022年产业仍然会有若干重要的观察节点,来确定这个行业,什么时候能从主题投资阶段,进入业绩投资阶段。
金融与周期
在金融股里,我们长期看好财富管理赛道。一方面,中国老百姓资产配置正在发生持续的转移,从银行存款、房地产向净值化的权益类资产转移,相关金融服务公司长期受益;另一方面,财务管理类似消费品行业,品牌、渠道优势非常重要,较高的竞争壁垒,能够让行业形成比较好的格局。
我们对周期股的投资,大部分时间并不太关注,因为判断商品价格的走势,超出我们的能力圈。过去几年,我们在商品价格低迷的时候,投资了几个产量快速增长、拥有成本优势的上市公司,效果是不错的。在目前的时点,这样的机会比较少。
考虑到2022年稳增长的背景,在金融和周期行业里面,我们会自下而上的、基于价值的角度,关注少数优质上市公司。
进化:能力圈的建立与更新
从我入行以来,A股的运行规律就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比如说,(1)在2015年之前,经济和市场的波动幅度都比较大,自上而下的因素更为重要,在这段时间,宏观和策略分析特别受欢迎。从2016年开始,自下而上的选股越来越有效,策略分析逐渐式微(2)A股的风格特征也在不断变化。2012到2015年,小市值股票获得了巨大的超额收益。当时有篇影响力很大的研究报告,说长期以来,海外也是小市值公司表现更好,作者认为在A股有个市值门槛,超过之后,股价表现就会不好。2017到2020年,市场上表现最好的,变成了各行业的龙头公司,以大为美。2021年又回到了小市值跑赢的阶段。(3)至于占优的产业,变化就更多了。
人的认知都是有限的,身在市场其中,我们很容易把短期的现象,总结为长期的规律,以为自己掌握了股市的真规则,这是需要保持清醒的。当然,跟着市场乾坤大挪移,试图什么钱都想赚到,那也基本是不可能的。我们在看一个投资者的时候,很关注他的能力圈,出发点就是他能有一个擅长的方式,持续的赚到钱。
建立起能力圈,首先是选择了一套方法、或者一个领域,这意味着要专注;其次要在这个方法上、领域内建立比较优势,做的比一般人要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圈本身就要一成不变,我们没有必要画地为牢。经济结构的变化,不断让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我们作为从业者,需要不断让自己保持进化的状态,才能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的净值回报。
2022:感谢有你
遇到长假,我喜欢和家人一起,离开北京几天,让自己从紧张的工作状态,适当松弛一下。在疫情下的2021年,这种机会比较少,之去过一次汕头附近的南澳岛,那真是一次奇妙的旅行。那天晚上,我坐在酒店的阳台上,听海风推着海浪,一次次冲过来,又退回去,哗哗的声响不绵不绝。一抬头,发现月亮从漆黑的海水中冒了出来,慢慢升高,月光在水面上铺出一条明亮的路,越来越宽。还有一群海鸟,在月光中飞进飞出。
我就这么坐着,看着月亮从水面升到半空。每一次海风吹过来,就像一股电流,让我从头到脚微微激灵。
好像只有在浩瀚的自然面前,我们才有机会去看看自己。其余的时间,我们都是在竞争的压力下,比较,忙碌,高兴,焦虑。竞争是人类的一把双刃剑,它促进社会不断进步;有时候,它又变成了内卷。
在那个晚上,我想起那句有名的话: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是啊,滔滔不绝,就像眼前这不断拍岸的海水一样。内卷还是进化,零和还是共赢,我们是可以自主选择的。
每年开始,许了很多宏愿,每年结束,生活依然如旧。在2022的曙光中,我和团队成员一起,谢谢每一位持有人,对我们的信任和帮助。和往年一样,凑了四句不押韵的祝福送给大家:
纵使涓涓细流,何妨滔滔不绝
若成大海汪洋,勿忘滋养四方
温馨提示: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风险揭示:
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您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
三、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四、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