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黔行无问西东
1
2
3
4
5
6
7
8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曲琦/
[核心提示]
2018年8月,大连市教育局选派13位老师前往贵州省六盘水市,开启了“名校长+名师团队”组合的“5+1大连班”整建制组团帮扶模式,他们所接手的两所学校的两个高二班级被称为“大连班”。
2019年8月,第二批“大连班”教师出发,“大连班”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扩大——他们的每一堂课都面向全校和全市“常态公开”,那一年大连支教团队在六盘水市作了40多场经验报告和复习研讨会主讲。
2020年6月,“大连班”103名高三学生接受了高考的检阅,且成绩优秀:一本上线率达93%,二本上线率达100%。成绩与组建时相比,平均分分别提高65分和90分,进步幅度均为全校第一名,两校建档立卡的学生全部超过大学录取分数线,创造了六盘水市同类班级高考历史最好成绩。
去年8月,第三批“大连班”的老师出发了,带着更多的关注与期待。他们说,唯有更加努力,才能不负重托!今年2月,六盘水“大连班”支教团队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是大连的骄傲与荣光。本月初,第三批“大连班”教师完成为期一年的“黔”行任务,顺利返连,两地的教育故事并没有结束——3000公里外的“大连班”孩子们,仍是他们牵挂的娃!
六盘水市盘州市第十二中学“大连班”支教团队:学生们在纸条上写着“不要走”
苗雨强(大连市第二中学第三批大连赴六盘水高中支教团总领队)
回到大连后,我常常想起在盘州12中支教的经历,尤其是几件印象深刻的小事。
去年12月份,学校停水一周,我就和当地一位老师到火铺山去接山泉水,各自扛着一桶水往回走。冬天地面很滑,一不小心我滑倒了,一桶水全洒了,我们再回到取水地继续装水,更小心地搬回去,这段时光真是苦中有乐!
还有一次突降大雨,我没拿雨具,一个男孩非要为我撑伞送我回去。我们边走边聊,他说很喜欢大连老师,他都比以前爱讲话了,他想等念完大学还要回六盘水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我真切感受到这位学生的勇气,这正是我们支教老师能做到的。我在日记中写道:“愿我们能给予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强烈动力,愿他们能拥有仰天长啸、搏击风浪的勇气与力量。”
支教的最后一节课时,他们把感受写在一张张小贴纸上。当我看到有一张纸条上的“不要走”,心中立刻泛起酸涩,我也是同样不舍。出发那天,天还没全亮,“大连班”60多个孩子都跑来送行。有个女孩喊:“校长老爸,再见啦!你们一定要再回来呀!”我们几次走到校门口,又折回来,和孩子们拥抱,强忍着的眼泪在孩子们一声声“我们爱你”中迸发。
回程路上,我想起刚去支教时的一个小事——我去红果镇上买生活用品,往返要两个小时,回来时我迷路了,在距离大连3000公里外的茫茫山区手足无措。后来遇到一位佝偻着腰的老人,他说的话,我听不懂;我的普通话,老人多数也听不懂。我连说带比划:我是来支教的,要去盘州12中。老人终于明白了,他没有指给我路,而是领着我慢慢走,直至距校门不远的地方,指指前方,才止步。我突然理解了大连与六盘水缘起三线建设,情定脱贫攻坚,义在千秋万代的深刻内涵。帮扶,不只是我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很大程度上,他们也在帮我们擦拭初心——一颗教育的明亮之心。
崔翔(大连市保税区第一高级中学)六盘水的学生们陪我度过30岁的生日,“大连班”上下两学期和高三文科培优班送给我的三本纪念册,这些是我支教生涯最大的荣耀。
作为班主任,我每天要频繁地接收家长的来电、短信、微信,很多家长在手机里表达对大连老师的深深认可。我和学生们渐渐成了知己。班级“小诗人”吴永智喜欢作诗、写文章,感慨时,他会作诗和长文送给我。汤志玺身体不太好,经常请假回家调理,我会在周日下午给她单独补补数学,她返校时会给我带当地小水果。学生们称我为“干锅牛肉爱好者”,还有人邀请我去家里让母亲做一次干锅牛肉给我吃。美食节的时候,学生刻意单独为我包了几十个牛肉馅的饺子,他们亲自包、亲自煮……这是我第一次吃到学生为我单独准备的饺子,很好吃,很幸福!
