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对字画爱得痴迷,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毕竟“盖章狂魔”的名号可是实实在在为世人所公认。

乾隆皇帝曾经让自己的“贴身秘书”梁诗正,编撰了一部法帖,名为《三希堂法帖》,收藏于三希堂之中,这部法帖包含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还收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作品,可谓是弥足珍贵。

就拿王献之的《中秋帖》来说,这可是乾隆皇帝最爱的书帖之一,用的是王献之独创的“一笔书”,所以此作,也被世人公认为是“一笔书之祖”的存在。

与其说是乾隆皇帝将这些名家大作收藏于三希堂之中,倒不妨说,是乾隆皇帝专门为这些作品盖了一座房子。

三希堂,三希堂,民间有传言正是由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件稀世珍宝的存在,才有了“三希堂”这个名字。

只不过,这卷千古名帖《中秋帖》,随着人们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它似乎并不是王羲之写的,真正的作者是好像是米芾米元章。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米芾这个人性格怪异,又极其擅长古字,他经常说自己得到王献之作品都会裁剪一些字出来,然后拼凑在一起给人看,很多人都以为是古帖,但是内容却是不通顺,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就认为这件作品米芾是仿造出来的。

董其昌说:“大令此帖,米老以为天下第一子敬书,又名为《一笔书》,前有‘十二月割’等语,今失之,又‘庆等大军’以下皆阙,余以阁帖补之,为千古快事。米老尝云,人得大令书,割剪一二字售诸好事者,以此古帖每不可读,后人强为牵合,深可笑也。”

米芾本就视王献之为偶像,他曾评价欧、颜、柳等人的楷书为丑书,却是大肆宣扬王献之和褚遂良的书法,可见他仿造王献之的作品也不是不可能,而且这一点现在基本被学术界公认。

其实,抛开《中秋帖》的作者不说,单从这幅作品来看,那是相当的精彩。

此作用草书写就,行笔奔腾如潮水,却刚健圆润,妍媚多姿,点化疏朗,顾盼有情,用墨随和却带有一种苍浑华滋的自然变化,线条丰润圆熟,笔势奇逸奔放,连绵飞舞。

虽只有寥寥三行字,但在用笔、结体、用墨等方面均有着无穷变化,堪称书法史上的上等佳作。

米芾这个人非常崇古,而王献之对他的影响又是极为深远,所以在此作中,他保留了王献之笔势连绵的风格特征,但又在个别地方凸显他独有的书写特性。

透过《中秋帖》这卷草书神作,我们可以感受到米芾与王献之书法的血脉贯通,这不单单是米芾向偶像王羲之的献礼,更是两位书法宗师隔着时间长河的一次相融。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