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焕荣:永远热爱大连这片海
曲焕荣在工作中。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智曼卿
在国内首部沿海城市题材纪录片《蓝海中国》大连篇里,有一位今年66岁、33年来一直在“辽参”采捕和原种保护一线从事潜水工作的“老曲”。近日,记者见到老曲的时候,他正在位于金普新区大李家街道海边的大连棒棰岛海参发展有限公司“大连市刺参水产种质资源场建设项目”现场忙碌着。“我是‘棒棰岛海参’最老的员工,从上世纪90年代就在这片海采捕辽参,这里是我的家乡。我热爱这片海,为我们大连海参自豪,大连的辽参就是好!”老曲自豪地对记者说。
老曲名叫曲焕荣,土生土长的金普新区大李家街道太山村人。“靠海吃海,小时候家里孩子多,生活不宽裕,老母亲经常赶海补贴家用。每一个海边长大的人都会赶海,可以说大海养育了我们。”老曲说。上世纪90年代,参军退伍后老曲在当地乡镇企业从事养殖行业工作,后来结识了“棒棰岛海参”的创始人刘春宝,从此就和大海、辽参结下了不解之缘。
33岁时老曲被派去学习潜水,开始从事海参采捕工作,后来凭着潜水的技能还参与到辽参原种保护工作中。大李家街道东部海域有座名叫“蛋坨子”的小岛,周边海域出产的海参个大、壁厚。2002年,蛋坨岛周边5000亩海域被划定为国家级刺参原种场,建设和管理原种场的重任交给了大连棒棰岛海参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公司的资深潜水员,这一海域生态“第一观察人”的称号,老曲当之无愧,他经常带着科研和保护的任务下潜到这一水域。“经多年保护,这里的海参越来越多,原种场核心区刺参种群数量由建场初期的25万头增至100多万头!”老曲介绍。
“营养丰富又美味的辽参,捕捞非常讲究”,在纪录片中,老曲介绍:“海参的采捕必须按照一定的规格、合乎标准……想要采捕海参,必须摸清海参的脾气……”一席话,展现了大连敬畏海洋、关爱海洋、感恩海洋的情怀,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