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时,见证大连凝聚力
“武汉热干面:这500个最硬的海蛎子,是俺们大连的家底儿,是俺们借你们的,一定要好好地一个不少地还回来!”2020年元宵节晚上,沸腾的城市里,这是大连人最朴素的期待。
2月8日的晚上,所有大连人的朋友圈都被一件事刷屏——大连500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从接到指令到机场集结,4小时的时间,“白衣天使”们用军人般的雷厉风行和迎风逆行,激荡起这座城市每个平凡人胸中的热血和柔情。“这座城市的凝聚力值得我们骄傲!”这是很多大连人发出的最整齐划一的心声。
500位“白衣战士”出征
一个城市的精气神儿,写在每个人对待国家和城市召唤的态度里。
从接到上级指令,到各医院紧急征集报名人员,再到物资准备、机场集结,短短4个小时,大连医疗系统就完成了一次急行军般的火速集结。“8日下午三点,全市为此次大连派出医疗队出征武汉开了专题准备会议。”大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赵作伟说,随后,市卫健委就立即将任务下派到各个单位。“一方面我们要全力支援武汉的抗击疫情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全面考虑和部署大连本地医疗资源,做到两者兼顾。”赵作伟表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各组织20名医生、150名护士,大连其他医院组成共80名医生、80名护士,500人的团队集合了各个方面的骨干力量,加上11位行政及后勤保障人员,一共511人的团队集结待发。记者了解到,这511人的医疗团队,由大连20家医院组成。人员名单上,几乎饱含了大连所有医院的重症科、呼吸科、肠道科……有主任、医生、护士长,很多医院甚至院长亲自挂帅。
“抗击疫情时期 ,每家医院本来都要抽调大量的医疗力量用于疫情防控,但是任务下达之后,没有一家医院推任务,没有一位医务人员向后退。”赵作伟说,当天接到任务当天出发,其中的种种困难大家都可以想到,但是全市医疗系统上下没有人叫一声苦、喊一句难。相反,报名出征者争先恐后,报名人数大大超出征集人数,反倒让医院的领导者们取舍两难;有的医护人员刚从西藏那曲回来,这一次又冲在前面;有人身在工作岗位,尤其是县区基层医院的很多医护人员甚至是当天下午四五点钟才得到出发的信息,直接就从单位发车赶往大连集合,所有人没有怨言,只有报名时像冲锋一样的果决。“很多人没有回家,直接让家人把行李送到了机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石铁英告诉记者,因为之前医院已经有两批医护人员赶赴武汉,很多医护人员都报了名,就在报名的同时,他们已经把行李打包好,所以即便2月8日当天身在工作岗位,也可以像战士一样接到命令随时就出发。大连市中心医院正式接到驰援武汉通知的时间,是2月8日下午4时多。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已经围绕诊疗方案五个版本连续开展17场全员地面培训和6场网络培训,也已经为可能驰援武汉预备了三个批次的应急机动队。接到任务后,医院立即通知所有机动队员。全院医务人员纷纷请战,无论是不是机动队成员,大家要求积极上战场的热情空前高涨。傍晚6时,仅仅一个小时40分钟,应急队15名队员已经完成了思想准备、收拾行装、告别家人,来到医院机关楼集合了……深明大义,服从大局,这就是我们的白衣战士。
“我们的医护人员真的充满大爱,这真的是大连城市精神的体现。”赵作伟说,一线医护人员一往无前,作为后方的家人,大连市政府也力求替他们解决所有后顾之忧。“谭书记想得特别细,亲自为医务人员列出了随行清单责成相关部门购买,包括雨伞、雨衣和雨靴、电热宝、暖水瓶、羽绒服、电暖器等等。尽我们全市最大的能力,准备出各种物资。赵作伟坦言,因为雷神山医院拟定为2月10日正式接收病人,刚开始接收病人条件都不会很成熟,医护人员的压力会很大,包括医疗防护、生活条件等,但是,大连后方一定要为白衣战士们做好后援。
“需要什么,后方想方设法一定办到!”
