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北京新房成交92套,4月累计成交1054套,环比上月
一、市场动态:
4月9日北京新房成交92套,4月累计成交1054套,环比上月增加60.67%,同比去年减少19.05%;二手房成交481套,4月累计成交2773套,环比上月增加69.91%,同比去年减少20.02%。
二、要闻简析:
北京一季度土拍冷热互现:楼面价上涨成交下滑
楼市回暖, 需求端调控未放松
40家房企今年销售目标平均增速14%,创近年来新低
1、
今年一季度,北京以673亿元的土地出让总金额,排在全国城市第二位,仅次于上海。不过,对于疫情影响下的一季度的北京土地市场,很难用一个确定的词汇来描述。这期间,既出现了成交面积近五成的下滑,同时也带来了成交楼面均价超八成的上涨。2月11日,北京进行了疫情之下的首场土拍,和想象中的冷清不同,这场人人戴口罩下的争夺最终成交额超过80亿元。通州马驹桥镇亦庄新城地块甚至出现了39轮的加价争夺。2月18日,通州区台湖镇亦庄新城站前区地块出让,有17家房企参与争夺,最终被绿城以13.48亿元、附加7%自持的代价竞得。2月的北京土拍中,总价超过60亿元的地块便有4宗,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地块更是拍出78.8亿元的高价而成为限竞房总价“地王”。
这种火爆也体现在统计数据上。统计显示,今年前3月,北京住宅用地推出楼面均价为32633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9%;成交楼面均价为3705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1%。
2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楼市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3月份以来,随着全国各地售楼处逐步开放,复工复产加速推进,楼市成交量明显恢复,土地市场日趋活跃。业内专家表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楼市将逐渐复苏,供需恢复、金融政策出台等将有助于楼市良性发展,“房住不炒”定位不会改变。相关数据显示,虽然今年一季度新房合计成交规模降幅达到近三成,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减少44.6%。但是,新房楼面价和溢价率保持回升态势。同时,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稳定,3月份市场成交快速恢复。
此外,租赁市场也出现了一定程度回暖。数据显示,进入3月份,租赁成交量开始大幅回升,相比去年节后旺季推迟了一个月。整个一季度市场成交量呈现U形走势,3月份第3周成交量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
3、
目前已经有40家房企直接或者间接公布了2020年销售目标。尽管大多数企业2020年销售目标较2019年销售成绩有不同程度的增幅,但平均增幅较以往明显缩小。这40家企业2020年销售目标平均增速不足14%,创下近年来的新低。有行业人士指出,伴随着行业增速放缓,尤其是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时间难以预测,房地产行业不确定性增加,房企纷纷选择谨慎表态。
在34家上调销售目标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设定的销售增速目标在10%至20%之间,整体降速明显。大中型房企普遍给出了谨慎的销售目标,融创中国、中海地产、华润置地和龙湖集团等2020年销售目标较2019年销售收入增幅均在10%,甚至以下。第一梯队房企中仅中国恒大设置了30%的销售目标增速。部分房企如富力地产则选择了更为务实的衡量指标,即考核权益销售收入,这一指标更能显示房企真实销售情况。
三
解读|中央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完善管理体制有望平稳房价
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意见提出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同时完善土地管理体制。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挖掘增长潜力,而不是采取需求刺激的政策,这是中国面对疫情的冲击做出的坚定回应。此次疫情倒逼我国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能够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调整、品质提升,从根本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走过去刺激的老路。而土地要素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当前的土地供给体制仍未完善,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是根本性的制度变革,牵动劳动力、资金要素等全方位流动。
健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作价出资(入股)等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从根本上来说是缩短用地年限,降低中小微企业的用地成本,降低土地要素的价格。从产业用地政策来看,随着产业转型,新兴产业的用地空间其实是很小的,但单宗土地出让不可能分割成小块进行出让,因此无法满足用地需求。“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将不同企业不同产业的用地需求协同起来,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在产业用地上做到灵活转换,满足产业升级对空间及用地的需求。
(新闻来源: 澎湃新闻网)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