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劳动这堂课!
/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曲琦 /
[核心提示]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劳”与“学”在历史上从未分离过。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是成长成才的题中之义。劳动,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它会让孩子们养成合理分配时间、利用时间的行为习惯,养成遇事动脑的思维习惯,从而成为一个肯做事、会做事、能做好事的人。
记者近日走访我市多所中小学,深深感动于劳动之花已经处处绽放——校园里种类丰富的种植园和专业的机械加工车间,教室里飘香的土豆饼和五颜六色的手织毛衣……将劳动教育融入校本课、融入家庭、融入社会,强化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劳动,让孩子们焕发出扎根于生活才拥有的精神面貌。
头顶汗水、心怀阳光,祝福每一个爱生活的孩子,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的未来!
景润小学:开创了全国小学家务劳动课程先河
西岗区景润小学在2010年时就开始学生家务劳动的培养尝试,并完成了课程化的定制,还自编了《景润小学家务劳动指南》,开创了全国小学家务劳动课程教育的先河。
“我家娃本周做的家务有洗碗、洗衣服并晾晒,去超市买东西后主动提较重的物品,回家后按照妈妈的要求有序摆放。”“孩子说干就干,不用妈妈督促,洗泳衣、刷鞋、叠衣服、收拾房间,宝贝越来越棒啦。”“小乔每个周末都回姥姥家帮忙干农活,今天是抢收大白菜并入窖、砍柴和收拾院子……”这是景润小学家长留言的家务劳动本,记者翻看时,几次被上面的内容“震惊”了,10岁的孩子能够劈柴、做饭,还能种花甚至搭草垛。
最初推广学生学做家务劳动,其实是学校的无奈之举。景润小学有一大半孩子来自于外来务工家庭,早出晚归的作息时间,家长根本顾不上孩子。于是,他们确立了针对不同年级的孩子进行不同重点的家务培训,并在推进中形成了系统的家务教育指南——四五岁的孩子可以盛饭、擦桌子和整理床铺;七八岁的孩子能给花木浇水、整理衣橱和书桌;10岁左右的孩子会换床单和做简单的饭菜、招待客人或独自去超市买东西;12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帮父母打扫房间、清理厨房并独立出门办事。该校编纂的《家务指南》手册被很多外省市的学校拷贝并试验,其中的“周评价栏”由家长负责对孩子每周劳动表现以文字评估形式进行鉴定和指导,实现了家校紧密连接。
今年谷雨那天,记者来到景润小学参加他们的种植节活动。孩子们拎着水壶、拿着小铲子,去松土、播种和浇水,盼望着一颗颗小种子能发芽、开花和结果。该校种植园采取班级承包责任制,聘请有经验的家长作为校外辅导员。学生先了解搜集所种植物的生长规律,在课上学种花种菜、学剪枝打药、学犁地播种、学喂兔子和猫,全校师生在不同的时令进行主题诗句分享,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周期并形成种植报告,引领孩子们在四时变换中体验种植的辛苦与快乐。
解放小学:教室里烙起了土豆饼
“号外!解放小学‘劳动最光荣’岗位招聘开始啦!”3月26日,该校微信公众号上有这样一个推送——为了增强小学生独立意识、形成良好性格、降低学习焦虑、促进同学关系和谐,形成孝亲敬长的优良品德,培养良好的爱心意识,本学期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劳动最光荣”岗位招聘正式启动。招聘的岗位有:勤俭节约监督员、校园美化小能手、垃圾分类指导员、校产校务保卫员、“小海豚广播”广播员、解放党史宣讲员、爱心助农管理员、爱心超市整理员、图书馆协助员……
这条“招聘帖”迎来了全校近800人的参与,场面非常火爆,每项岗位的面试点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能自主管理学校,这让学生们对各项劳动充满热情和期待。“给予他们的不光是劳动机会,还有让孩子们养成合理分配时间、利用时间的行为习惯,养成遇事动脑的思维习惯,从而成为一个肯做事、会做事、能做好事的人。”该校校长沈昉说。
解放小学以“道德与法制课”为引领、以综合实践课为抓手,全学科、方位渗透、融合劳动教育。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劳动课程,进行劳动教育资源整合研究。“比如,我们有位李娟老师在劳动教育上有许多实践——她从饭店借来一个餐车,带上电饼铛,道德与法制课上就教孩子们怎么烙土豆饼。经过每一环节的动手尝试,孩子们吃得喷香,还懂得珍惜粮食了。为了教会大家刷鞋,她把这节课放在水房里,每个孩子蹲地上刷一双鞋,满地都是泡沫和水,有人来开玩笑说,水房成河了!”沈昉笑说,劳动就是要动手去感受,老师想探索,咱就多支持。她给记者看了一个文件包,里面是李娟老师带领四年级学生种植的过程性体验材料——“搭豆架子体会”“施肥体会”“识别杂草体会”“生长过程照片”……每一个压缩文件都是学生每天积累的劳动知识和感受,几年下来,每个娃都是妥妥的劳动能手!
第十九中学:校园里有一个机械加工车间
疫情期间需要居家隔离,有人悄悄外出怎么办?大连市第十九中学学生高嘉硕设计了一个居家隔离防外出智能检测仪报警装置——从设计图到一堆木板直至变身为一扇能够远程报警的房门,其中需要多少步骤,他们能独立完成吗?
