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 关军 /

今年是鲁迅先生(1881-9-25—1936-10-19)诞辰140周年及去世85周年,全国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纪念这位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其实,大连与鲁迅先生也有着很深的缘分,大连不仅有鲁迅路,过去还有鲁迅公园,大连话剧团的名字及《海燕》杂志社的刊名用的都是鲁迅先生的笔迹,在1946年、1948年鲁迅去世10周年、12周年之际,大连都编辑出版了一大批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书刊,在鲁迅著作及鲁迅研究著作出版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鲁迅先生曾经来过大连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一直非常关注东北问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更激起了他在《友邦惊诧论》中的无限义愤。《生死场》《八月的乡村》等与东北有关的作品,引起了他对萧红、萧军等东北作家群的关注。鲜为人知的是,大连诗人曲传正与鲁迅先生也有过较深的交往,甚至还曾经见过面。据《鲁迅日记》记载,这位大文豪还曾两次赠书与他,并想资助他去延安。曲传政曾在大连开设青年书店,专门出售进步书刊,其中就包括鲁迅、郭沫若、茅盾、高尔基等人的文学作品。

虽然关注东北,鲁迅却基本没有到过东北,仅有的一次是在省亲途中路过大连。据刘连岗等人编著的《大连港口纪事》记载,1913年8月5日下午3时,鲁迅乘坐塘沽号客船由上海抵达大连港。次日9时,仍乘该船去天津。前后在大连停留约18个小时,这期间他是否下船不得而知。

鲁迅先生与大连的缘分还不止于此,早在上世纪30年代,《泰东日报》就以“宣传普罗”为名,专门转载和介绍郭沫若、鲁迅、巴金、茅盾、巴金等进步作家的作品和创作动态。1931年1月25日,《泰东日报》发表了《关于鲁迅》的署名文章,概括介绍了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其后不久,《满蒙》月刊(日文)翻译发表了《阿Q正传》,《泰东日报》刊发了《孔乙己的幽默》。当时还有一个署名为“代生”的作者,以《今日文学》为题介绍中国现代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的创作成就。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泰东日报》7天后就推出了纪念专刊,发表该报记者采写的《悼国际文豪鲁迅》等文章,具体介绍了鲁迅的生平、文学贡献以及人格力量,并配发了3张照片。

1944年11月,大连书店出版《文坛史料》一书,全书包括关于鲁迅、作家评传及印象、文坛逸话、文艺社团史料、附录5部分。该书1943年1月出版于上海,由中华日报社出版,当年3月再版,不久又印了第三版。“关于鲁迅”包括编者的《导言》、尸一的《可记的旧事》、陶晶孙的《鲁迅·佐滕·内山》、姚克的《鲁迅先生的遗像》、萧剑青的《鲁迅先生对我的启示》、内山的《忆鲁迅先生》《微微的苦笑》等10余篇文章,这些文章选自中华日报副刊“中华副刊”的“纪念鲁迅先生特辑”,大连书店出版时增补了周作人的《关于鲁迅》、杨一鸣的《鲁迅著译编校辑录表》作为附录,供读者参考;“文坛逸话”收录了陶亢德的《鲁迅与林语堂》、孔宣的《鲁迅〈两地书〉的钥匙》等文章。该书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及文学家的最详尽的参考资料。

全国第一座鲁迅铜像在大连落成

1945年8月15日光复后,刚刚从日本殖民统治下挣脱出来的大连人民,对鲁迅先生充满了敬仰之情,以出版图书、举办纪念活动等多种方式缅怀这位文学巨匠。1945年11月,大连市政府将日伪时期的“小村公园”改名为“大连文化公园”,1947年初又改名为“鲁迅公园”;1946年4月,大连掀起去殖民化运动,将中山广场东侧、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千代田町、明治町、东公园町一带,改名为春和街、有为街、安阳街。1949年将三段合一,改名为鲁迅路,并一直使用至今。1946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大连举办隆重的庆祝活动,当时在大连演出的东北文工团戏剧队队长王大化专门画了一幅巨幅鲁迅肖像,送到纪念会场上。

1945年,针对国内没有鲁迅先生铜像一事,郭沫若曾以《我建议》为题写道:“我建议应该多多塑造鲁迅像”“北平、上海、广州、厦门,以及其他的任何地方,都应该建立鲁迅像,自然以铜像为最好”。郭沫若先生不但没能如愿,反而遭到国民党统治当局的迫害。

1948年初,大连30多个单位、数千名群众纷纷捐款,决心在大连建造一尊鲁迅先生的铜像,以示对鲁迅先生的敬意,并最终募集到39.9万元(旧币)的资金。市政府、中苏友协、青联组成专门委员会,筹划这个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开始时聘请了几位日本行家试雕,但效果不尽理想,后又计划到苏联莫斯科制作。当时,大连工业专门学校的青年教师于锡涌认为,鲁迅先生的铜像应该由中国人来雕,他怀着满腔敬仰之情,自告奋勇承担雕塑任务。

