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建)在今年上半年自然资源部通报的45起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典型案例中,“梁某违法占用13.33平方米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畜禽养殖房屋”备受关注,就在人们还在感叹“最严耕地保护制度”时,自然资源部印发了《耕地卫片监督方案(试行)》(以下简称“《监督方案》”),彻底击碎了违法违规侥幸心理。

《监督方案》明确,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自然资源部决定运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动态监测监管耕地变为林地、园地、草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等情况,建立耕地卫片监督工作机制,这意味,大连将在耕地卫片监督机制下,实施最严格的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保护制度,向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坚决说“不”,更加全面地加强和改进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我市充分运用卫星遥感和信息化技术手段,以国土“三调”成果为基础,全面梳理生态退耕、调出生态保护红线和划定不实、违法违规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等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涉及的永久基本农田情况,将真正用于粮食生产的优质耕地作为永久基本农田严格保护起来,将不符合划定要求的非耕地和不稳定利用耕地调出去,将未划入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优先划进来,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落实到地块图斑,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实行最严格的保护。

追求耕地高品质。按照国家统一要求,我市充分利用农业农村部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生态环境部门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相关数据,以及自然资源部现有耕地分等基础数据、国土“三调”相关数据,实现基础数据共享,从自然地理格局、地形条件、土壤条件、生态环境条件、作物熟制和耕地利用现状六个层面,构建多元化、多维度的分类指标体系,并对各类指标进行赋值,最终形成不同耕地资源条件的耕地质量分类成果,为全市农业、环保、审批等部门开展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管理、审批等工作提供基础支撑,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目前,大连市工作成果已编制完成上报自然资源部。

严格审查耕地占补平衡。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项目建设单位全部依法履行占补平衡义务,做到“先占后补、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我市连续多年从实现耕地数量平衡到实现了产能平衡。去年,我市及时调整了耕地补充指标费用标准,一般耕地开垦费由原来的10元/平方米调整为按照不同的耕地等别实施差别化收费,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要按照占用同等别耕地的两倍标准收取费用,通过经济手段督促非农建设不占或少占优质耕地。

拓宽补充耕地新渠道。此前,通过实施土地整治“提质改造”项目等增加水田指标,有力保障了庄河海绵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积极开展农民自垦耕地用于占卜平衡工作,目前,各地区正在抓紧立项、验收、申请省厅技术复核等工作,经省厅技术复核后可纳入各地区的补充耕地指标储备库,用于落实建设项目用地占补平衡,可有效拓宽各地区“十四五”期间占补平衡途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用地支撑。

考核耕地保护责任目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对各地区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数量变化、耕地占补平衡、永久基本农田占用与补划、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保护制度建设等情况进行考核,压实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对在耕地保护方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