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征信被社会逐渐重视,市场上出现多种打着“征信”旗号的虚假广告和诈骗套路。如果有人帮你“修复”征信记录,你会花钱去办吗?专家提醒,与所谓“征信修复”有关的骗局,大家要特别防范。

    在互联网上以“征信修复”为关键词可搜到不少“中介”的广告,有的表现得很隐蔽,比如有中介称自己只是提供“征信异议申诉”方面的咨询,报价2000元,具体情况必须电话沟通。取得联系后,中介会说具体收费要根据征信报告的情况来定价,可以先签合同再缴费,办不成会退费,多久能办好说不准,可能至少要1个月。从报价来看,消除一条逾期记录需要1000元至3000元不等,如果不良记录很多还可以打包定价,单价会便宜些。

    其实,近年来警方和法院判决公布了不少相关诈骗案例,骗子们收了钱要么找借口拖延,要么直接失联。如焦某声称可以帮人修复征信记录,张某信以为真付了6000元。过了很久,张某的征信记录都没变化,焦某收了钱并没办事,张某这才感觉上当受骗。法院认为,焦某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最终判决焦某犯诈骗罪,判处拘役5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又如邹某,曾在微信上发布能够修复征信、消除黑名单的虚假信息,骗了马某1500元钱。法院查明,除了“征信修复”假广告,邹某还曾发布可办合法驾驶证,可消除酒驾和超速等违法记录、卖库存车等虚假信息,骗了另外5人5万余元。法院最终以诈骗罪判处邹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诈骗分子的广告里经常会配上“银行”发出的征信信息修改的短信截图,甚至还有与“银行客服”通话的视频,让人感觉成功率很高。但实际上这是一套精心设计的“诱饵”,短信截图都是PS出来的,故意用编造出来的成功案例来骗取信任。

    央行有关人士表示,这些案例都是典型的“征信修复洗白”诈骗。他们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异议申诉咨询、代理”为名义开办业务或发布广告,有的收取高额费用后失联,有的教唆个人用“非恶意逾期”理由无理申诉,或运用虚假材料等非法手段以图修改不良信息,通常修改失败后不退款或失联。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根据相关法规政策,个人信用报告不良记录不适用于“信用修复”,不良记录在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5年后自动删除。

    据了解,信用报告里的不良信息,任何人都无权随便更改删除。如果出现银行失误、不法分子盗用身份等特殊情况形成的不良记录,可以依法提出异议。

    央行有关人士指出,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个人认为信用报告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不收取任何费用。利用非常规手段不仅不能清除不良信用记录,甚至会对个人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在网络上搜索“征信修复”,除了中介,还有不少培训课程的广告,价格从几百到数万元不等。公开报道显示,这些所谓“征信修复”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教人造假骗银行,为的是骗取高额费用或个人信息。业内人士表示,异议申请的资料,有关部门都会一一核实,所以不要抱有幻想,被查出资料造假可能有更大的麻烦。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