他从时任大连教育局长的卢正义那里借来了《鲁迅全集》,认真研究书中的鲁迅先生照片,但是,只看照片很难准确把握面部肌理,也很难表现先生的风采和神韵。因此,于锡涌转而开始大量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以揣摩其音容笑貌、风度和精神气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于锡涌用4天时间制成了直径70公分的浮雕模子。可他仍不放心,又邀请李一氓、阿英等当时在大连工作并见过鲁迅的知名人士进行把关。

1948年10月19日,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2周年的日子里,全国第一尊鲁迅先生铜像被安放在市中心的鲁迅公园里(现大连中心裕景商城所处地,原为老大连动物园),作为大连人民对鲁迅先生的永久纪念。雕像底座为正方体的黑色大理石石基,铜像下面的铜板上铸有先生手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了表彰于锡涌的出色工作,大连市政府向他颁发了奖状和奖金。

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2周年,大连光华书店在1948年10月再版了王士菁的《鲁迅传》一书,并以平装、精装两种装帧形式出版。该书厚达500余页,为首本鲁迅先生传记作品,周建人还为该书写了后记。

大连一度成为鲁迅著作出版重镇

作为全国率先解放的特大城市,大连在新中国成立前曾经出版过一大批鲁迅著作及其研究专著,当时大连的报刊也以纪念特辑等多种形式关注和报道鲁迅先生,大连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的又一个鲁迅著作出版重镇。

1946年5月5日,大连大众书店出版《鲁迅论文集》,收录了《林克多〈苏联闻见录〉序》《〈二心集〉序言》《我们不再受骗了》《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为了忘却的纪念》《拿来主义》《再论文人相轻》《名人和名言》等近40篇鲁迅先生的名篇。仅仅半个月后,该书即再版发行;1946年6月,大连大众书店出版《阿Q正传》,同年10月再版发行。而鲁迅先生的译著《表》则由大众书店、光华书店、新中国书局等多家大连书店反复出版,从中不难看出鲁迅著作在大连的受欢迎程度。

1946年8月25日,大连文林社编印的《文林》杂志第六辑刊登了《鲁迅的作文秘诀》一文。同年10月19日,大连文协、青联联合举行鲁迅先生逝世10周年纪念大会。由卢正义选辑的《鲁迅论》第一、二辑印出,包括《保卫鲁迅》《鲁迅的生活》《回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从〈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生长起来的》《自传》《鲁迅先生年谱》等文章。

1946年11月,《大连青年》杂志创刊,推出“鲁迅先生十周年祭特辑”,辑录了《学习懂得鲁迅先生》《英雄的气息》《鲁迅先生的战斗》《鲁迅先生的哀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谨防骗子》《鲁迅先生的笔名》等文章,总篇幅达15页,并收录多幅鲁迅先生的照片、版画等,以及当时大连出版的鲁迅先生的著作广告。

1946年光华书店在大连开业不久,即开始翻印出版《鲁迅三十年集》单行本;1948年以后,光华书店出版重心从大连转向哈尔滨。1948年9月,精装版的《鲁迅全集》在哈尔滨光华书店出版,共印5000部,每部精装20册,总计10万册,这在当时堪称“壮举”。光华书店出版《鲁迅三十年集》《鲁迅全集》时,许广平及周海婴都在国统区,光华书店没办法联系到他们。1949年许广平带着周海婴到沈阳参观时,光华书店专门派人为他们送去版税。许广平推辞不掉,只好收了下来。后来把这些钱兑换成金条,全部捐给当时的鲁迅艺术学院。

1947年10月15日,关东中苏友好协会编印的《友谊》半月刊推出了“鲁迅逝世十一年祭特辑”,收录西蒙诺夫的《谈谈鲁迅》、罗果夫的《〈阿Q正传〉俄译本代序》、鲁迅的《我们不再受骗了》《林克多〈苏联闻见录〉序》、戈宝权的《鲁迅的作品在苏联》等文章,从另一个角度向大连人民介绍鲁迅先生。

1948年1月11日出版的《民主青年》第十九号,封面刊登了鲁迅先生的大幅版画。1948年4月,大连大众书店出版了著名美术家张望的著作《鲁迅论美术》,收录了《〈陶元庆氏西洋绘画展览会目录〉序》《当陶元庆群的绘画展览时》《看司徒乔君的画》《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等10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鲁迅先生对美术的见解及造诣。

1948年10月15日,大连光华书店出版的《学习生活》杂志第二卷第一、二期,编辑出版了《鲁迅先生逝世十二周年特辑》,内容包括茅盾先生的《“最理想的人性”》、景宋(许广平)的《研究鲁迅文学答苏联友人问》、孙起孟的《鲁迅作品研究》、少微的《向鲁迅作品学习》、雁南行的《鲁迅公园与鲁迅铜像》等文章,封底以“认识·学习·研究鲁迅先生的必备参考书”为题,介绍了《鲁迅全集》《鲁迅传》《人民文豪鲁迅》等光华书店出版的鲁迅书籍。

1.大连鲁迅公园旧影。

2.现今大连植物园里的鲁迅铜像。

3.1946年5月大众书店出版的《鲁迅论文集》。

4.1948年10月光华书店出版的《鲁迅传》。

5.1948年4月光华书店出版的《鲁迅散论》。

6.1946年10月大连文协出版的《鲁迅论》。

7.1948年10月15日《学习生活》杂志推出《鲁迅先生逝世十二周年特辑》。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