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离全职太太合法职业化,还有多远?
今天三八节,代班房婶儿先祝全体女性同胞们节日快乐。
就在两会期间,一个有关女性群体的话题引发热议,关于全职太太合法职业化。
这些年,有关全职太太题材的电视剧可是没少拍。从《我的前半生》里当了12年家庭主妇被老公抛弃的罗子君,最终因为独立自强被年薪500万的精英贺涵倒追。
到《三十而已》里的全职太太天花板顾佳,学插花学法语教育孩子为人处世那是一样不差。
房婶觉得,这些影视剧无外乎把全职太太这个社会群体,标榜成从泥淖婚姻里醒悟的独立女性,最终实现人生逆袭。
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全职太太没有影视剧里光纤亮丽,也没有八点档的家庭剧那般跌宕起伏。
今天,房婶就借着“全职太太合法职业化”这个话题,和大家聊聊:
真实的全职太太现状是怎样的?
全职太太职业化的可行性又有多大?
以及背后还面临着哪些问题?
说到我国全职太太的现状,房婶儿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个群体付出了旁人看不到的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赞赏。
说得好听点是全职太太,说得不好听就是包揽全部家务活的家庭主妇老妈子。
除非是本身经济条件优渥,身边司机保姆环绕的富人家庭。
房婶儿随便打开某论坛,就能看到这样的“吐槽”。
太多的家庭关系中,男方理所当然地觉得全职太太不用去挣钱,在家清闲滋润,每天就是带孩子做家务这点事儿还抱怨累。
但实际上,说全职太太是当下社会最“高危”的工作之一或许并不夸张。
UC大数据曾发布国内首份《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全职妈妈高居第三位。
一个全职太太,意味着要身兼育儿、做饭、洗衣、拖地等多项家务,可以说付出的辛苦并不亚于普通职场女性的一天。
但由于传统观念中,家庭里的话语权和经济关系十分密切,全职太太虽然承担了繁重的家务劳动,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就在前不久,一位全职太太因为管老公索要100块钱买菜的聊天记录曝出。
仅仅100块钱的花费,女子甚至需要发图证明自己买了什么,却依然没有发脾气而是耐心解释。房婶儿看了真的很心酸。
女子最后等着要结账,却因为多买零食被老公斥责,我的钱是大风刮来的还是捡来的?
而这次两会期间,提议“全职太太合法职业化”的意见一出,网友们也是炸开了锅。
谁来发工资?每个月发多少钱?绩效怎么考核?怎么不让男人回归家庭?
其实咱们细看一下提议内容,就能发现建议还是比较合理的。
首先针对的群体,不只是全职妈妈,也包括全职先生。将对全职成员视为合法职业,并且规定在离婚后可以获得应有的报酬。
这也让房婶想到了近些年,关于全职太太离婚后索赔困难的诸多案例。
而针对网友说提到的全职太太工资问题,其实不存在谁来付。
因为这个提议的主要目的是要帮助全职太太享受工龄累计和社保。
因为孕育孩子退出职场的全职太太,必然会面临社保断缴或是找单位挂靠社保保证工龄连续的问题。
最后,针对夫妻双方如果有一方选择回归家庭为家庭提供全职服务,可以适当相应减免从业配偶个人所得税。
房婶儿认为这一点的实施可行性还是比较大的。
因为个税在中国税收总额中,占比只有7%左右,对整体税收影响较小。
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各项税收总额为154312.29亿元,其中个人所得税为个人所得税11568.26亿元,占比约7.4%
就在两会期间,政府也明确提出,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一旦在国家政策层面获得支持后,社会观念上也将开始扭转,全面提高社会对全职太太的认可度只是时间问题。
而这次的提议不管是否完全具备可行性,房婶儿觉得,至少让全职太太群体受到了更多关注。
一直以来,大众对全职太太这一群体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认知偏颇。
受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导向,普遍认为家务活儿不算是有价值的付出。
纵观一些其他国家,对全职太太都相应制定了政策保护和福利保障。
德国:全职太太有稳定薪水,每月300欧元的津贴,丈夫还会享受优惠税。加在一起每月最多可享受1000欧元的国家补贴。
法国:每月由政府提供补贴,最高可达800欧元,另外还有约200欧元的住房津贴。
加拿大:免税和孩子的日常津贴、牛奶金等,平均每个孩子每个月能够拿到800加元左右。
日本:不用缴纳保险金就可享受保险的待遇。即便没工作过,到了65岁同样可以领取国民年金。
正是因为有了稳定的经济保障,全职太太的社会地位日渐提升,最终受到社会认可。
根据中国现在的国情,也曾有一些专家表达,我国整个社会要给予全职太太相应的福利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房婶儿觉得,任何社会文明的进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不管是对全职太太,还是职场女性,我们都应该多一些理解与尊重。
不要用性别化的刻板印象去定义家庭分工,更应该意识到家务活儿同样应该是一项有报酬与价值的工作。
中国女性离全职太太成合法职业还有多远?您还有哪些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