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依然肆虐,大家迫切希望看见的平台拐点依然需要等待。与此同时,各地都有巨大的即刻复工压力,与严防疫情扩散的管制流动措施,构成明显的矛盾。这也意味着中国制造正在进入生死时速。而这种损失正在向全球蔓延,全世界的工业也出现焦虑状态。

当下全国绝大多数人只能宅在家里,所有的目光和能量似乎都聚焦在疫情的每一个细节。然而疫情之外,制造业还有许多紧急状态需要处理。

某些重要企业复工急如星火,但另一面,复工门槛高高在上。

除了抗疫情,就是要确保生产,这样才能行之长远。忽视疫情,忽视经济,两手都软,行之不远。

危急时刻,定力很重要,企业家尤其需要保持战略定力,要每临大事有静气才行。

此次疫情肯定会死掉一批企业,但是也会大大加速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倒逼企业苦练内功。

从组织生态学的视角来讲,不要为每一个死掉的中小企业流泪,这不符合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规律。

最近几天,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的很好,“捱不过三个月是你自己的事情,企业跟国家讲这个没意思”。

此话说的很冷静,也很残酷。政府和市场经济从来都不是保姆,不是和风细雨,不是温室,企业更多的只能靠自己。

此次突然降临的黑天鹅,充分暴露了中国中小企业严重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因为以前的好日子过得太久了。

此次疫情爆发以后,第一个站出来大声求助的恰恰是贾国龙先生,而且说西贝的现金流只能支撑两三个月。这令我们这些企业研究者非常惊讶,其他中国中小企业的真实经营水平可想而知。

个中原因很多,包括中国市场巨大,所以,前二十年里扩张太快。尤其是,许多酒店和餐饮企业动辄几百家几千家地开店面,而这两个行业也恰恰是此次疫情中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首先需要有大致清晰的方向感和对危机严重程度的判断,以此来决定应对策略。我个人认为,疫情在2月下旬应该会被控制住,但是消费者信心的回暖需要到四月底左右才能恢复。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主来说,必须死扛两三个月。在此期间,不要过于惊慌失措,乱了阵脚,自己吓死自己。

心理学研究表明,应激反应既可以帮助人快速摆脱危险,也可能让人产生木僵、痉挛等躯体反应,以及思维和行为混乱。

疫情对房地产产生多大影响?如果此次疫情能推动一些规划、产品上的改进,也是好事。

在中国30年来的房地产历程中,产品逻辑一直没变过,就是李嘉诚的名言:“地段、地段、地段”。

它是指以地段位置为中心,有人流、聚人气,因而土地升值快。所以地价是最高的成本,若在2016、2017年这样的地价巅峰拿地,产品大概率是要减配的。很多改善买房的客户可能会感慨,房价越来越贵,但新房的产品却越来越差。

到了城市化后半段,伴随交通网络覆盖越广、配套设施越来越多的时候,再加上本次疫情的影响,可能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逆城市化”。这个时候,大家对环境、规划的关注度会越来越高,选房子也会回归到社区、产品本身。

客户的价值序列会发生改变:从以前看地铁、配套到看绿化环境、小区密度高低;从以前看外立面、建材到看户型的通透性;从看硬件到看软件——物业服务的水平。

看看现在小区的物业,在本次疫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没有严格隔离出入口测温、有没有天天给电梯消毒、有没有为业主扔垃圾、有没有清洁中央空调,等等。物业服务的一小步,很可能就是家庭健康的一大步!

为配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今年春节以来,各地暂停楼盘售楼处活动,使得房企线下销售停滞,于是房企纷纷开启线上销售模式。

但因为房屋销售的特殊性,线上销售的效果和目的并非短期内能够达成。为刺激线上营销,房企也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比如“线上直播卖房”近期就被不少房企所采用;同时随着年后复工,融创、花样年、碧桂园等多家房企又推出“无理由退房”举措。

不断“试水”是目前房企营销应对疫情做出的巨大努力。不可否认,房企今年销售压力颇大。由于在一季度遭遇返乡置业“白板”和“小阳春”推迟,全年销售业绩的完成的难度更是不断提升,房企的各类销售方法会不断推出。“无理由退房”虽然可能效果有限,但预计依然会有不少房企选择加入。

“我觉得这是趋势,越来越多地产人看到流量的优势,但是因为房地产产品的特殊性,难以在短期实现效果。”

“房地产市场线上销售本就是疫情下的无奈之举,同时也是必然选择,但线上营销并非房地产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要说的是:近日,各地不少企业都相继复工复产,这难免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人员密集流动。因此,有人担心,去上班选择哪种出行方式比较好?在单位餐厅,多人就餐会不会增加感染风险……

针对当前疫情形势,每个人都应该在复工后做好自我防护。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已经确定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只要做好防护,防治结合,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一个愿意帮你拿到最低房价的微信公众号,如果你准备买房、换房,相关购房咨询事宜或是关心楼市,入买房群,获得更多信息。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