紧急组织生活保障物资,是市商务局当天下午才接到的通知。受疫情影响,很多零售企业和供应商缩减了部分商品的库存,因此,在短时间内联系到足够的物资,任务艰巨。商务局局长丛克亲自跟医院联系,详细了解需求。很快,羽绒服、保暖内衣、暖手宝、雨衣、雨鞋等等一份长长的购物清单摆在了市商务局面前。“由于事出突然,需求不时增减和补充,一直到5点还有要求增加物资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针对不断提出的各项需求尽快予以落实。”市商务局商贸流通处处长毕轶君告诉记者,一切以一线医护人员的需求为准,“需要什么,后方想方设法一定办到!” 他们委托大商集团负责组织主要物资调集,在目前疫情期间货源不足的情况下,大商集团迅速在全市网点中组织了大部分的主要货品,但雨靴、雨衣仍无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市商务局紧急联系各相关部门,最后发改委通过在库物资解决了75双水靴、市卫健委提供了库里尚有的370双水靴,当天晚上,工作人员开着两台私家车把仅有的库存水靴送到了大医二院;听闻急需调集物资,大连军分区迅速组织550套雨衣直接送到了机场……大家跟时间赛跑,把物资集结到位。据统计,当天,市商务局等部门为医疗队共准备了9大类4496份生活保障物资,其中:暖手宝545个、保暖内衣1090套、电暖器30台、电热毯545床、羽绒服534件、雨伞552把、雨衣550件、雨靴445双、背包205个。记者了解到,方便面、火腿肠、榨菜、巧克力、罐头等保障食品因为当天紧急调货时间不足,大商集团及时与医疗救援队取得联系,将在医疗人员分配到位后,把所需物资空运到前方。
2月8日,按照谭作钧书记关于“关心和爱护医疗卫生工作者”、“照顾好家属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的要求,由市委统战部牵头,市卫健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工商联、市红十字会联合组成了新冠肺炎防控一线医务工作者家属后勤服务工作组,为一线医护工作者家属提供全方位后勤保障服务。由132名干部组成的工作组迅速开展工作,连夜制定后勤服务工作方案,拟定完成了《新冠肺炎防控一线医务工作者家属后勤工作服务项目清单》和《新冠肺炎防控一线医务工作者家属后勤服务工作清单》,明确提供包括免费青少年在线课业辅导、日用品配送在内的20项服务工作和具体项目,彻底解除医护人员后顾之忧。截至2月9日18时,工作组通过多渠道了解情况、查找信息,已经与492名医护家属建立联系,一对一加为微信好友,结成服务对子,核实了家属姓名、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初步掌握了他们的生活需求和实际困难,加上之前服务的159名医护家属,共计与651名家属“接上头”,其他家属还在继续联系中。工作组将市委、市政府饱含深情的《致驰援武汉医务工作者的慰问信》转发给他们,家属们纷纷表示感谢,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燕博的父亲燕少强深情地说:“感谢市委市政府对我们家属的关心,他不光是我的孩子,也是国家的,国家有困难、有疫情,他冲上去是对的。” 大连市中心医院刘昊的爱人吕月坤说:“没想到市委市政府这么关心我们家属,我们虽然担心,但是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他们是去工作,也是去战斗,我们一定全力支持,等待他们凯旋。”
2月9日,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进一步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并围绕向医务工作者家属提供标准化服务,组织对30多名具体工作人员进行了动员部署和岗前培训。
从来没有什么英雄下凡,都是平凡人挺身而出
陈彦竹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的一位护士。她是一位普通的妻子,一个六岁女孩的妈妈。元宵节的前一天,她给在同一家医院工作、元宵节依然不能回家的丈夫丛庆伟送去了汤圆。 “给你,就煮了几个”、“给你带点胃药怕你胃不好”、“有空儿多喝点水”,发热门诊的大门内,用手掀着门帘凝望妻子的丛庆伟温柔地回答:“好的好的,快回去吧”。“那我走了,拜拜”……非常时期,夫妻俩的见面,只有这短短的25秒,五句话。
第二天,陈彦竹接到医院要派人驰援武汉的通知,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并在元宵节的晚上踏上征程。对丈夫的担心,对女儿的牵挂,对家里老人的愧疚,都在飞机起飞的一刹那,化成了泪水挂满面庞。
跟陈彦竹一样,2020年元宵夜急援武汉的500多名大连医护人员,都是跟你我一样也会为孩子上学操心、为家庭开支算计、为父母及爱人健康担忧的最平凡不过的人。只不过,因为他们悬壶济世的夙愿和身上的一袭白衣,成为了这场席卷全国的疫情中最能力挽狂澜的一群人。
大连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胸外一科和日间手术的护士长沈莹,这次也是主动请缨驰援武汉。但很多同事并不知道,2月1日,她最亲爱的父亲从此离开了她。参加完父亲葬礼就回到抗击疫情岗位上的沈莹,还没有时间好好处理父亲的后事。而就在这个元宵节当天,接到上级驰援武汉报名通知的她,给领导发去了一句话,“先给我留个名额”,然后才去跟护士们征集报名。很少有人知道,她离开大连的那天,正是父亲的“头七”。
“你那里好吗?吃的好吗?睡的好吗?工作顺利吗?患者好吗?武汉还好吗?”这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护士周长铭去武汉支援后对未婚妻、同是大医二院护士的张翠英每天牵挂的事情。失眠已经成了张翠英的常态,她此刻真的想奔赴前线,告诉她的未婚夫,“我来了,我一直都在你身边。”2月8日,从开始报名的那一刻,张翠英就不停地向领导申请,因为她是党员,因为她是白衣天使,更因为她爱的人在那里,他们曾经救死扶伤的梦想因为武汉这次的战疫实现了。最初,护理部考虑到周长铭已经在武汉一线,就没有接受张翠英的申请。张翠英哭着找到护理部主任沙丽艳表示,在大连没有任何负担,一定要到一线去。最终,她加入了大医二院174人的医疗团队。
接到驰援武汉的报名通知,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一科、神经外二科全体医务人员郑重地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全体人员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讲条件,全部愿意冲向一线!”神经外一科主任从培雨亲自手书的请战书令人动容。59岁的神经外二科主任李旭琴拿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她说:“不要嫌弃我的年龄,我有一腔的热情和几十年的从医经验呀!”就这样,医院拿出了最强阵容,8名医生有4名是主任医师,7名护士4位是副主任护士。今年50岁的崔文权是支援六盘水市脱贫攻坚技术帮扶优秀专家,时隔仅仅15个月,他又再次请战援助武汉;38岁的护士吴梅梅是曾参加过非典战役的优秀护士……
作为记者,我们无法在版面上记录下每一位医护人员。但是我们知道,每一个平凡的他们,在抗击疫情的战斗里,都有一个愿意为别人“拼命”的故事。正像陈彦竹说的,“从来没有什么英雄下凡,都是平凡人挺身而出。”(下转A03版)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