盛中华(大连市第二中学)
7月10日晚,我返回大连的家中,打开行李箱,首先看到那只波涛上的小海豚摆件。这是一段浪漫的支教往事:去年的一个傍晚,班上一个叫谢云阿依的少数民族学生害羞地走到我身边,低声问:老师,你最喜欢什么?我被问得很突然,因为土生土长在大连,从小喜欢游泳,我便说:我最喜欢大海。他得到了满意的答案,高兴地走开了。但我没想到的是,第二周的英语课上,也正是我在贵州过的39岁生日当天,全班送我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打开一看,正是我前面提到的那只“小海豚”,这是几个孩子利用休息时间亲手做的。这些淳朴善良的孩子多么可爱!支教一年,受益终生!
付晓珍(大连市第三十六中学)
离开盘州之前的交接会上,学生们都说以后一定会继续坚持好好学习生物。其中一个男同学眼神特别坚定,让我想起了一年前的他。
我那时刚支教一个月,第一次月考他的生物成绩很不理想,我找他谈话,他说在“十一”放假期间,他每天都在家里干农活,根本没有时间来学习。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有些孩子面临这么大的学习阻力。于是,我帮助他制定学习计划,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很快他的成绩就有了明显提高。然后,他找到我说,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从爱上一门学科到爱上学习这种感觉,让他有了目标也有了希望。我想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能帮助一个学生甚至改变一个学生是最值得自豪与铭记的事情,也期望他两年之后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宋公亮(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支教伊始,孩子们听说我是大连来的足球老师特别开心:“有人教我们踢球喽!”我们来了一场足球友谊赛,这些孩子足球基础薄弱,但踢得乐此不疲。结束后,我被他们围住了:“老师,我怎么能把球踢高?”“老师,您能教教我守门员技术吗?”我做了细致的讲解、示范后,还约定每天这个时间我都会在操场等他们。在六盘水的日子里,我陪伴着他们从对足球的热爱到专业提升。他们认真的精神让我震撼,那是充满着无限期许和向往的执着努力。
得知我即将离开,学生们用他们的最高礼遇——足球告别赛,表达情感。希望他们能够坚持这份热情,在不断成长和提高中,体会足球带来的快乐。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七中学“大连班”支教团队:
孩子们说:“我们坚信青山的尽头连着碧波荡漾的大海!”
董梅(大连市第十一中学)
支教这一年,我担任六枝7中“大连班”班主任。
班级中的小Z是一个留守儿童,爸爸妈妈都在广东打工,他和爷爷奶奶住在大山里。有一天,他兴奋地问我:“老师,你喜欢吃酸萝卜吗?我妈回来了,我让我妈做给你吃!”我不能拒绝,这是一个孩子能拿出的最体面的礼物!这几年,我教过的学生中最自律的是小Y。有一次开班会,小Y讲一讲就哽咽了,她说快两个月没见过父母了,他们很辛苦地在外面做体力活。这个孩子特别拼,基本都是年级第一。她说,非常崇拜化学赵老师,因为赵老师特别像她的父亲。果然,在上学期六盘水市联考中,她化学考了全市第一。但她还是有点不自信。我走之前她给我写了一封信,信里说:“这一年,我敢‘规划’了,我想去上海的复旦大学!”
在家访中我们走访了一个布依族的寨子,学生小W因为家里的竹楼太破了,全家被安置在寨子废弃的小学教室里。有一次上语文课,我在讲《祝福》里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小W说,他们寨子仍有一些愚昧现象。我鼓励他说,希望多年以后他能够通过学习回到村寨中去改变这些现象,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这个孩子也变得自律自主,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前进了100多名,还和我保证会继续进入前50!不管他能不能做到,至少人生因此有了价值感和意义!
我想,多年以后我仍时时想起的,会是那一声声带着口音的“老师好”。我不会忘记你们在领奖台上和我比“耶”的骄傲,不会忘记你们跑来和我说“老董,快来尝尝我们贵州特产”的开心表情,不会忘记你们跑操时那“忠恕于心,慎思笃行;山海二班,敢拼敢赢”高昂入云的口号!
