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清的大连近郊游静待一场风生水起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
记者 仰山
“受疫情影响,今年我们这里的草莓采摘游,可以说是近几年最惨淡的一年。”看着五个大棚里精心培育的一片片红彤彤的待摘草莓,旅顺口区美鹳香草莓采摘园园主池俊玉不无悲伤地说。
天气转暖,现在已经进入近郊游最佳时节,而草莓又是大连本地特产,草莓采摘游目前也迎来了最佳档期,采摘园通常都会迎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然而今年,一场无人能料的疫情突然袭来,让往日喧闹无比的草莓采摘游一下寂静起来,说起那些事,池俊玉很上火,不过最近他又陆续接到了一些游客的预约电话,看到了苗头和希望。
A
草莓采摘游有了复苏迹象
池俊玉的草莓大棚位于旅顺口区双岛湾街道张家村,当年他跟村里签订承包协议,一下子承包了五个大棚,属于当地的农村合作社。
由于他的草莓品质好、口感佳,采摘园开园七年以来,迎来无数游客。“每年采摘游季节,每天的游客络绎不绝,有家庭游,也有一些旅行团,时不时能迎来上百个人的旅游团。远道的有贵州旅游团,还有韩国旅客也来过呢。”说起自己经营多年的草莓采摘游项目,池俊玉打开了话匣子,情绪高涨。
然而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草莓采摘游瞬间冷了下来,可以说采摘游迎来了近些年来最难过的时刻。“春节假期,本来是采摘游一个好机会,但是今年一个游客也没有。”池俊玉说。
一个值得说道的事是,往年采摘园里工人们的主要工作是积极地种植草莓,采摘草莓,而今年却正好相反。因为没有游客,加上销售市场萎缩,池俊玉和工人们主要的活是降低大棚温度,抑制草莓生长,降低产量,减少损失。
老池说,自己的五个大棚年均毛收入在七八十万元,这些钱要交租金,给工人发工资、购买生产资料等,而今年五个大棚毛收入只有往年的四分之一,游客数量比往年降低9成以上,目前看来,今年肯定是不少赔钱。
不过随着疫情的向好发展,池俊玉也看到最近草莓采摘游有了复苏的迹象。最近十来天,随着气温升高,草莓园陆续迎来十几拨客人,“由于附近的餐饮业还没有恢复,这十几拨客人都是旅顺本地人,而且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池俊玉说,按照当地规定目前一个大棚只能接待一个家庭,本地人在这里玩过后,可以就近回到家里吃饭。
为了鼓励游客来玩,老池今年也降低了采摘游时草莓销售的价格,从去年的每斤25元~30元,降低到每斤18元~20元。就在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还接到了两个预约来棚里采摘的电话。“都是家庭型的游客,虽然量少,但是我相信,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来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的,只要做好防护,这个行业也会逐渐转暖。”池俊玉说,不过为了降低风险,未来他可能会将一些大棚转型,种植其他蔬果。
B
牧场缺人,“幕后”转“前台”
这个时节,在我市近郊游版图上,除了草莓采摘游比较受市民欢迎外,还有就是牧场项目,那么他们的情况怎样呢?记者也进行了一场采访。
“原本我们特别看好今年春节这个热门档期,打算今年大年初四就营业,为此我们还特意购买了造雪机,来丰富冬季牧场项目。”3月28日,今年三寰牧场正式开园,然而牧场营销总监包乌兰告诉记者,如果没有疫情,他们的开园时间原本应该是两个月前。
一场疫情打乱了牧场原本的开园时间不说,现在还让牧场面临着人手短缺的烦恼。包乌兰说,牧场的前台接待人员本以学校的实习生为主,现在各大学校都没有开学,因此实习生也无法进入园区来实习,牧场内的人手少了很多。眼瞅着四五月份,牧场景观最佳季节即将到来,他们开始培训一些幕后的员工,比如办公室等岗位的员工走向前台上岗。
包乌兰说,之前不但是牧场,整体旅游业都经历了至暗的一刻,而现在她感觉情况已经越来越好了,因为人们的旅游情绪需要释放,前几天她还接到了一个单位的来电,对方表示只要政策允许,情况允许,他们单位将有220人来到牧场组团来玩来吃,释放一下多日来的憋闷。
在三寰牧场内同样也有采摘游项目,有22个蔬菜水果大棚,同样也面临游客中断的情况。
包乌兰说,他们针对今年的情况已经调整了一些政策,比如采摘大棚现在变成三条腿走路,一方面可以人数有限地采摘,一方搞定制化配送,另一方面就是供应牧场餐饮。
而在牧场旅游方面,他们会增添一些合适的亲子活动内容,利用这个项目露天的优势,提供符合政策的户外烧烤。针对沈阳、盘锦等城市的散客进行自驾游宣传,希望利用这些改变,让整个行业柳暗花明,同时寻求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