在大连市第十九中学的劳动(科技)教育基地,记者被他们的动手能力惊呆了——学生们先设计出模型图纸后,找来了一堆废旧木板,开始按比例划线和切割,再定点钻孔;为了让门能竖起来,还要用白钢角码和折页去固定;木工活儿初步完成后是程序设计,再加上声光报警装置和远程报警装置,把异常信息发送出去……
这里有一间机械加工室,专门用于学生进行发明作品的设计和制作,配备了激光雕刻机、铣床雕刻机、带锯机、台锯机、钻铣床、线锯机、砂带机、砂盘机、机器人、电脑、电烙铁、工具箱等;有一间程序设计室,用于学生进行单片机和机器人的编程;有一间电子体验室,用于学生进行电路的设计和制作,还有电子百拼、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科技模型、电子创客、电路焊接等各种实验和制作套材。
作为全国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创新创造教育燎原计划基地校等等,学生们可在这里随时动手将自己的创意变成成品,涵盖电子制作、程序设计、发明创新、机器人、模型制作,师生们获得的上百枚奖牌在教室一角熠熠闪光。在“劳动+科技”的探索中,第十九中学走在了全国前列!
刘家桥小学:200平方米的“开心农场”
刘家桥小学的校园里有一处200平方米的“开心农场”,上周记者来到这里采访时,韭菜、生菜、茄子等十几个品种的果菜苗儿已经郁郁葱葱。这个名副其实的“开心农场”成为孩子们亲近土地,感受农作物生长周期,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的实践途径。一开始,学校让每个班级认领一块专属的“菜菜的家”,由学生做主人,在农业专家、专业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参与翻土、种植、施肥、除草、浇水、观察、收获等一系列的劳动实践,感受种子发芽的力量。后来学校发现,因为各班级种植项目有些雷同,有的一块地上种植了十几种植物,打理起来有难度,于是从整体设计成各个植物片区,便于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和种植,同时面向全校招聘“德慧种植义工队”成员。近700人的学校,引来了200多位小义工的踊跃报名。这是一群热爱种植的孩子,从春的播种到秋的收获,每一步都不落下。
刘家桥小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达60%以上,家庭生活条件、文化底蕴、教育水平受到制约,一些家长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给孩子更多的艺术教育体验,于是学校开始了“劳动+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探索。剪纸、中国结、纸版画、书法、布贴画、十字绣……这些课程要是都聘请校外教师,对学校也是不小的负担,于是每位教师去“认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先将自己打造成“专业教师”。
比如,该校的剪纸校本课程牵头人是美术教师宋艳萍,她经过大量的自学和培训,已成为我市著名的剪纸艺人韩月琴的亲传弟子。她再召集学校有兴趣的班主任老师共同开设剪纸课,一同切磋和学习。现在,剪纸已成为全校必修课,所有班主任都掌握了这门手艺,加入了课程团队。浓郁的剪纸氛围,为刘家桥小学赢得了“大连剪纸艺术传习所”称号。
用废弃快递箱子做纸版画,裁剪旧衣服,织毛衣,做陶艺……刘家桥小学开设了50多门校本课,每个课程的开发都经过前期调研、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积极利用身边的原材料,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评估,将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内容确定课程项目。每位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学上几门”手艺“,这是刘家桥小学的不断探索,并且形成了师生协同成长的美好画面。
大连格致中学:初中生们坐在教室里织毛衣
折纸、十字绣、巧手编织、动植物标本制作、蔬菜种植、陶艺、礼仪……大连格致中学根据校情和学情,积极调动教师资源,打造十余门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构建了“特色+特长”的校本课程体系,并配套编制了相应的校本教材。
在手工编织课上,孩子们非常兴奋——第一次认识了线针、毛衣针和钩针,第一次尝试编织,学会了编织技巧。“看着孩子们一双双小手从不太熟练到上下翻飞,我们深深感慨这种寓教育于课程的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存需要、创新思维,而且为每个学生提供未来适应社会的一技之长。本着‘普及+技能’的原则,我们还开发创意折纸、快乐种植、美厨大师等生活技能类课程,以及每位学生每年要学会为父母做两道菜的‘家庭劳动作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果实,让劳动教育扎根在日常生活里!”大连格致中学党总支副书记谢威说。
龙泉小学:
教学楼里有条100米长的绿色走廊
龙泉小学有一条满是绿色长达100米的走廊“雅和梦苑”。从2014年起,为了让学生们亲近种植,该校专门进行了设计,从地面到空中,绿色植物遍布各个角落——每一天都是绿意盎然的春天,这里成为龙泉孩子们最喜欢的课间去处。龙泉小学的劳动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方面,从劳动日、劳动周、劳动课、劳动项目四个层级实施,按照年级特点开展家庭劳动服务活动和校园开展劳动技能比拼活动。
为了让“雅和梦苑”拥有更多的教育功能,该校开展了“变废为宝劳动生产”主题生态教育活动,号召每一位学生动动脑筋,将身边的废旧材料变成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用吃过的竹签子搭建的鸟窝,雪糕棍做成的花盆,用过的洗涤灵大桶做成的艺术盆景……当郁郁葱葱的绿植与小制作融为一体,在劳动教育中融入科学精神,龙泉小学用一条走廊完成了他们的创意实践。
1.19中的学生们正在进行机床操作。
2.解放小学的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孩子们拿起抹布认真擦拭。
3.龙泉小学长达100米的走廊“雅和梦苑”。
4.景润小学的学生们播种、浇水,盼望着一颗颗小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曲琦 摄
5.刘家桥小学开设了50多门校本课,学生们将剪纸作品展示出来。
6.格致中学的学生们正在进行包饺子比赛。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曲琦 摄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