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采访日记:1995年大王涛从大连万达转会回到八一,依依惜别
足球采访日记:1995年大王涛从大连万达转会回到八一,依依惜别
图文来自:足球城大连第一位女专业足球记者赵植萍
1995年3月11日,星期六,农历二月十一,天气晴。
早晨云云抱着我掉下了眼泪。这个孩子真怪,往常我外出的时候她总是懂事地说:“走吧,没事儿。”今天却不然,哭着说:“妈妈没有人给我做饭了。”我现在感到我的确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和妻子,这几年我越来越有这种感觉,每当我往外走的时候,他们总是依依不舍。
上午在家洗了一大堆衣服,干了很多活,仍然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也许这个家一直在留我。今天总的感觉是有些不慌不忙的。中午到报社洗澡,下午开会,我没有去,给大王涛家挂了电话,他妈妈以为我有什么事儿。大王涛去了八一队,对我的震动很大,因此我写了一篇《王涛,我微笑地为你送行》。不是每个人转会我都会有这种心情的,王涛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一直都在想着到北京八一队去看看他。
1995年,大王涛返回八一队,让我心中有太多的不舍,我只好用我侄女的名字写了这篇文章
有时我想做女人真好,可以随便写抒情散文,尤其是到了这个年龄还可以写这样的文章。假如是一个球迷是男士这样写就会很麻人的。通过王涛这件事我感到舆论的重要性。这个新闻不是炒起来的,由于我们的正面报道,正确的引导而使全国整个报道朝着有利于王涛希望的方向发展,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这件事是我们给促成的。王涛的父母和他本人包括八一队都非常感谢我们。尤其是我真心实意要帮助他,回想那一天我回家很晚很累,但是接到这个通知,我必须要去他家进行采访,来回儿还打不上车。没有想到由于我们的介入,这件事这么完美地解决了。
1995年头版头题刊发《足球周报》。也是我此次外出采访前已经写好了的稿件
何勤和姜末说我散文写得好,承蒙大家的夸奖,我很高兴也很幸福,不是所有的时候都会有这种心情的。邵老师问我想不想当主任?其实我从不把金钱地位看得很重,我只希望能像现在这样平平安安度过一生。以前我总认为“最难填的是欲壑”,现在看来这句话只能用在别人身上,而我实在不是这样的。我没有想到我现在会如此满足,我原先总认为我永远也得不到我想要的东西,现在感到我真正得到了。
晚上给妈妈挂了电话,小何又来了电话,祝我一路顺风。姐来送我,昆明之行我们感情加深。车子给我送进船底下的时候,我使劲望了一眼我们原来的粮食总厂,和我们聚会的酒楼,毕竟我曾经对此眷恋过。粮食总厂,我想到1991年去上海,我和姐姐在船上向那里望着,那时候的心情,所到之处都看到黑板报,一想到办黑板报我的头就老大,一想到开碰头会,我的头就疼,回想在粮食总厂那段日子真是让人减寿。如今要上船了,我再也不会有这些想法了。
到了报社才知道自己的年龄很大很大,不论走到哪里,人们都称我为大姐,仿佛是换辈儿了。长得比我还高大的小伙子竟然称我为阿姨,王涛的妈妈一开始让他称我阿姨,他确实是我笔下的孩子。
因为大王涛是我整版撰写人物的第一人,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船上的条件很好,如同一个包间,上铺对面的先生,拍马拍得让人难受,世界之大什么样的人都有。现在一想到出去也不像以前那样兴致盎然,但毕竟在平淡的生活当中增添了一些色彩。只是这次要考试,搅得我心神不宁。又一想还是在家的日子长,出去的日子是短暂的。今早我对女儿说,妈妈一年只能出去一两趟,今年到现在已经出去两次了,将来报纸扩版,恐怕出去的日子更多。
船启航了。此时,不知云云在家里做作业,祥回到家里没有?我外出后家里能空一半子。人离开了谁都照样过得很好,于是我不再有所牵挂了。基于上述的想法,我出门不仅不想家,还有一种感觉就是出门不想回家。今天我把所有要复习考试的书本全部带来了,我对大何说像真格的,他说的确像真格的。我觉得我们应该有效地利用这一时光,充分利用脑袋,把握住学习的机会,也许,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能学到一些东西。到报社两年来,我感到我的确是有些懒惰,走了那么多地方,却没有写一篇像样的散文。昨天大连财贸职工学院校庆把我请回去,给我拍照片放得很大,悬挂在校庆的档案展览馆里。校长介绍说,他们培养的学生已成为大连日报的记者,感到很自豪。
刘文丽老师对我说抓紧多写点东西,写出精品。是的,不应该这么耽误时间,但仍然没有看书,就睡着了。(注:日记本真是想什么写什么,没有任何主题,东拉西扯,而且最大的特点是,总喊口号,没有实际行动)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