赵扬(大连市第一○八中学)
不得不说,我这一年支教遇到的困难是始料未及的。去年金普新区光中街道突发疫情,我的妻子在一线指挥调度,几乎没有回家;独居且患有血栓半身不遂的老母亲因封楼隔离,靠邻居从窗户递来食物;年仅14岁的上初三的女儿更是每天只能吃泡面。我就视频连线陪孩子,挂断视频基本都是凌晨1点以后了。第二天我要面对高三和高一两个“山海班”的课,要把最好的自己给学生。
这一年是令人感动的,我感动于家人理解支持;感动于六盘水学校的信任,让我担任教务主任和高三培优班班主任,重任在肩,砥砺前行;感动于六枝特区的教师们认真学习的态度,几乎每天都有老师进入教室听课,最多时600人在线上听“大连班”的课。化学组的龙炎老师最让我感动,有一节晚课,21:20上课,22:20下课,龙老师挺着大肚子,冒着雨,爬上5楼来听课,那时她距离预产期只有20天。最感动的还是孩子们这一年的变化,他们现在可以打开一套综合卷逐题讲解,班级及格率98%,优秀率82%。
我喜欢7中的早晨,因为那就是7中现在的样子——充满了生机和希望!祝你越来越好!
赵苏醒(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刚到贵州便见了这辈子见过的最多的山,也遇见了二班这群“小可爱”。教师节他们给我写了好多的卡片,上面有简短的祝福,也有担心自己在新集体不适应。在元旦时,我收到了第二批贺卡,这次他们表达了已经适应新班级的喜悦,告诉我已经不像刚开学那样担心了,基本能跟上课堂的节奏。当他们说自己喜欢上英语课,发言时也不害怕了,我甚是欣慰。下学期期中考试,他们考了年级第一。
临别前,我收到了第三批信,写满了感激、不舍和祝福。杨飞说:“最讨厌离别了。”郭正芳要继续努力学好英语。还有我的学生伍学伟说:“我们坚信青山的尽头连着碧波荡漾的大海!”
王晓东(大连市第三十六中学)
去年8月28日我来到贵州支教,10天后,六枝7中召开教师节大会,校长为我们颁发了“最美教师”的特殊荣誉。手里捧着荣誉证书,我能够感受到热情和期盼,也能感受到责任与担当。
教师节大会结束后,我去教室上课,全班同学们起立为我们祝福,还制作了贺卡。那时,我与他们相处了不到两周,但我从孩子们的眼中看到了澄澈的信任,能够感受到那种发自内心的最淳朴、最真挚的感情。那是我心底最美的回忆,也是我最有意义的一个教师节。
于晓东(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
去年8月,我和爱人付晓珍一起去六盘水支教,时间飞快,最后的离别让我既感伤又幸福。感谢这一年中遇到的可爱的人,让我付出的同时更有收获,让我劳累的同时更有欣慰。
难忘六枝7中校长刘代娟的关心和照顾,安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让“大连班”教师身在异乡却感受到了家人般的关怀。难忘“大连班”的孩子们,他们的淳朴感染着我,他们的关心感动着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鼓舞着我。家访时,走进这些孩子的家庭犹如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对他们最美好的祝愿就是希望他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通过努力走出大山。这一年太多事情值得回忆并珍藏,感谢相遇、不负相遇!
金丰(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
2021年7月7日,我怀着不舍的心情最后一次走上“大连班”的讲台,对全班同学说:“希望你们日后继续做一个善良、乐观、勤奋的人,希望你们日后可以多一些好运,希望你们所有的努力终究会实现属于自己的梦想。”他们激动鼓掌,也有人默默流泪,然后学生们集体起立,深深鞠躬,我也深深地鞠躬回礼,那一刻仿佛时间凝结,泪水涌动。我翻开书信,阅读着孩子们用心书写的文字。“虽然我的数学不是很好,但是我很喜欢听您的数学课,我会一直努力的,不让您失望。”“看到您每天备课、批改作业的认真劲儿,想替全班同学对您说感谢。”孩子们的真挚与朴实,他们对走出大山的渴望,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支教一年,难忘一生。
安迪(大连市第一中学)
贵州的山、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山区孩子们渴望获得知识改变命运的执着信念。孩子们内心真挚淳朴,勤奋好学,他们总会真诚地对我说一声“谢谢老师”。真心感谢这一年来同学们在课堂上的积极配合,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学习,争取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支教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我们的缘分还很长,我会一直默默地给他们加油,期望3000公里之外的孩子们能带着理想奔赴未来!
1.“大连班”师生合影。
2.盛中华与孩子们一起度过欢乐的英语情境课。
3.宋公亮为大山里的孩子们讲解足球的技战术和比赛阵形布防。
4.崔翔召开“大连班”班会。
5.于晓东和付晓珍是支教夫妻档,他们还带上了母亲去往六盘水照顾3岁的孩子,是一家四口的“支教之家”。
6.临别时为学生签名。
7.为六盘水老师做新高考改革培训。
8.老师们参加高三誓师活动。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